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应用532倍频激光阈值下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edema,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非增殖期的弥漫性DME患者32例57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阈值能量的80%进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对照组采用阈值激光进行光凝,两组除能量不同外,其他的激光治疗参数均一致。两组患者均在光凝前、光凝后1wk;1,3mo进行视力、OCT、眼底检查;在光凝前、光凝后3mo进行FFA检查;并对这些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光凝后1mo,实验组的眼视力提高占11.1%,不变占66.7%,下降占22.2%,对照组中提高占13.3%,不变占63.3%,下降占23.3%;实验组黄斑水肿部分吸收占40.7%,不吸收占59.3%,对照组黄斑水肿完全吸收占6.7%,部分吸收占53.3%,不吸收占40.0%。实验组在视力提高和黄斑水肿吸收两方面均比对照组差,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3mo,实验组在视力提高和黄斑水肿吸收两方面数据接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值下激光光凝治疗DME可取得和阈值激光相似的治疗效果,并可减少激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致黄斑囊样水肿(CME)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确诊的118例CRVO致CME患者均给予格栅样光凝治疗,术后1周、1月、3月对视力水平、经眼底荧光造影(FFA)及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进行复查。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视力水平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时视力水平较术前、术后1周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18例患者给予光凝治疗后1个月内黄斑水肿消退105例(88.9%),2个月内水肿全部消退(100%),3个月后进行FFA复查,其中2例2眼水肿复发加重,给予再次格栅样光凝治疗后消除,6个月复查无水肿复发病例。结论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致黄斑囊样水肿效果理想,可促进视力恢复和黄斑水肿消退,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通过频域OCT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科常规检查及经FFA和频域OCT查均确诊为黄斑水肿,视力≤0.6,黄斑中心凹厚度(CMT)≥250μm的患者46只眼纳入观察,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4mg,0.1mL)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d及1,2,4,8,12,24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变;治疗前和治疗后1,2,4,8,12,24周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黄斑中心容积(CMV)、黄斑区平均厚度(AVG)的改变。结果在治疗后视显提高,术后各时间点(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VA各点分别为:4周(0.3916±0.2564);8周(0.5668±0.1835);12周(0.5314±0.1996),视力基本持平,24周(0.3853±0.2024)缓慢下降。CMT方面,较基线比,在治疗后CMT明显降低,术后各时间点(P=0.00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基线相比,CMV、AVG两具有显著改变。BCVA分别与CMT、CMV、AVG呈负相关。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黄斑水肿均可明显改善,减轻黄斑水肿。BCVA分别与CMT、CMV、AVG呈负相关,CMV、AVG也可反映治疗效果,但敏感性不及CMT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单纯激光治疗和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明确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累及黄斑区(中心视网膜厚度>300μm)且黄斑区有灌注的患者96眼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和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组,采用双盲法进行前瞻性治疗研究。其中激光组(46眼)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及无灌注区播散样光凝;曲安奈德联合激光组(50眼)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后1-2周用上述方法激光治疗。术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对治疗后不同时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46眼中,25眼(54.3%)视力提高(≥2行),16眼(34.8%)视力不变,5眼(10.9%)视力下降。联合组50眼中,38眼(76%)视力提高,18眼(36%)视力不变,4眼(8%)视力下降。治疗后激光组视力0.25±0.02,联合组视力0.43±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激光组285±56μm,联合组170±32μm,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而且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1p<0.05)。结论对于静脉阻塞黄斑水肿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后黄斑区光凝治疗无论对于恢复黄斑区解剖形态还是视功能恢复都具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