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oric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传统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PCRI)在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合并≤3 D角膜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循证医学研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ke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万方、中国维普数据库等,搜集有关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及其治疗措施的相关文章,由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将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散光矫正量、术后残余散光、对比敏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视力采用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表(LogMAR)的形式进行记录。采用RevMan软件(Ver 5.3)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包含白内障患者352例(510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对照组)相比,Toric IOL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3 D的角膜散光在术后3、6个月UCDVA的更好[均数差(MD)=-0.04,95%CI:-0.07~-0.01,P=0.005)];植入Toric IOL组手术散光矫正量大于对照组[MD=0.56,95%CI:0.36~0.76,P<0.001;标准均数差(SMD)=0.94,95%CI:0.47~1.40,P<0.001];植入Toric IOL组术后1个月残余散光度数(MD=-0.13,95%CI:-0.21~-0.04,P=0.003;SMD=-0.34,95%CI:-0.59~-0.10,P=0.007)及术后3、6个月残余散光度数(MD=-0.30,95%CI:-0.51~-0.10,P=0.004;SMD=-0.84,95%CI:-1.42~-0.25,P=0.005)均低于对照组;植入Toric IOL组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1,95%CI:-0.08~0.11,P=0.77)。结论:与传统IOL植入联合PCRI相比,Toric 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合并≤3 D的角膜散光效果更好。同时,Toric IOL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上略具优势,但其临床意义可能不大。二者在术后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面无明显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arrett[基于预计的角膜后表面散光(PPCA)]、Barrett[基于测量的PCA(Measured PCA,MPCA)]、EVO 2.0、Kane、Næser-Savini散光矫正型(Toric)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正常眼轴的预测准确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的患者304例(304眼)。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700测量眼轴长度(AL)和角膜散光,术后1~3个月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觉验光。用矢量分析的方法计算散光预测误差(PE)、平均绝对预测误差(MAE)、中位数绝对预测误差、绝对预测误差的标准差以及PE在±0.25 D、±0.50 D、±0.75 D和±1.00 D以内的眼的百分比,使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评估公式之间MAE的差异。结果:Kane的MAE均低于所有公式(P<0.001)并且PE在±0.50 D以内的比例最高,为54%,其次是Næser-Savini(47%),Barrett (MPCA) (44%),Barrett(PPCA) (42%),EVO 2.0(39%)。Næser-Savini、Barrett(MPCA)、Barrett(PPCA)和EVO 2.0的MAE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Næser-Savini、Barrett(PPCA)、Barrett(MPCA)和EVO 2.0相比,对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采用Kane计算器计算Toric IOL度数可以减小PE,提高Toric IOL矫正效果。
简介:摘要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提升,不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面世,白内障手术逐渐趋向屈光矫正性手术,患者对视觉质量有更高的要求。角膜散光是影响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原因之一,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常用的散光矫正方式,其轴向错位是影响患者术后散光矫正效果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减少轴向错位对术后矫正效果的影响,需要重视术前的眼球生物学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及轴位计算、角膜标记,熟练术中的操作技巧,了解各类型人工晶状体及患者眼轴对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稳定性的影响。(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250-256)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PHACO与IOL联合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426例(440眼)白内障患者,全部患者都接受PHACO与IOL联合治疗。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HACO与IOL联合治疗白内障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促使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减少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es, Toric IOL)可稳定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非预期的术后残余散光,降低视觉质量。术后残余散光常见的原因包括仪器测量误差、计算误差、手术操作相关因素及人工晶状体旋转等,需根据术后残余散光的程度和成因采用相应治疗手段,矫正残余散光可使用方法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及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等,必要时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6-21)
