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的CT与MRI特点,分析胰腺癌的早期影像特点,提高本病的早期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其特点。结果23例中胰头癌19例,胰体癌3例,胰尾癌1例,肿瘤直径>2cm16例,<2cm12例;CT平扫呈低密度,少数成等密度,MRI平扫成TIWI成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T2WI呈稍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强化不明显,呈相对低密度/信号。早期间接征象有胰、胆管扩张,胰腺体尾部萎缩,胰腺轮廓改变,胰周脂肪间隙模糊等征象,少数病例看见继发潴留性囊肿。结论薄层多排螺旋CT扫描和压脂TIWI检查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最常用、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MRI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与应用CT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从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58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MRI与CT检查,对所得到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再经过手术得到验证。结果在这58例腰椎间盘突出中检查出有椎间盘影有19例,用MRI得出来的检查率是91.5%,用CT检查出来的检查率为84.9%;检查出有椎间盘突出是31例,MRI的检查率是99.4%,CT检查率是91.4%;检查出有椎间盘脱出有15例,MRI的检查率是92.3%,CT检查率是87.5%;MRI与CT总的检查率为94.7%和82.1%。从这些数据可以得出,应用MRI检查出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的准确率。结论MRI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的最好方法,但是应用MRI检测所需的时间会比较长,而且检查成本也比较高,所以现在大多数的医院都是使用CT检查法。我们应该将用CT不能确诊的病例用MRI来检查,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率。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16例PMP患者,结合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MRI影像学表现。结果16例中,12例原发病变为阑尾、卵巢病变,4例为结肠病灶。CT、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PMP病变的分布范围,CT、MRI检查均呈分房状、囊实性改变,改变体位无流动现象,增强扫描囊壁、网膜及腹膜轻度强化。部分病例可见肝、脾外缘'扇贝形'压迹,当肿瘤广泛浸润腹膜、网膜,甚至与脏器粘连形成'冰冻腹'时,腹膜、大小网膜增厚呈饼状。结论CT、MRI特征性表现有助于PMP的准确诊断,对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结节性硬化(TuberousSclerousis,TS)的CT和MRI表现特征及影像学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6例脑结节性硬化患者作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CT采用GEHispeedNX/I型及SIEMENSSOMATOM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MRI采用Philips0.5T及SIEMENSSymphonyP1.5T低温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结果CT扫描发现(1)室管膜下结节40例,均为多发,其中34例结节数目在3-32个之间,共223个,6例结节数目多而细小;(2)皮质和皮质下结节6例,共54个,钙化44个,未钙化10个。另外,脑白质损害2例,均为两侧额顶叶白质区小片低密度灶;脑室扩大9例,主要为三脑室和双侧脑室扩大。MRI扫描发现(1)25例室管膜下结节,共56个,未钙化结节35个,钙化结节21个;(2)脑白质损害12例,均为两侧额顶叶白质区长T1、长T2信号灶。侧脑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并有皮质结节及白质异常。结论室管膜下结节、皮质结节、白质异常和脑萎缩是TS主要影像学表现,尤其是室管膜下结节,是TS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可作为TS影像学检查方法首选,MRI检查作为优势互补,二者对临床TS病例尤其是不典型病例的确诊具有可靠和独特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黑色素瘤肝脏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黑色素瘤肝脏转移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7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论典型黑色素瘤肝脏转移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而非典型黑色素瘤肝脏转移需与肝内其它占位相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共106例。分别用MRI和CT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MRI在梗死病灶个数的检查要比CT检查要多,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CT检查的小病灶的检出率明显要低于MRI检查手段,两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T和MRI对于大病灶的检出率没有统计学上差异(P<0.01);而对于基底节出血,则MRI的检查率要高于CT检查结果。结论MRI对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基底节的检出率明显要高于CT检查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供方式小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比较CT和MRI对肝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提高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CT与MRI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肝癌CT表现为平扫时呈高、等、低密度。三期增强扫描速升速降型、缓升型、持续强化型和无明显强化型,以速升速降型为主。肝细胞癌中T1加权像表现为低、高、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为主。多期增强呈速升速降型、缓升型、持续强化型和无明显强化型,以速升速降型为主。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反映瘤体血供方式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反映瘤体血供方式无显著差异,而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来反映病变的组织成分。MRI与MR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细胞癌诊断优于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简介:目的评估MRI及CT图像三维重构及图像融合在颅脑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MRI检出并均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的28例颅脑肿瘤患者,将同一患者的MRI及CT影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构及图像融合,并对所获得图像在肿瘤形态显示及颅骨受累等方面分别与MRI或CT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维重构图像直观展示了肿瘤的三维空间位置;在显示肿瘤及邻近颅骨受累范围方面,较MRI、CT图像有优势。结论基于MRI及CT影像数据所获得的颅脑肿瘤三维重构图像能直观显示肿瘤空间立体位置和邻近颅骨受累状况,可为临床教学及手术提供有益的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DR)、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颈椎病诊断检查中影像学特点,探索其诊断限度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分析120例经临床及DR、CT、MRI检查确诊的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DR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特别是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狭窄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CT及MRI能更准确地显示椎体骨质增生,前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退变和突出,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DR平片在颈椎病的初步诊断及临床防治中有重要意义;CT及MRI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分型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