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膝关节外伤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应用高场强MRI联合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膝关节外伤疑似患者176例,在手术治疗前首先采用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并定义为甲组,随后再采用高场强MRI技术,对其病情进行检查,并定义为乙组,并将两项联合检测定义为丙组。以手术证实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以下几项观察指标:① 各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② 三组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③ 检查操作时间和病情确诊时间。结果 术后结果证实,阳性162例,阴性14例,所占比例92.05%和7.95%。甲组阳性146例,占比82.95%,乙组阳性152例,占比86.36%,丙组阳性160例,占比90.91%,丙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高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检查操作时间明显长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长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确诊时间短于乙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略短于甲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高场强MRI、128层CT三维重建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均能够较为准确发现病变,但为提高准确性,降低误诊和漏诊率,建议联合应用两项技术,虽然操作时间会有所延长,但准确性可明显提高,缩短确诊时间,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2例胸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常规CT扫描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后进行诊断,在工作站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等三维重建后处理,对处理后得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CT平扫轴位图像上显示31例肋骨骨折,5例肋软骨骨折,在处理后三维重建图像可明确显示60例肋骨骨折和8例肋软骨骨折,其中以MPR图显示骨折线最佳,MIP及VRT图像显示骨折部位整体观最佳。结论128层螺旋CT通过MPR、MIP、VRT等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行多角度观察,可以更完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和肋软骨骨折的部分、数量,并对细微骨折的显示效果有较大提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6例(观察组),行X线拍照、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筛选出的复杂三踝骨折再进行核磁共振成像验证;与2008年5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5例(对照组),行X线拍照、双排CT扫描,进行优片率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对照组患者应用双排CT断层及同组X线拍照的优片率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复杂三踝骨折最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复杂三踝骨折再行核磁共振成像验证,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三维重建诊断踝关节骨折临床可信度较高,是诊断踝关节骨折较为快速、准确和经济,目前为首选的的检查方法。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重建髋关节周围三维图像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取1例新鲜成年男性标本,灌注后用CT扫描装置对尸体骨盆进行横断面扫描,将扫描所得数据传入PC机,利用mimics软件重建髋关节血管及韧带的三维图像并处理。结果重建的髋关节三维图像血管显示清晰,小血管可见,管壁光滑;髋关节韧带轮廓清晰。三维图像空间立体感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对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横断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六种重建方法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46耳慢性中耳炎所致外耳道病变17耳,占36.9%;鼓膜病变21耳,占45.7%;听骨链病变锤骨破坏12耳,占26.1%,砧骨破坏16耳,占34.8%,镫骨破坏16耳,占34.8%,锤、砧、镫关节破坏18耳,占39.1%;鼓室软组织病变27耳,占58.7%;骨质破坏46只患耳64层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术前CT对诊断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乙状窦壁破坏符合率为75%以上;面神经管病变46耳中18耳面神经管鼓室段破坏,占39.1%,其中7耳合并面神经管乳突段破坏。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较好显示慢性中耳炎所致的各种结构异常,可作为其常规可靠的影像筛选和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RT)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三维重建病例,包括骨关节组32例、血管组38例、其他部位组24例。依据病变性质及部位对对比剂使用和扫描技术具体设计,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螺旋CT 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和诊断价值。结果VRT与病理诊断检出率分别为96.8%、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7%、96.8%、97.9%,病理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0%、100.0%、100.0%,两种诊断方法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螺旋CT VRT在患者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无创直观诊断技术,可有效测量和诊断关节半脱位和骨折,在脑室、尿路、胃肠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三维重建对脊柱损伤的诊断准确性及价值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X线检查,然后再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治疗医师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研究。检查结束后评估骨折损伤类型、椎管狭窄度进行诊断结果疗效评估。结果两种检查对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评估比较,CT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脊柱的前、中、后柱的损伤的显示率均显著高于X线(P〈0.05);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椎管狭窄度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正常16例,Ⅰ度19例,Ⅱ度22例,Ⅲ度5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后显示关节滑脱、椎体骨折、碎骨片、椎管狭窄情况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X线检查(P〈0.05);X线或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结果疗效评估,CT三维重建技术的优良率显著高于X线(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应用较少的时间完成高效的脊柱损伤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的具体解剖结构能够清晰多角度显像,诊断价值显著,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