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脑膜动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脑膜动静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其中海绵窦区22例,侧窦区10例,通过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即刻造影示口完全闭塞19例,口处血流速度明显减慢13例。9例患者术后眼球突出、结膜水肿一过性加重。随访3月~2年,临床症状消失21例,症状明显缓解11例。结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脑膜动静患者是一种有效的疗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经静脉途径 栓塞
  • 简介:摘要: 对于脑膜动静这种病来说,它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发生的原因也是非常复杂的,在临床上的表现也各有不同,治疗难度非常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床上的介入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更是以治疗创伤小、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脑膜动静的病症中,所以本文就针对脑膜动静通过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临床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岩上静脉引流的脑膜动静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和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由岩上静脉引流的脑膜动静患者9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手术前后完善MRI、DSA检查,进行改良Aminoff&Logue量表(ALS)评分。结果9例患者中6例为男性,3例为女性,均表现不同程度的肢体感觉及运动异常,其中7例伴有排尿和(或)排便障碍,4例患者伴有颅神经功能异常,包括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呃逆、面瘫等;6例接受栓塞治疗,3例接受外科手术,均达到解剖学治愈。术前ALS评分为(6.0±2.7)分,术后3个月为(2.8±1.7)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6,P〈0.05)。结论岩上静脉引流的脑膜动静是一类较为少见的脑血管畸形,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临床表现严重,血管内栓塞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均能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若血管条件允许,应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 标签: 动静脉瘘 岩上静脉 硬脑膜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幕下脑膜动静(DAVF)的认识。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DAV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及治疗等,并电话随访预后。结果例1为女性,43岁,慢性病程,急性加重,临床表现为双下肢乏力及大小便障碍,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延髓异常信号,脑脊液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治疗无效,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左侧小脑幕下动静,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随访2年病情无复发。例2为女性,57岁,慢性进展性病程,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后出现吞咽困难、高热以及意识障碍,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治疗未见好转,后行DSA示双侧横窦-乙状窦区动静,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部分口,术后2个月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例3为男性,52岁,亚急性病程,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恶心呕吐,多次于消化科治疗,头颅MRI示延髓斑片状异常信号,其中可见血管流空影,完善DSA检查,示颅颈交界区动静,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半年未见复发。结论DAVF是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幕下DAVF可表现为脑干、小脑、脊髓受累的急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极易误诊,MRI可见颅内异常信号,对这类患者要考虑到DAVF的可能,及时行DSA检查是确诊的关键。血管内栓塞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预后取决于临床表现及瘘管分级。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脑膜动静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15例脑膜动静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4例,血管内治疗7例,伽玛刀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血管内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术后即刻行造影显示脑膜动静消失,未发生并发症;另2例栓塞后有少量残留,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治愈。伽玛刀治疗2例,随访1年症状好转。保守治疗的2例患者,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其中1例成功治愈,另1例好转。1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30个月,7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2例复发,1例再次栓塞后治愈,1例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及伽玛刀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15例患者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结论脑膜动静应针对其部位及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是其首选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治疗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我科对连续收治的10例侧窦区(横窦和乙状窦)脑膜动静(DAVF)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的初步经验.方法所有病人先进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侧窦区DAVF后立即对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造影术并用NBCA胶或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10位病人进行16次栓塞治疗(有6例行2次),共对23根供血动脉进行了栓塞.其中8例采用NBCA胶,另2例采用PVA颗粒进行栓塞.8例栓塞后获得解剖学和临床治愈,另2例虽获临床治愈,但造影中仍可见少量病灶残留.4例伴有搏动性耳鸣和杂音者在首次栓塞后其症状和体征消失,其中1例搏动性耳鸣在第一次部分栓塞后2个月复发,但在第二次栓塞后消失.无一例病人在栓塞后出现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侧窦区DAVF是一个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侧窦 栓塞治疗 DAVF 病因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面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脑膜动静(arteriovenousfistula,AVF)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面静脉途径(导管置入股静脉-面静脉-角静脉-眼上静脉-海绵窦)治疗7例海绵窦区脑膜AVF的病例资料,其中5例患者岩下窦闭塞;1例患者岩下窦开放,但其AVF所在的海绵窦和岩下窦之间无交通;1例患者的与岩下窦相通。对该患者先行经岩下窦栓塞海绵窦后部,然后再经面静脉途径栓塞海绵窦前部。其他6例患者只经面静脉途径行栓塞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7例患者的角静脉和眼上静脉的走行清晰,其中有1例眼上静脉闭塞的患者,由于导管无法置入闭塞的眼上静脉,导致经静脉途径治疗终止。其余6例患者经面静脉入路用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治疗后,4例达到完全栓塞,2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相对其他静脉途径而言,经股静脉-面静脉入路是血管内治疗海绵窦区脑膜AVF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即使该入路对术者手术技能要求较高,但仍然不失为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方法。

  • 标签: 海绵窦 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脑膜动静(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DAVF)是颅内血管畸形的一种,DAVF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搏动性耳鸣、颅内杂音、头痛、颅内出血等,其中以颅内出血发病的病例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我院成功诊治一例以颅内出血发病的DAVF,现将其报道如下。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海绵窦区脑膜动静(DAV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窦插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海绵窦和口。结果15例插管成功,DAVF均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术后多数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术后并发颞叶梗死1例,致左侧肢体偏瘫。10例于6~24个月行DSA检查,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岩下窦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膜动静患者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二者合并病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诊断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膜动静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头磁共振(包括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确诊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膜动静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其中3例患者明确诊断前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包括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等。