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是临床生化小分子检测的首选方法,常用于血清25-维生D25(OH)D]的检测。其虽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线性范围宽等优势,但因仪器、色谱柱、试剂、校准物、方法学及性能验证等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个实验室内部及不同实验室之间的LC-MS/MS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偏差。标准化是确保在不同实验室、不同质谱仪器及不同时间,获得一致性和可比性结果的必要条件。为规范LC-MS/MS检测25(OH)D的方法,该共识基于目前现有的临床质谱相关指导文件和临床实践,针对同位稀释LC-MS/MS的标准物质和内标物选择、方法验证、色谱质谱参数选择、质量控制、人员要求及参考区间等方面提出建议,旨在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标准物质 溯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25-维生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营养状况及其与酮症倾向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男性103例,女性31例)。根据有无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非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收集各组身高、体重、血压;检测血清25OHD水平、血尿酮体、胰岛抗体、糖脂代谢指标以及胰岛功能等。结果134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D缺乏者71例(52.99%),不足52例(38.81%),充足仅11例(8.20%)。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44.12±9.77) nmol/L对(55.35±15.31) nmol/L, P<0.01],其维生D缺乏率较非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高[(77.78%对43.88%), P<0.01]。不同维生D的亚分组中,2型糖尿病合并酮症倾向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25OHD水平、较高的HbA1C和三酰甘油以及更年轻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酮症倾向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D缺乏严重,以酮症倾向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明显,维生D缺乏可能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酮症倾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2型 酮症倾向 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维生D25(OH)D〕水平与梗死灶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于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以判定营养风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分析,包括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体积(≤1 cm3)组、中体积(1 cm3<梗死体积<20 cm3)组、大体积(≥20 cm3)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等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体积的影响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入选224例AIS患者,小体积组92例,中体积组90例,大体积组42例;小、中、大体积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13.21(7.47,19.33)、11.20(7.00,15.07)、9.19(6.30,17.10),H=4.994,P=0.082〕。前循环的AIS患者共124例,小、中、大体积组分别有45、56、23例;随着脑梗死体积的增大,小、中、大体积组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g/L:13.22(9.00,19.65)、10.41(6.72,14.92)、8.30(4.70,11.30),H=11.068,P=0.004〕;此外,脑梗死体积越大,前循环的AIS患者年龄越大〔岁:63.0(54.0,75.5)、76.0(63.0,84.0)、82.0(67.5,85.0),H=14.981,P=0.001〕,营养风险比例越高(35.6%、53.6%、73.9%,χ2=9.271,P=0.010),血清hs-CRP水平越高〔mg/L:1.91(0.92,3.40)、4.10(1.73,22.42)、19.74(4.02,68.81),H=21.477,P<0.001〕,ALB水平越低(g/L:42.39±4.12、38.11±5.06、35.14±5.49,F=19.347,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心房颤动、营养风险、hs-CRP等混杂因素后,25(OH)D仍是前循环AIS患者脑梗死体积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OR)=0.962,P=0.040〕,血清25(OH)D每降低10 μg/L,脑梗死体积升高一个等级的风险将增加47.7%。拟合优度:χ2=5.357,P=0.719。结论低血清25(OH)D水平与前循环AIS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加相关;早期检测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AIS患者的风险分层。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体积 前循环 25-羟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C肽、25-维生D[25(OH)D)]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抽取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C肽、25(OH)D水平,并比较不同颈动脉IMT患者一般资料、血清C肽、25(OH)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C肽、25(OH)D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肽、25(OH)D水平为(2.11±1.06)μg/L,(11.62±4.79)μg/L,低于对照组的(3.92±1.65)μg/L,(28.31±6.68)μg/L,P<0.05;不同IMT患者年龄、吸烟、酗酒率、血清C肽、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是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危险因素,血清C肽、25(OH)D是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保护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肽(r=-0.479)、25(OH)D(r=-0.307)与冠心病患者IMT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肽、25(OH)D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保护因素,且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C肽 25-羟维生素D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14岁儿童血清25-维生D3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81名健康儿童,其年龄范围在4-14岁之间,对其进行关于身高、体质量的测量,随后使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展开对血清25-维生D3的测定。结果:通过对81名儿童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平均年龄为9.4±1.2岁,平均体质量为30.9±2.3kg,平均身高为130.0±2.53cm。对于血清25-维生D3进行测定平均值达到18.6ng/ml。结果表明,儿童血清25-维生D3与BMI呈现出负相关性(r=0.2606,p

