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钙拮抗剂(CCB)联合治疗,分析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患者服用依那普利联合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参照组患者单独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治疗后的肌酐下降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治疗有效率。结果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指数下降明显比参照组下降多,两组肌酐下降水平、尿蛋白排泄率相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和衰竭,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具有直接抑制作用,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有扩血管作用的缓激肽的降解,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有效减慢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衰退,其代谢副作用较少。
简介:摘要钙拮抗剂(CCB)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其抗动脉粥样硬化、预防脑卒中作用显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线治疗药物,尤其是对于那些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并发症和具有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多项临床研究及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CCB+ACEI联合治疗高血压是最佳组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致干咳基因型相关性。方法:将117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ACEI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根据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干咳反应将其分成观察组(n=62)和对照组(n=55),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比较两组ACE I/D 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及ACE I/D 多态性等位因基因频率。结果:观察组II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II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CE I/D 多态性等位因基因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Framingham研究显示,男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2年死亡率37%,6年死亡率高达82%。随着对充血性心衰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认为导致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肌重塑中起关键作用,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作为两大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ACEI还具有心肾保护作用,可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论述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旨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吲达帕胺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ACEI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吲达帕胺联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吲达帕胺和ACEI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降低血压又不能耐受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压药的话,可选择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这项研究的结果在今年的欧洲心血管协会年会上公布,并且发表在专业杂志《柳叶刀》上。研究报告指出,在血管疾病和高危糖尿病患者中有20%不能耐受ACEI,而这些ARB则对患者耐受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和ACEI对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21-45岁)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84例;A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50mg2/日口服;B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马来酸依那普利5mg-20mg2/日口服。每周测量血压,调整药物剂量,4周后,依据血压达标率评定疗效。结果A组达标率为83.3%,B组达标率为72.6%。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年轻高血压患者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压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采取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此次实验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本院参与收治的34例心力衰竭患者开展随机分组,参照组实行ACEI治疗,实验组实行ACEI和ARB联合治疗,比对和观察参照组和实验组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差异。结果实验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LVEF、不良反应合计值、死亡率、再住院率对比参照组,统计学意义显著存在(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LVES、LVEF、LVDS对比治疗前,统计学意义显著存在(P<0.05)。结论将ACEI和ARB联合治疗应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显著,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