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资料,基于5—9月平均气温和水稻冷害等级行业标准,利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水稻延迟型轻度、中度和严重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主要集中发生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东部、牡丹江西部和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94年后转入新的较少发生阶段,2000年后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明显减少。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轻度冷害和中度冷害存在21a和9a左右的变化周期,水稻延迟型严重冷害存在21a左右的变化周期。
简介:24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独特创造。全面掌握“24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不但有利于指导农事生产,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而且在为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61~20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24节气的气温、湿度、风速等6个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得到以下结论:黄河中下游地区随节气变换气候变化显著,大暑、小暑节气高温高湿,小寒、大寒节气寒冷干燥,清明节气寒温反复大风将至,霜降节气天气渐凉秋燥加剧等。50年内,春季型节气(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显著升高,冬季型节气最低气温升高显著。气压随节气变化特征与气温大致相反,夏、秋季节气有升压趋势。相对湿度与降水均呈减少趋势,以秋季型节气减小趋势最明显。春季风速最大,夏、秋季风速最小,所有节气风速均呈减小趋势,冬夏季节气日照时间呈缩短趋势。
简介:为识别地区性的气候事件的一种新技术,为地区性的极端事件(OITREE)的客观鉴定技术,被使用在时期期间在中国调查地区性的重降雨事件的特征19612012。总共,373个地区性的重降雨事件(RHRE)在过去的52年期间被识别。东方亚洲夏天季风(EASM)在瓷器RHRE活动的年度变化上有重要影响,在RHRE的紧张和Mei-yu的紧张之间的一种重要关系地。尽管那些RHRE的频率的增加不是重要的,中国在1990年代经历了更严重、极端的地区性的降雨事件。长江的中间、更低的活动范围和华南的北部分是在很产生极端降水事件的国家的区域。当诺思中国,在Guangxi和广东之间的区域,和北四川的部分在RHRE的积累的紧张显示出减少的趋势时,一些车站在长江的中间、更低的活动范围的南部的部分和华南的北部分显示出重要增加的趋势。事件的线性趋势的空间分发积累了显示的紧张一类似在最近的十年的在东方中国上的所谓的南部的泛滥和北干旱模式。
简介:文章在整理四川师范大学所藏李安宅先生亲撰《李安宅自传》(1961年9月3日撰成于西南民族学院,共21页)的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分析李安宅先生早期学术发展的轨迹,归纳了其中存在的必然学术逻辑。文章指出,李安宅先生在非常年代回顾自身学术发展史时自称"文化买办",恰恰是其早年的中外学术文化浸润、其人游学中外各大学及学术机构的缩影。此外,他在民国时期的学术人生,还是当时一大批学者民族本位、"学术报国"式爱国情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