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以双侧丘脑病变为主异常信号,1例额顶叶皮层异常信号,4例患者头磁共振静脉成像均可见静脉静脉窦显影异常,且DSA最终确诊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脑膜动静。结论临床上中青年患者不明原因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尤其血栓迁延不愈时,需警惕合并脑膜动静可能;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与血栓形成及静脉回流障碍部位相关,双侧丘脑是最常见受累部位,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脑膜动静术中的应用。方法脑膜动静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脑膜动静,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脑膜动静,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微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微导管头端接近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脑膜动静,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微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口栓塞。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 动脉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搏动性耳鸣为表现的脑膜动静患者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8年6月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诉并最终确诊为脑膜动静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7~65岁。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搏动耳鸣,伴/不伴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病程3个月~20年。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最终确诊为脑膜动静,经栓塞治疗后3例耳鸣消失、2例耳鸣减轻。结论脑膜动静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疾病,遇到搏动性耳鸣的患者要了解相关疾病,熟知诊疗流程。

  • 标签: 耳鸣 硬膜 动静脉瘘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脑膜动静(cavernoussinus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CSDAVF)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C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口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3例患者中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主要针对Barrow分型C型的患者;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针对Barrow分型B型、C型或D型的患者。结果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的患者中3例使用Onxy胶栓塞,其中1例治愈,口完全消失,2例好转,口部分残留,因部分供血动脉纤细扭曲,栓塞风险高,遂未完全栓塞;另外2例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口完全消失。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5例患者中2例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其中1例完全栓塞的患者无复发,1例部分栓塞的患者口仍有残留,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患者中9例使用Onxy胶栓塞,9例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口完全消失,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12例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无复发。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CSDAVF的首选方法,静脉入路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具有适应证广、栓塞完全的特点,是治疗CSDAVF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点 介入栓塞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窝底脑膜动静引起前额叶血肿的诊断和显微手术策略。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的4例前额叶血肿患者术前行CTA和DSA检查证实为前颅窝底脑膜动静,采用开颅手术电凝切断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清除额叶血肿。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术中均顺利切断口及引流静脉起始端;术后无再出血、脑挫伤、癫痫、脑脊液漏,DSA复查无口复发。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几乎适合所有的前颅窝底脑膜动静患者,尤其是合并额叶血肿者,开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优势在于治愈率高、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 简介:海绵窦区脑膜动静(CDAVF)是发生在海绵窦壁及其周围脑膜动静短路,血管内治疗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对CDAVF血管内治疗的常用方法、适应证、并发症及术后评价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动静脉瘘 硬膜 海绵窦 栓寒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绵窦区脑膜动静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海绵窦区脑膜动静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海绵窦区脑膜动静患者对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海绵窦区脑膜动静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海绵窦区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绵窦区脑膜动静患者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海绵窦区脑膜动静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结果:海绵窦区脑膜动静患者对血管内栓塞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结论:海绵窦区脑膜动静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应该对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海绵窦区 硬脑膜动静脉瘘 血管内栓塞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表现为双侧丘脑病变的脑膜动静(DAVF)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表现为双侧丘脑病变的DAVF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文献的复习。结果例1为56岁女性,病程1个月,亚急性起病,逐渐加重,表现为乏力、嗜睡、恶心、呕吐、小便失禁,无法坐稳;例2为53岁男性,病程1个月,急性起病,逐渐进展,表现为意识障碍、行走困难、高级皮质功能减退;例3为68岁男性,病程8 d,急性起病,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3例患者颅脑CT均可见双侧丘脑低密度影,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丘脑肿胀,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均可见与动脉关系密切的静脉静脉窦显影。例1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双侧枕动脉-直窦动静,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4个月意识清楚,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5分。例2行DSA示右侧颈外动脉参与供血的脑膜动静,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症状缓解。术后1年未复发,mRS评分2分。例3行DSA示枕部窦汇区脑膜动静,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1年多,患者意识清楚,mRS评分5分。结论DAVF引起的双侧丘脑病变是比较少见的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当颅脑CT/MRI示双侧丘脑病变,MRA/CTA出现静脉血管影或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减退时要考虑DAVF。DSA是确诊DAVF的“金标准”,该病的治疗主要以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 标签: 丘脑 动静脉瘘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
  • 简介:前颅窝底区脑膜动静脑膜动静中一种特殊的亚型,较为少见,约占颅内DAVF的5%。该文是一篇关于前颅窝底脑膜动静伴额叶血肿的手术治疗的病例报告总结。通过对4例伴有额叶血肿的前颅窝底动静进行病例分析,主要从前颅窝底动静伴额叶血肿的血管构筑形式、临床症状特点及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本组病例均采用额下入路DAVF电凝切断口与引流静脉起始端,并同时清除额叶血肿,既顺利的解除了血肿的占位效应,也有效的封闭了口。治疗方式准确到位,术后颅内恢复正常血流,获得长期良好预后。该文的不足之处,病例数较少,而且全部为开颅手术病例,没有介入栓塞病例,缺乏开颅手术和介入栓塞的对照分析,随访时间也不够长,结论总结稍显牵强。建议积累病例,进行更加严密、更长期的随访观察,以期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对本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有更深入的总结。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额叶血肿 前颅窝底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