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与内皮 1(ET1) 水平的影响 。 方法: 将我院 2019 年 6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0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 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及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 有效程度。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 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消失程度,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且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内皮生长因子对比和内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 0.05 ),结论: 改良视网膜光凝术能够提高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术 血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内皮素 1(ET1) 影响 应用效果
  • 简介:作者简介王志学(19793-),籍贯河北沧州,职称副主任医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眼底病,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功能检验室。摘要目的观察Eales病患者不同分期血浆内皮-1(Endothelin-1,ET-1)水平。方法选择2003年9月-2012年2月年我院收治的104例Eales病患者,本组104例患者都在早晨6点起床,然后空腹,静坐时间为15分钟以上,然后由医护人员在患者的肘正中静脉处采集2毫升的血液,然后将其注入到40μl抑肽酶和30μlEDTA二钠(含量为75%)的试管中,然后将其混合均匀,然后再离心10分钟,离心速度为3000rpm,将血浆进行分离,分为两份来进行保存,保存地点为冰箱(温度控制在-35℃)。然后在测试之前,再次在室温环境中将样品进行复融,再次离心10分钟,离心速度为3000rpm,测定时取上清液体。采用放射免疫法来测定内皮,由北京科美东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药盒,严格按照操作说明来进行。结果①新生血管期组患者的ET-1平均值为(2296±799)pg/mL,而新生血管前期的ET-1平均值为(2312±469)pg/mL,两组患者的ET-1平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病程的相关性经过检验,病程与ET-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52,P=0750,这充分说明病程与ET-1二者之间没有较大的线性关系,不具有较大的统计学意义。③与年龄的相关性经过检验,年龄与ET-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P=0004,这充分说明年龄与ET-1二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④男性和女性的比较女性ET-1的平均值为(1932±607)pg/mL,男性ET-1的平均值为(2284±568)pg/mL。这充分说明女性ET-1的平均值要明显低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ales病的血浆内皮的水平与分期及病程发展无关。

  • 标签: Eales病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浆内皮-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诊断为新生儿ARDS的患儿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机械通气、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来测量综合指数以及ET-1水平。结果在治疗第5天,两组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ET-1(40.09±10.36)水平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49.13±9.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合状况,降低其血浆内皮-1水平。

  • 标签: 氨溴索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内皮素-1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1水平变化与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0例合并腹水)和15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1水平,同时,B超测门静脉宽度,胃镜测食管静脉宽度,结果;肝硬化(其中20例合并腹水)和15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1水平,同时,B超测门静脉宽度,胃镜测食管静脉宽度,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合并腹水患者比无腹水患者增高明显,门静脉,食管静脉宽度随内皮1水平增高而增宽。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1可能在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内皮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肝硬化 血浆 内皮素-1 临床研究 食管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症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内皮-1(endothelin-1,ET-1)对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碱磷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osteocalcin,OCN)含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牙周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10,100nM)的ET-1,以未作任何处理的牙周膜细胞为对照组,刺激48h后观察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的影响。结果:经ET-11,10,100nM)干预后,PDL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T-1对牙周膜细胞ALP活性和OCN含量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内皮素-1 牙周膜细胞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血浆内皮ET)及内皮受体B(EDNRB)含量变化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并且讨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0年4月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A组,选择27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采用ELISA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浆ET-1、EDNRB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查。结果ET-1和EDNRB含量经统计学处理成正相关(r=0.284,P<0.05).COPD组血浆ET和EDNR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且这两项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和EDNRB含量与PO2成负相关(r=-0.76),与PCO2成正相关(r=0.75)而与VC和FEV/FVC成正相关(r=0.82,0.76),P均<0.01。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可知ET-1和EDNRB参与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病过程,其异常表达可加速病情的发展。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内皮素 内皮素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脑缺血早期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内皮1ET1)含量变化。方法:用栓线法阻断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结扎对侧颈总动脉24h,观察脑与肺病理改变,以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结果:脑缺血组光镜下观察可见右侧脑缺血区皮质神经元缺氧变性;肺泡隔增宽及中性粒细胞渗入。电镜下观察脑缺血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消失,板层体数量相对减少,结构破坏。脑缺血组血浆ET1(185.87±32.16pg/ml)明显增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ET1含量呈增高趋势(38.11±10.0pg/ml)。结论:大鼠急性脑缺血早期即可出现明显的肺脏病理改变,血浆ET1含量明显增高。

  • 标签: 大鼠 急性脑缺血 肺脏 病理改变 内皮素-1 内皮缩血管肽类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内皮-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增加厄贝沙坦用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应用在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用药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厄贝沙坦 ET-1 NO
  • 简介:内皮(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Yana-gisawa等[1]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效应的血管活性物质。

