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肩关节外展支具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老年肱骨近端骨折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均采取外展支具固定,治疗组加用正骨III号片,同时采用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治疗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三个月后疼痛评分无差异,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无差异,治疗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近期疼痛评分,促进骨折愈合。
简介:目的观察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枕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完成后路枕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枕颈角和Takami'枕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枕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枕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枕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枕颈角及Takami'枕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枕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枕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枕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枕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枕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贴“琥珀生肌黑膏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8年6月,10年期间,本院疼痛科门诊诊治了1276例肩周炎,269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使用“琥珀生肌膏”治疗。病员来自全国各地,多数患者来自本市、浙江、江西、河南、安徽、两湖等省和在义乌做生意的老外。结果1276例肩周炎患者治愈后有随访记录2年以上的756人,占总数的68%,其余520例肩周炎患者外贴3—5个膏药后,病情好转,疼痛、酸胀等病状明显减轻,未坚持继续贴膏药治疗。269例肩袖损伤患者,266例外贴膏药治愈,其中3例急于治愈,选择了手术。1例误诊,CT检查“肺癌骨转移。”1例63岁女性,肩袖损伤术后,病情加重,局部肿胀,夜不能入睡,上臂抬举障碍,疼痛持续8个多月,给予连续外贴10个膏药治愈。外贴“黑膏药”有效率100%,治愈率90%,未发生1例复发。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方式帮助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在术后出血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术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接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旋肩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另外,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28.21%相比较有着较大优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旋肩法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压疮问题凸现,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危及生命,已引起高度重视[2]。及时更换体位协助翻身,可以预防压疮和提高舒适性。对于年老体弱、昏迷、手术后自主活动能力丧失、瘫痪等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协助翻身及时更换体位[3]。目前临床协助翻身时,常采用三角翻身枕,然而单纯使用三角翻身枕时躯干与床面成一个角度,双下肢特别是上侧的下肢难以舒适放置。为提高患者翻身时舒适性,笔者设计与制作助翻身下肢枕,翻身时配合三角翻身枕一起使用,经过临床使用,获得较好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在我院收治的60例肩难产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助产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屈大腿助产(McRrober法)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率分别为46.6%(14/30)、50.0%(15/30),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3.3%(16/30)、30.0%(9/30),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屈大腿联合旋后肩法应用于肩难产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