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D-二聚体是由交联纤维蛋白经过降解后得到的特殊物质,它可作为反应体内高凝状的指标,同时在诊断DIC及用于排除静脉血栓性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非孕期有所增高,但目前尚缺少有关孕期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参考区间及用于诊断血栓性疾病的界定值,故其在诊断孕产妇DIC、血栓性疾病中受到很大限制。非孕期女性血浆中的D-二聚体值在健康人群参考区间范围内;妊娠期间,DD值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晚孕期其值到达最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变化及所得数据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86例于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另选本院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通过全自动凝血仪CA-7000对其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分析并归纳其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1.74±0.23,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为0.6±0.1,实验组中急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实验组中急性期阶段患者D-二聚体指标高于实验组中恢复期阶段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更有利于对疾病诊断,同时根据所得指标可了解脑梗死病情发展阶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三七粉预防血栓形成调节凝血紊乱的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行TKA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进行研究。研究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3g口服2/日。对照组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单位皮下注射1/日,并于术前1天至术后7天应用三七粉及淀粉(按119)混合物作为安慰剂3g口服2/日。术后第3天检查D-二聚体,分别对两组病例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阳性率为22.1%明显低于对照组47.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粉口服在TKA术后应用可以降低D-二聚体阳性率,为其减少术后血栓形成及对凝血功能的稳定、调节作用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血浆 D-二聚体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1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7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为观察 2组,另选取 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三组均接受血浆 D-二聚体测定,对三组的测定结果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 1组患者的 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观察 2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 2组和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 P> 0.05)。随访 1年,血浆 D-二聚体阳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血浆 D-二聚体阴性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血浆 D-二聚体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同时可用于判定预后,血浆 D-二聚体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更长。
简介:【目的】探究下肢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与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32例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下肢不同部位骨折患者伤后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DD的水平。D-D定性相关分析(D-D水平的界定≤0.5为正常、>0.5为异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D-D定量相关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完成。【结果】不同骨折部位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F=7.61,P=0.000)、血小板(F=4.69,P=0.001)以及D-D水平不同(F=60.49,P=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D-D水平的骨折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在不同D-D水平人群也不同(t’=5.07,P=0.000),骨折部位分布有明显差异(χ2=124.08,P=0.000)。多因素结果显示术前血红蛋白水平(P=0.01)和骨折部位(P=0.00)是影响D-D异常的主要因素。其中,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OR=0.97,95%CI0.95~0.99);骨折部位对比显示,与足部骨折相比,髋部、股骨部位骨折为D-D异常的危险因素(OR髋关节=27.59,95%CI8.65~88.00,OR股骨=20.85,95%CI5.36~81.14)。然而,通过对D-D定量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前血红蛋白等均与D-D水平相关。【结论】髋部、股骨骨折部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危险度较高,临床上应注意预防下肢血栓的发生。下肢骨折患者伤后应重视抗休克及贫血治疗,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观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分析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患者例数30例(研究组),选择时间2013年7月~2017年7月,同期选择脑出血量在20ml之下的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人员均测定血浆D-二聚体。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4h1.56±0.71mg/L、6h1.97±1.23mg/L)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脑出血量在30ml之上(包括30ml)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4h1.71±0.73mg/L、6h2.31±1.24)明显高于存在脑出血量20~30ml之间的患者,P<0.05,差异显著。结论血浆D-二聚体有利于监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会随着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出现升高迹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D二聚体测定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病人做D=聚体检测的300例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溶血100例,中度溶血100例,重度溶血标本100例。另对这300位患者立即重抽抗凝血(尽量避免溶血)在没有溶血状态下测定D二聚体浓度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约高100-300ug/ml左右,中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含量较对照组高出约400-600ug/ml左右,重度溶血标本D二聚体全是较对照组高出约600-1000ug/ml左右,对比差异明显,并且P均<0.05。结论,溶血标本的D二聚体值明显增高,造成临床上的正相干扰,假阳性。D二聚体作为临床急诊检验项目,对急性脑卒中、心梗、静脉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都具有很好的诊断意义,为了给医生提供准确的临床诊断依据,对于溶血标本,提倡采用重新抽取的办法进行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静息心率与hsCRP和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NYHA心功能II~IV级心衰患者94例,测定RHR,按RHR快慢分为三组,A组RHR≤70bpm,B组70bpm<RHR≤90bpm,C组RHR>90bpm,测定血浆hs-CRP、D-二聚体水平,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hsCRP水平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HR与hsCRP(r=0.341p<0.001)、D-二聚体(r=0.306p<0.003)均有相关性。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RHR与血浆hsCRP有相关性,血浆hsCRP随RHR增快而增加。