  • 标签: 体质量指数 儿童 血清25-羟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维生-D3、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mRNA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68例(认知障碍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75例(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出血量、出血部位、血压、血糖、血脂等一般资料,并检测两组的25-维生-D3、sRAGE、NLRP3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HICH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吸烟、文化程度、出血部位、糖尿病占比率、TG、TC、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的出血量、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25-维生-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LR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RA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25-维生-D3水平降低、出血量增大、NIHSS评分增高是HICH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维生-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HICH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25-羟化维生素D3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维生-D3、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mRNA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后发生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68例(认知障碍组)、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75例(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脑出血量、出血部位、血压、血糖、血脂等一般资料,并检测两组的25-维生-D3、sRAGE、NLRP3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HICH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吸烟、文化程度、出血部位、糖尿病占比率、TG、TC、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和对照组的出血量、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25-维生-D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LRP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RA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25-维生-D3水平降低、出血量增大、NIHSS评分增高是HICH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维生-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HICH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25-羟化维生素D3 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小血管病变与血清25-羟基维生D(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内,对象为脑白质病变者25例为A组,腔隙性脑梗死者25例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为C组,所有对象均测定血清25(OH)D水平。观察比较三组测定后血清25(OH)D不足、缺乏、充足占比,并分析A组、B组病变与清25(OH)D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比较血清25(OH)D缺乏率的结果表明A组、B组均显著高于C组,且差异满足统计要求(P

  • 标签: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脑小血管病变相关性
  • 简介:摘要维生D缺乏可致复发性口腔溃疡。本文报道2例维生D缺乏致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经积极补充维生D后治愈,强调在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的诊治中应注重筛查25-维生D等指标,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维生素D缺乏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罗氏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评估方法)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参比方法)检测25-羟基维生D25(OH)D]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9年5—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医学中心及第五医学中心健康查体剩余血清标本909份,分别由评估方法及LC-MS/MS检测25(OH)D。用Passing-Bablok回归、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和偏差;加权Kappa检验分析评估方法用于临床判断维生D正常、不足、缺乏与LC-MS/MS的一致性。结果评估方法检测结果与LC-MS/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评估方法与LC-MS/MS的Passing-Bablok回归方程斜率为0.962(95%CI 0.919~1.007),截距为-0.185(95%CI -1.191~0.745),提示评估方法与LC-MS/MS一致性较高。ICC为0.765(95%CI 0.735~0.792)。Bland-Altman图显示评估方法与LC-MS/MS的平均偏差为-0.902 ng/ml(0.300%)。评估方法判断维生D正常、不足、缺乏与LC-MS/MS的总符合率为83.39%(758/909),加权Kappa=0.790。结论评估方法检测25(OH)D与LC-MS/MS相关性可以接受,一致性较好。临床在评价维生D营养状况时应考虑不同方法学间存在的差异,建议临床检验实验室自建方法学相对应的参考范围。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化学发光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25维生D3在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04月收治的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2例,全部患者给予临床药物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抗风湿药物(甲氨蝶呤)、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1,25维生D3治疗,两组连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用药3个月后血清25羟基维生D(25(OH)D)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及用药3个月后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25(OH)D水平、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25(OH)D水平水平高于参照组,CRP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观察组关节压痛数少于参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1,25维生D3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机体炎症减轻,减轻临床症状,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 1 25二羟维生素D3 炎症
  • 简介:摘要认知障碍包括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多个临床过程,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尚无有效治疗方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显得至关重要。维生D(Vitamin D,Vit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除了参与钙磷代谢,还参与许多骨代谢外的生物学反应,包括一系列神经系统调控过程。多项研究表明VitD缺乏与认知功能下降有关,但目前对这种关联性的调节机制知之甚少,并且为了VitD的临床应用,仍需要解决VitD适用人群、用药剂量等问题,因此本文总结分析血清VitD水平对不同人群认知功能的影响、VitD干预性研究的进展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希望能为VitD治疗认知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VitD缺乏与不同人群认知功能下降均相关,并且VitD能够通过减轻Aβ毒性、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改善认知功能,其补充疗法有望成为治疗认知障碍的重要手段,未来还需要大规模纵向队列研究来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及疗程等。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认知 认知障碍 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D3[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维生D受体(VDR)水平,与初诊成年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55例初诊ITP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纳入ITP组(n=55)。患者年龄为(42.6±11.8)岁;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为36例。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反应(CR)、有效和无效3个亚组。并且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n=30)。对所有ITP患者采取初始治疗方案,对血小板计数<30×109/L伴出血者加用联合治疗方案。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TP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体检当日的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并分析IT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ITP组与健康对照组组间及ITP组组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和配对样本t检验,3个亚组间上述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ITP组患者血清25(OH)D3、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与其ITP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2020060),所有受试对象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ITP组55例患者接受治疗2个月后,其疗效评估系CR、有效及无效者分别为28、12和15例,并将其分别纳入CR亚组(n=28)、有效亚组(n=12)和无效亚组(n=15)。ITP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40/55)。② ITP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水平为(10.3± 3.8)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5.5±5.3) ng/mL,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为(219.6±79.4) nmol/L,显著高于后者的(159.8±52.3)nmol/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54、3.702, P<0.001、<0.001)。治疗后,2组受试者血清25(OH)D3[(13.2±4.7)ng/mL比(15.5±5.3)ng/mL]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187.6±63.7)nmol/L比(159.8±52.3) nmol/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6、2.038, P=0.039、0.045)。ITP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1、2.332,P=0.001、0.022)。③ CR、有效和无效亚组患者治疗前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682、1.140,P=0.078、0.327);3个亚组治疗后上述2个指标分别进行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57、4.458,P=0.009、0.016)。其中,CR亚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2、2.077,P=0.018、0.043)。④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Ig)M(PAIgM)、血小板表面相关IgG(PAIgG)和血小板表面相关补体C3(PAC3)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27、-0.319、-0.436、-0.347,P=0.006、0.015、0.008、0.009),与其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则与其上述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5、0.279、0.352、0.308,P=0.008、0.029、0.011、0.017),与其血小板计数则呈负相关关系(r=-0.639、P=0.002)。⑤治疗前,ITP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983、P<0.001)。结论25(OH)D3缺乏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病相关,血清25(OH)D3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VDR水平的异常可能参与初诊成年人ITP的发生、发展。补充维生D3及其类似物可能是成年人ITP的新治疗方法。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维生素D缺乏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受体 成年人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OP)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25维生D[25-(OH)D],骨钙(BG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的80例患者,均为2019年6月-2020年5月就诊的OP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阿仑膦酸钠用药,观察组增加唑来膦酸用药,对比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25-(OH)D指标高于对照组,BGP和BALP指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OP 唑来膦酸 阿仑膦酸钠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保健食品维生AD片中维生A和维生D3的含量。方法:该供试品经皂化提取和浓缩后,以甲醇定容至10mL,经0.45μm滤过后采用INERTSIL.ODS-SP为色谱柱,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25和265nm。结果:维生A和维生D3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40~24.0μg/mL和0.8~4.0μg/mL,并与相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0和r =0.9990;测得维生A和维生D3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1%和98.34%。结论:该法可快速、灵敏、准确测定维生A和维生D3含量,并应用于日常样品维生AD片的分析。

