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院前急救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内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60例,对其进行医疗纠纷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针对性措施。结果:其发生原因主要由于医务人员工作态度、医院管理不足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相关。结论:为减少基层院前急救引发医疗纠纷,医院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提升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及专业技能,同时完善医院的相关管理制度,满足患者的相应合理要求,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服务护理模式,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院急救中心治疗的胸痛150例,观察开始于2022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7月,并且根据患者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优化组与传统组,优化组采取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护理服务,传统组使用常规急救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优化组和传统组院前急救死亡人数对照中,优化组死亡人数低于传统组,(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胸痛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员护理服务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2月~2022年8月收治的7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实验组予以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急诊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症状体征缓解率及死亡率。结果:实验组急诊至开始抢救时间、急诊至接受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入院时症状体征缓解率为91.43%,对照组为71.4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死亡率(2.86%VS5.7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院前急救护理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后,可显著缩短救治时间,缓解患者症状体征,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2022年间收治的200例院前急救患者,取2021年为分界线,其中2020年-2021年间收治100例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救管理措施干预,取2021年-2022年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开展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措施干预,对开展加强院前急救管理措施前后抢救成功率、救护车出车响应时间、中途时间、抢救工作介入时间等,并采用急救工作质量评分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A组抢救成功率高于B组(P<0.05)。A组救护车出车响应时间、中途时间、抢救工作介入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急救工作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关系密切,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对患者健康及急救工作质量提供保障,建议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高的特点,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常规吸氧、镇静和止痛的治疗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抢救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疼痛护理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在院前抢救过程中进行氧疗、心肺复苏、溶栓治疗等护理都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另外,在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的预防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优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对两组患者开始接受急救的之间、急救后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患者的急救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开始接受急救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患者家属的SAS评分比较,对照组家属的SAS评分显著较高,但是健康知识得分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家属,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对于降低家属的焦虑,提升家属的知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