RHR可反应血栓前状态,慢性心力衰竭RHR>90bpm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检验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期间接收的80例妊娠妇女,其中43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3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进行血液生化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的D-二聚体和凝血指标(包含有PT、APTT、TT和FIB)。结果观察组PT(8.36±0.57)、APTT(24.31±2.48)和TT(12.53±0.67)低于对照组(11.67±0.64),(28.79±2.76),(15.83±0.64),FIB(4.93±0.85)和D-二聚体(4.66±1.02)则高于对照组(3.24±0.76),(2.14±0.68),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PT、APTT和TT较低,而FIB和D-二聚体较高,因此,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胰腺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效果的关系。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的关系。(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3)随访和生存情况。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的关系:肿瘤TNM分期Ⅰ-ⅡA期、ⅡB期、Ⅲ期、Ⅳ期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18.37%(9/49)、43.64%(24/55)、53.85%(28/52)、80.36%(45/56),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中高分化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43.59%(17/39)、24.62%(16/6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4,4.051,P〈0.05)。(2)化疗效果评价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212例胰腺癌患者中,108例行超声内镜穿刺或肝穿刺明确病理学诊断后,均接受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4-6个周期化疗。108例化疗患者中,59例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39例升高(治疗后28例下降),20例正常;49例患者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D-二聚体水平治疗前34例升高(治疗后8例下降),15例正常。两类疗效患者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2,P〉0.05);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9,P〈0.05)。(3)随访情况:212例患者均获得治疗后随访,随访时间为3.5-12.0�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2例,治疗组113例。对照组按照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的用量,治疗组则采用ELISA法动态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调整患者低分子肝素以及华法林用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D-二聚体、INR监测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上升情况来调整华法林药物的剂量和用药频率,可显著提高溶栓治疗的效果,且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一岩藻糖苷酶(AFU)、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D-Dimer,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分析120例原发性肝癌、80例肝良性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AFU、Hcy和DD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Hcy和DD水平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统计学意义;AFP、AFU、Hcy和DD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与单项检测比较均有所提高。结论联合检测AFP、AFU、Hcy和D-D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肺栓塞患者D-D二聚体的含量的变化,明确D-D二聚体对于肺栓塞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分别选择大面积PTE患者(46例)、小面积PTE患者(50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157例)和空白对照(181例)分为4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所有患者D-D二聚体水平和PTE患者治疗后4d、7d的D-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血浆D-D二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PTE组D-D二聚体水平高于小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d,小面积PTE患者D-D二聚体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明显低于大面积P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两组PTE患者D-D二聚体水平均基本恢复正常,两组D-D二聚体水平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D-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PTE的一项敏感的辅助诊断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PTE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病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对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结核病患者随机抽取出90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将其作为观察组,再在同时期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健康人中选取9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目标的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进行严格比较,对其在临床中的治疗意义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者,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分别为(4.35±1.07)g/L,(3274±2198)mg/L,(327±119)×109,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小板的指标分别为(3.15±0.98)g/L,(327±218)mg/L,(257±101)×109,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D-二聚体增高,对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意义。且结核病患者易处于高凝状态,引发血栓,对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监测,可以对临床治疗产生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D-二聚体和妊娠相关蛋白A和稽留流产的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的妊娠早期孕妇共121例,分为早期妊娠组(n=31),先兆流产组(n=43),稽留流产组(n=47)。分析三组妊娠8周、10周和12周的D-二聚体和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结果经检验表明三组8周、10周和12周的D-二聚体的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早期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组8周、10周和12周的D-二聚体的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稽留流产组的8周、10周和12周的D-二聚体的水平较早期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组的水平升高明显(P<0.05)。三组8周和10周时的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2周时,稽留流产组的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较早期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组出现降低(P<0.05)。结论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和妊娠相关蛋白A能有效的提高早期稽留流产的发生情况,提高了诊断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