  • 标签: 反相高效液相法 维生素A 维生素D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维生D[25(OH)D]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比上述临床指标在T2DM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对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946例T2DM患者,根据T2DM是否合并DN分为DN组及糖尿病无肾病(nondiabetic nephropathy,NDN)组,进一步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将DN组分为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25(OH)D、和RBP-4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DN组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NDN组,25(OH)D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DN组(P<0.05)。DN患者中大量蛋白尿组的RBP-4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年龄、25(OH)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在DN组中控制年龄、性别和病程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示,25(OH)D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呈正相关,与RBP-4、UACR呈负相关(P均<0.05)。UACR与RBP-4、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5)。eGFR与RBP-4、总胆固醇、UACR呈负相关(P均<0.05)。对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为T2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25(OH)D为T2DM合并DN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使T2DM合并DN的风险增加,而且在DN患者中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与蛋白尿增加及肾功能恶化相关,并且25(OH)D与RBP-4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T2DM患者血清25(OH)D和RBP-4的监测以及维生D的补充,以预防和延缓DN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维生D[25(OH)D]和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比上述临床指标在T2DM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中的差异,探讨其对D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 946例T2DM患者,根据T2DM是否合并DN分为DN组及糖尿病无肾病(nondiabetic nephropathy,NDN)组,进一步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 UACR)将DN组分为微量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25(OH)D、和RBP-4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DN组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NDN组,25(OH)D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DN组(P<0.05)。DN患者中大量蛋白尿组的RBP-4高于微量蛋白尿组,年龄、25(OH)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05)。在DN组中控制年龄、性别和病程后进行偏相关分析示,25(OH)D与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呈正相关,与RBP-4、UACR呈负相关(P均<0.05)。UACR与RBP-4、总胆固醇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P均<0.05)。eGFR与RBP-4、总胆固醇、UACR呈负相关(P均<0.05)。对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RBP-4、超敏C反应蛋白为T2DM合并DN的危险因素,25(OH)D为T2DM合并DN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使T2DM合并DN的风险增加,而且在DN患者中血清25(OH)D降低和RBP-4升高与蛋白尿增加及肾功能恶化相关,并且25(OH)D与RBP-4之间存在负相关。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T2DM患者血清25(OH)D和RBP-4的监测以及维生D的补充,以预防和延缓DN的发生和进展。

  • 标签: 25羟维生素D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D缺乏与各种感染性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认为,维生D是机体抵抗感染的核心调控因子。在人类固有免疫系统和天然黏膜屏障功能中,活性维生D触发抗微生物信号通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对抗和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发的感染。同时,活性维生D也调控超敏反应,减轻器官、组织免疫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大量研究提示,维生D从多个方面提高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对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维生D的抗感染作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仍需要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本文重点复习综述维生D抗感染的免疫调控机制。

  • 标签: 维生素D 感染 免疫 抗微生物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孕妇血清维生D水平对自身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中心围产保健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妊娠各期的健康孕妇10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质谱法测定,对孕妇的血清维生D进行检测,结合血清维生D水平将孕妇划分为不同组别,即维生D充足组(n=180)、维生D欠当组(n=320)、维生D不足组(n=260)、维生D缺乏组(n=240),运用回顾性分析,对孕妇妊娠结局展开随访调查。结果:妊娠中晚期孕妇的血清维生D平均值达到(22.47±9.49)ng/mL;维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