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发病机制复杂.而呼吸道炎症的消长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密切相关。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cellsecretaryprotein.CCSP)是重要的内源性抗炎因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炎作用.是哮喘时呼吸道炎症标志物之一。本研究对本院近年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CCSP、ECP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并分析受试者肺功能的变化,以明确CCSP、ECP质量浓度变化与儿童哮喘发作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开展有效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cellsecretoryprotein,CCSP)、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总Ig-E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感染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4例,其中重症组24例,轻症组40例,有过敏性疾病史42例(I组)和无过敏性疾病史22例(II组);设25例正常婴幼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CCSP、IL-17、Ig-E含量。结果重症组血清CCSP低于轻症组及对照组,IL-17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P均<0.01。I组CCSP浓度明显低于II组,I组IL-17、Ig-E浓度高于II组(P均<0.01)。RSV感染患儿血清CCSP与IL-17呈显著负相关(r为-0.759,P<0.01)。血清CCSP与Ig-E之间亦呈负相关(r为-0.623,P<0.01)。急性期患儿IgE水平和IL-17呈现出正相关性(r=0.583,P<0.01)。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血清CCSP降低,IL-17、总Ig-E水平增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特应症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变化及其对ARDS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ARDS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对照组为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C16及SP-A水平,比较不同组以及亚组间血清CC16、SP-A水平差异。结果ARDS组血清CC16、SP-A分别为(59.35±3.67)mg/L、(75.38±6.27)mg/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6±1.32)mg/L、(18.15±2.69)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亚组间血清CC16、SP-A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亚组中CC16分别为(38.27±16.01)mg/L、(51.25±15.63)mg/L、(84.76±13.12)mg/L,SP-A分别为(47.02±7.18)mg/L、(73.12±7.98)mg/L、(96.45±12.50)mg/L。随着ARD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CC16和SP-A水平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ARDS血清CC16、SP-A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未来可能作为新生儿ARD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儿血清中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16,CC16)、肺表面活性蛋白A(pulmonary surfactant protein A,SP-A)的变化及其对ARDS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0例ARDS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对照组为同期正常新生儿30例。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CC16及SP-A水平,比较不同组以及亚组间血清CC16、SP-A水平差异。结果ARDS组血清CC16、SP-A分别为(59.35±3.67)mg/L、(75.38±6.27)mg/L,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1.26±1.32)mg/L、(18.15±2.69)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DS亚组间血清CC16、SP-A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亚组中CC16分别为(38.27±16.01)mg/L、(51.25±15.63)mg/L、(84.76±13.12)mg/L,SP-A分别为(47.02±7.18)mg/L、(73.12±7.98)mg/L、(96.45±12.50)mg/L。随着ARDS严重程度加重,血清CC16和SP-A水平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ARDS血清CC16、SP-A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未来可能作为新生儿ARDS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指标。
简介:摘要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瘤(BPDC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全世界报道儿童病例不足百例。BPDCN临床进展呈高度侵袭性,极易累及骨髓,复发率高,中位生存期不足2年。BPDCN尚无标准治疗方案,多采用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方案。为了提高对BPDCN的认识,本文对BPDCN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展、预后以及儿童病例特点进行综述。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双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二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