  • 标签: 内皮素 颅脑损伤 结构 合成 分泌 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儿血清内皮1(ET-1)水平及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1日至2018年11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84例骨肉瘤患儿、67例骨肉瘤肺转移患儿及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ET-1水平,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儿的血清ET-1水平的影响因素。ET-1在预测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45例骨肉瘤肺转移患儿随访18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血清ET-1与骨肉瘤肺转移患儿临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结果骨肉瘤肺转移组血清ET-1水平97.23(65.13,134.98)ng/L显著高于骨肉瘤组60.21(43.12,74.63) ng/L和健康对照组34.45(12.01,63.0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71,-4.9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双侧肺(OR=3.449)、肺转移灶数量≥3个(OR=3.449)、肺转移灶平均直径>5 cm(OR=6.501)及合并肺外部位转移(OR=4.369)均是骨肉瘤肺转移患者血清ET-1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发现,ET-1预测骨肉瘤患儿发生肺转移的临床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841),当截断值为94.27 ng/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92.6%。生存分析显示,ET-1水平与骨肉瘤肺转移患儿预后有关,ET-1水平越高,预后越差(OR=3.287,95%CI:1.119~9.547)。结论骨肉瘤肺转移患儿血清ET-1水平显著升高,ET-1可作为骨肉瘤有无肺转移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高水平的ET-1可能与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 标签: 骨肉瘤 肺转移 内皮素-1 儿童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前后血浆内皮-1(ET-1)、血管紧张Ⅱ(Ang-Ⅱ)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实验组(10例,削除不合格者n=8),对照组给予40mmHg无效加压,实验组给予200mmHg有效加压,两组患者均按双上肢1次/d进行缺血预适应治疗。分别在脑梗死后1w且RIPC治疗前、RIPC治疗后1个月采集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结果两组均有8例纳入后续研究,两组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及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ET-1水平为(64.64±7.00)pg/ml,较治疗前(91.64±10.43)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86.51±10.22)pg/ml,较治疗前(97.35±9.27)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为(54.40±8.74)pg/ml,较治疗前(95.14±54.40)pg/ml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NO水平为(34.47±4.32)μmol/L,较治疗前(26.52±5.99)μmol/L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隔缺血预处理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浆ET-1、Ang-Ⅱ和NO水平的失衡状态。

  • 标签: 缺血预适应 脑梗死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
  • 简介:摘要内皮(endothelin, ET)是由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强效血管收缩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T-1基因Lys198Asn多态性可作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文章综述了该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易感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内皮素-1 多态现象,遗传学 疾病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大内皮-1ET-1)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心脏性猝死(SCD)、心衰再住院及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心衰患者220例。按照基线血浆大ET-1水平三分位点分为3组:第1组(T1,<0.4 pmol/L,n=73)、第2组(T2,0.4~0.8 pmol/L,n=73)和第3组(T3,>0.8 pmol/L,n=74)。主要研究终点是SCD或室性心律失常(VA)。次要研究终点是心衰再住院,以及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联合终点。结果随访(25.1±14.3)个月,34例患者(34/220,15.5%)发生SCD或VA,98例患者(98/220,44.6%)发生心衰再住院,98例患者(98/220,44.6%)发生全因死亡84例(84/220,38.2%)或心脏移植14例(14/220,6.4%)。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以T1作为参照组,T2和T3水平的血浆大ET-1是SCD/VA(HR=3.207,95%CI 1.115~9.233,P=0.031,T2对T1;HR=3.598,95%CI 1.146~11.300,P=0.028,T3对T1)、心衰再住院(HR=1.707,95%CI 1.001~2.912,P=0.049,T2对T1;HR=2.666,95%CI 1.507~4.715,P=0.001,T3对T1)以及全因死亡和心脏移植联合终点(HR=1.964,95%CI 1.021~3.780,P=0.043,T2对T1;HR=3.853,95%CI 2.007~7.398,P<0.001,T3对T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大ET-1水平对于SCD、心衰再住院及全因死亡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血浆大ET-1可作为心衰患者SCD风险及心衰预后的危险分层因子。

  • 标签: 心力衰竭 大内皮素-1 心脏性猝死 心力衰竭再住院 全因死亡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内皮ET-1)水平与自发性再灌注(S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进行PCI治疗的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SR分为SR组和非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SR独立的预测因素。结果PCI术后,非SR组患者TIMI血流3级者(86.36%)明显低于SR组患者(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R组肌酸激酶(CPK)水平和ET-1水平均低于非SR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非SR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T-1是SR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PCI术前,STEMI患者血浆ET-1水平与SR有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自发性再灌注 内皮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 ] 目的 :观察活血通脉饮治疗血瘀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NO,ET1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及通塞脉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活血通脉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2个疗程后的血液中管内皮生长因子、 NO、 ET1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 NO)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O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中内皮 (ET ) 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改善程度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 活血通脉饮能够改善血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 NO)水平,降低血液中内皮 (ET ) 水平,效 促 进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增 生,改善血液供应下肢动脉,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 ] 活血通脉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内皮生长因子 一氧化氮( NO)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症与血浆内皮-1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浆ET-1的水平,并检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腹水程度和门静脉宽度。结果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无腹水患者组与中等至大量腹水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轻度、中度食道静脉曲张与重度患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门静脉宽度≥1.4cm组与≤1.0cm组和1.0-1.4cm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内皮-1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门脉高压症的维持有关。

  • 标签: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内皮素-1 门脉高压症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417-02
  • 简介:通过研究了解中药对血管内皮的调节以改善内皮的功能,达到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疾病,包括各项化验指标。

  • 标签: 中药 内皮素 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