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分组法将其按照护理路径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心理状态、并发症总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心理改善情况(焦虑、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符合率 ,探讨其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7月我院接收的 1548例宫颈门诊患者来分析,其接受了液基细胞学检查,存在异常情况,使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来进行诊断分析。 结果 TCT显示 :ASC+AGC 676例 (50.1%);ASC-H112例 (7.2%);LSL 474例 (30.6%);HSL 186例 (12.0%)。宫颈活检为慢性宫颈炎 (37.3%),CINⅠ602例 (38.8%),CINⅡ200例 (12.9%),CINⅢ(含原位癌 )154例 (9.9%,重度不典型增生 140例 ,原位癌 14例 ),宫颈浸润癌 14例 (0.9%)。 结论 宫颈病变在液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结果比较一致,两者联合使用可以降低误诊漏诊几率,尽早确诊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 (TCT);宫颈上皮内瘤变 ;病理活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行阴道镜下活检的妇科患者168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阴道镜下活检对宫颈病变的检出率。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示168例患者中宫颈炎89例,宫颈尖锐湿疣13例,宫颈瘤样病变63例,宫颈癌3例。阴道镜活检中宫颈上皮内瘤变检出率为100%(63/63),宫颈癌检出率为100%(3/3),宫颈炎检出率为95.51%(85/89),宫颈尖锐湿疣检出率为92.31%(12/13)。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在女性宫颈病变诊断中效果较为理想,可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致康胶囊用于宫颈活检创面止血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6月 48例在我院行宫颈活检后活检创面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 34例,对照组 3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用压迫止血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致康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完成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 24h内治疗效果和平均止血时间。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8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6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平均止血时间为( 1.24±0.07) 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平均止血时间( 2.54±0.05) d,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于行宫颈活检后活检创面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而言,在采用常规单用压迫止血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致康胶囊口服并于患者创面进行外敷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缩短了出血时间,有效提升了治疗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普通型)活检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对肿瘤侵袭模式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9年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的32对宫颈腺癌样本(32例分期手术标本,32例活检标本),分析活检标本中肿瘤性坏死碎屑(necrotic tumor debris,NTD)、细胞核级及核分裂象计数与子宫切除标本的间质浸润模式和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肿瘤浸润模式能很好地应用于宫颈腺癌切除标本,但其在活检标本中的作用有限。由于活检组织较小,仅14例(14/32, 43.8%)活检标本可进行浸润模式分型,与切除标本的符合率为37.5%。活检标本中NTD(9/19)和3级核(11/19)与C型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活检标本中同时评估NTD和/或细胞核级时,对C型浸润的灵敏度更高。结论评估宫颈腺癌活检组织中NTD和/或细胞核级对淋巴结转移状态和间质浸润类型有很好地预测价值, 有助于患者分层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分期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129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合并组,各43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TCT检查,合并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及TCT检查。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相比,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98%VS95%VS77%)(p<0.05)。 结论:活检病理联合TCT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 TCT 以及活检病理在宫颈上皮瘤变( CIN )以及早期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最终确诊为宫颈上皮瘤变的 270 例患者以及 16 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需要进行相应的 TCT 和活检病理检查,并在术后病理检查标准的基础上,对 TCT 和活检病理诊断方法在宫颈上皮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鉴别。 结果 TCT 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明显高于活检病理的方法,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在宫颈上皮瘤变以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活检病理的诊断方法相较于 TCT 来说诊断价值更高,漏诊率和误诊率较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宫颈病变患者通过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于 2018 年 2 月到 2020 年 2 月期间收治 的宫颈病变患者 , 共 300 例 ,全部患者均接受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在对患者检查后根据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 。结果 300 例患者中,确认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 122 例,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1 级的患者 120 例,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2 级的患者 41 例,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3 级的患者 17 例。 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 对宫颈病变患者通过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有着很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的病变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在阴道镜下的异常图像表现,并通过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证实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6例阴道镜下醋酸反应异常和碘试验阴性的病例有针对性进行活检。结果检出宫颈疾病32例,包括低级别病变6例,高级别病变26例,宫颈原位癌1例。结论阴道镜指导下进行活检,可明显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减少临床上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为宫颈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了可靠、方便的诊断依据,同时也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活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综合护理应用于阴道镜宫颈活检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阴道镜宫颈活检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每组分别1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将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活检组织的疾病构成及临床和病理诊断情况。方法回顾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2010年6月至2018年11月采用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的29 987例患者,分析组织病理和诊断情况。结果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确诊的皮肤疾病分为33大类,242种。常见的疾病类别分别为表皮肿瘤(2 931例,9.77%)、结缔组织病(2 809例,9.37%)、黑素细胞性肿瘤(2 078例,6.93%)、红斑鳞屑脓疱性皮肤病(1 376例,4.59%)、苔藓样皮肤病(1 291例,4.31%)、变态反应和湿疹类(1 282例,4.28%)及感染性疾病(1 156例,3.86%)等。