简介:摘要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应用为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提供了同时矫正散光的可能。为使术后效果最优、残余散光最小,Toric IOL的术前测量和计算至关重要,为实现其精准化,不同特性的散光测量设备相继应用于临床,了解设备原理及优缺点有助于根据患者情况个性化选择测量设备。手动角膜曲率计是测量角膜曲率的金标准,角膜地形图可用于评估角膜散光是否规则,许多设备所测角膜数据都可作为计算Toric IOL的参考数据,建议术前至少使用3种设备测量来提高预测精准度。角膜后表面散光对Toric IOL测量和计算均有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Barrett Toric计算器准确性好,适用性强,在Toric IOL计算中推荐使用,同时其他各类Toric计算器及公式经过修正优化也可获得准确稳定的结果。本文从各类角膜曲率测量设备、角膜后表面散光以及Toric计算器3个方面对Toric IOL测量和计算的影响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OL Master 700系统在白内障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77例,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IOL Master 700系统,术前进行眼部测量,术后进行屈光度误差值计算,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1)术前,两种方法对眼轴长、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最大角膜横径的测量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眼轴长≤26 mm的患者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屈光度误差值相近(P>0.05);眼轴长>26 mm的患者,IOL法测量得到的屈光度误差值(0.95±0.37)D小于传统法(1.27±0.42)D,P<0.05。结论:将IOL Master 700系统用于白内障的诊疗安全可行,尤其术后屈光度测量精度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后人工晶状体(IOL)混浊的病例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07年2月至2022年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发现的全部PPV术后出现IOL混浊的病例资料11例,选取其中2枚取出且保存良好的IOL进行体外光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以及能谱分析。结果:11例患者年龄为23~76(63.3±15.0)岁,发现IOL混浊与PPV间隔时间为24~180(82.2±45.7)个月。11例患者中8例有视网膜光凝史,5例有眼内硅油/气体注入手术史,1例有青光眼手术史。11例患者中糖尿病6例,高血压5例。患者所用IOL类型及临床处置情况分别为:9例(9/11)为亲水性丙烯酸酯,型号分别为860UV(1例,已取出)、Akreos Adapt AO(2例,已取出1例)和具有疏水涂层的亲水性L-312(6例,已取出4例);另外2例(2/11)为疏水性丙烯酸酯MA60MA(未取出)。2枚混浊的IOL检测情况如下:第1枚是860UV型IOL,混浊部位主要集中于光学部前表面,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弥漫、凹凸不平蚯蚓状、地嵴状,襻部及周边未见明显沉积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主要集中在前浅层,深度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6.9%;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钙、磷、硅和镁元素。第2枚是Akreos Adapt AO型IOL,混浊主要处于光学区中央,光镜及扫描电镜下呈粗糙、小圆形的砂粒,襻部也散在累及,呈较为致密的砂粒状;共聚焦显微镜显示混浊区域更深,大约为IOL整体厚度的前12.5%;能谱分析显示,按元素组成比例高低排列为碳、氧和硅元素。结论:PPV后不同类型丙烯酸酯IOL均有可能发生混浊,且IOL混浊的形态和表面沉积物各不相同。
简介: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三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眼压控制在11.04~19.08(平均14.05±3.24)mmHg。3例3眼术后眼压波动在25mmHg左右,用5g/L噻吗酰胺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功能性滤过泡(包括Ⅰ型、Ⅱ型)36例3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IOL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联合手术。
简介:摘要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因其高度安全性及可预测性已成为白内障术中矫正散光的首选方式。角膜散光包括角膜前表面散光(ACA)和角膜后表面散光(PCA)。既往多根据ACA估测角膜散光,会导致一些顺规散光眼的过矫及逆规散光眼的欠矫。PCA对总角膜散光(TCA)的影响不可忽视。IOL Master、Lenstar 900在角膜曲率测量方面有高度预测性与可重复性。可直接测量全角膜曲率的设备理论上更准确。模拟角膜曲率(SimK)散光与TCA一致性良好的情况下,可直接使用Barrett Toric公式搭配IOL Master或Lenstar的SimK;两者一致性差的情况下的选择仍有争议。若PCA≥0.8 D,推荐使用实测的PCA。目前,眼科医生应根据不同设备的测量结果,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做到个性化选择及搭配,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术后的残余散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37-442)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吲哚菁绿辅助PHACO+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PHACO+IOL植入术治疗、吲哚菁绿辅助PHACO+IOL植入术治疗。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比较方面,观察组为95.00%,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吲哚菁绿辅助PHACO+IOL植入术治疗在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提升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手术的精准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手术时间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