常见疾病为硬皮病(1 887例,6.29%)、色素痣(1 755例,5.85%)、脂溢性角化(1 136例,3.79%)、湿疹(1 089例,3.63%)、银屑病(881例,2.94%)、扁平苔藓(867例,2.89%)、红斑狼疮(638例,2.13%)、天疱疮(549例,1.83%)和基底细胞癌(501例,1.67%)等。扁平苔藓、大疱性类天疱疮、环状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等的临床诊断不符合率高,与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较低。结论本院皮肤活检组织中表皮肿瘤、结缔组织病、黑素细胞性肿瘤、红斑鳞屑脓疱性皮肤病、苔藓样皮肤病、变态反应和湿疹类占比高。部分皮肤病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率低,对此类疾病需提高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活检病灶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同时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异常的患者中阳性表达情况,以及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于临海市中医院行HPV-DNA检测和TCT检查患者,选择高危HPV(16和18亚型阳性)和TCT异常患者共120例,经阴道镜宫颈活检病灶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同时进行P16和Ki-67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0例患者中HPV-16阳性66例,18阳性34例,16和18均阳性20例;TCT报告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6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6例,高级别SIL(HSIL)6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8例;病理诊断炎症5例,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5例,SCC 10例。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炎症、CIN和SCC患者中逐渐升高[0.0%(0/5)、36.2%(38/105)、70.0%(7/10),χ2=4.382,P=0.036;0.0%(0/5)、40.0%(42/105)、80.0%(8/10),χ2=5.945,P=0.015]。对CIN患者共随访21~36个月,中位时间29.5个月,共26例进展至SCC,进展至SCC患者随访截止时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进展患者[61.5%(16/26)比39.2%(31/79),χ2=3.934,P=0.047;69.2%(18/26)比41.8%(33/79),χ2=5.905,P=0.015]。结论宫颈活检组织中P16和Ki-67蛋白在高危HPV感染同时TCT异常患者中具有差异性表达,病理诊断SCC中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IN患者,并且随访进展至SCC的CIN患者P16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未进展者,提示P16和Ki-67蛋白对预测早期宫颈癌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CC)癌组织中畸胎瘤衍生生长因子1(Cripto-1)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2例CC组织及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ripto-1与mTOR表达,统计学分析组间表达差异及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CC组织中Cripto-1与mTOR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CC组织中Cripto-1与mTOR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5)。CC组织中Cripto-1、mTOR蛋白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高Cripto-1表达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与低Cripto-1表达患者的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mTOR表达组3年OS明显低于低mTOR表达组患者(χ2=5.808,P=0.016)。结论CC组织中Cripto-1与mTOR均表达增加,两者均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有关,有可能成为CC诊断、治疗及评估的新分子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活检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慢性炎症对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71例首次行经会阴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9.6(39~89)岁。平均PSA 16.1(4~50) ng/ml。平均PSA密度(PSAD)0.6(0.1~1.3) ng/ml2。平均前列腺体积(PV)40.2(16.7~129.5) ml,平均移行带体积23.9(0.7~49.5) ml。全麻下患者取截石位。安装前列腺饱和穿刺活检架及模板,在模板定位下采用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穿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穿刺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病理结果[前列腺癌、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良性前列腺组织(BPD)]的关系。分析前列腺癌组不同Gleason评分标本中慢性炎症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前列腺活检结果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3年内行重复穿刺患者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病理结果(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的关系;筛选与重复穿刺活检结果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771例穿刺活检结果中,前列腺癌组354例,伴慢性炎症144例(40.7%);HGPIN组85例,伴慢性炎症13例(15.3%);BPD组332例,伴慢性炎症263例(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和HGPIN组的PV(P均<0.001)、移行区体积(P均<0.001)和慢性炎症比例(P均<0.001)明显小于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PSA水平(P均<0.001),PSAD(P均<0.05)显著高于B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炎症(OR=0.8,P=0.015)和PSAD(OR=22.7,P<0.01)是活检结果为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炎症(OR=0.1,P<0.01)和PSAD(OR=15.2,P<0.01)是活检结果为HGPIN的独立危险因素。Gleason评分6~10分组织的慢性炎症检出率分别为70%(35/50)、61%(36/59)、33%(69/209)、12%(3/25),9%(1/11)(P均<0.05),慢性炎症与较高级别肿瘤呈负相关。首次穿刺活检后3年内30例行重复穿刺活检,平均年龄71.2(45~80)岁;平均PSA 20.1(4~39) ng/ml;平均PSAD 0.7(0.2~1.3) ng/ml2;平均PV 39.3(18.5~119.0) ml,平均移行带体积19.9(12.5~40.5) ml。重复活检结果为前列腺癌组(阳性)9例,其中首次活检伴慢性炎症3例,无炎症6例;非前列腺癌组(阴性)21例,其中首次活检伴慢性炎症16例,无炎症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的PSA(P=0.031),PSAD(P=0.032)明显高于非前列腺癌组,慢性炎症比例(P=0.042)低于非前列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炎症(OR=0.7,P=0.012)和PSAD(OR=13.7,P<0.001)是重复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重复活检患者中,综合考虑PSAD(截断值0.15)和首次活检伴慢性炎症,预测结果为阳性8例,真阳性6例;阴性22例,真阴性19例。预测重复活检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7%、90.4%、75.0%、86.3%。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与活检结果为前列腺癌和高级别肿瘤呈独立负相关。对于PSAD<0.15且首次活检结果有慢性炎症的患者,可避免大部分患者再次进行穿刺活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R平扫多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宫颈鳞癌组织分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103例经病理证实子宫颈鳞癌患者,角化型48例,非角化型55例,按3︰1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平扫成像,经预处理后,逐个序列图像手动勾画三维肿瘤感兴趣区,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分别基于T1、T2、T2抑脂序列图像特征及联合以上多序列图像特征,构建朴素贝叶斯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中进行预测和评价。结果训练集中T1、T2、T2抑脂及联合多序列模型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18、0.705、0.756和0.863(P <0.001),组间ROC曲线Delong test检验中显示联合模型ROC曲线与T2、T1模型ROC曲线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4和0.018;测试集中联合多序列预测非角化型结果最佳,ROC曲线的AUC值为0.860,P=0.003,准确率为0.720,召回率0.900;组间ROC曲线比较仅发现联合模型ROC曲线与T1模型ROC曲线存在统计学差异,Z=2.200 ,P=0.027。结论基于MR多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预测宫颈鳞癌非角化型,并且联合多序列的预测模型预测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