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Ras相关域家族蛋白1A(RASSF1A)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卵巢EMS患者的异位内膜及相对应的在位内膜组织和20例非EMS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RASSF1A基因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组织中RASSF1A表达率依次升高,分别为37.78%(17/45)、60.00%(27/45)、85.0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6,P=0.001)。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55.56%(25/45)、33.33%(15/45)、0,三组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0,P=0.000)。异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增生期、分泌期分别为66.67%(14/21)、45.83%(11/24);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在增生期、分泌期分别为38.10%(8/21)、29.17%(7/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Ⅲ~Ⅳ期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Ⅱ期(χ2=5.940,P=0.015)。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RASSF1A表达水平与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r=-0.594、-0.577,P〈0.01)。结论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导致的基因转录沉默与EM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评估在位内膜组织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作为EMS的表观遗传学标志物,有助于EMS的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中缺氧诱导基因结构域家族构件1A(HIGD1A)的表达及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57例患者中HIGD1A的表达,收集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组间比较采用。结果HIGD1A在结直肠癌中低表达组为93例(59.2%),高表达组为64例(40.8%)。HIGD1A高表达组在Ⅰ~Ⅱ期的表达率为50.6%,明显高于在Ⅲ~Ⅳ期中的表达率(49.4%,χ2=6.115,P<0.05)。在不同TNM分期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等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HIGD1A低表达组的OS为(73.6±3.5)个月;HIGD1A高表达组的OS为(89.5±3.0)个月,明显高于HIGD1A低表达组(χ2=11.183,P<0.05)。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HIGD1A[风险比(HR)=0.315,95%可信区间(CI)=0.135~0.738,P<0.05]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IGD1A的表达有助于评判结直肠癌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Notch1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4只健康6周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10±10)g,体质量范围为200~220 g,将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DPN组和DAPT组,每组8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DPN组和DAPT组每只按65 mg/kg标准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糖尿病模型,常规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钠缓冲液。3 d后测尾静脉随机血糖≥16.7 mmol/L证明STZ注射成功,经进一步检测血糖≥16.7 mmol/L并持续至实验结束。糖尿病鼠模型建立后2周予DAPT组大鼠以0.1 mg/(kg·d)的DAPT腹腔注射,连续3 d。检测全部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痛温觉阈值,检测Notch1、Ras同源基因家族激酶(ROCK)1、ROCK2的表达。结果DPN组7 d血糖[(17.63±0.41)mmol/L]、14 d血糖[(17.95±1.22)mmol/L]、30 d血糖[(20.81±3.21)mmol/L]和60 d血糖[(26.08±3.56)mmol/L]高于常规组[(6.35±0.72)mmol/L、(6.33±0.62)mmol/L、(6.05±0.74)mmol/L、(7.54±0.65)mmol/L];DAPT组60 d血糖水平[(21.17±1.44)mmol/L]低于DPN组[(26.08±3.56)mmol/L];DPN组30 d体质量[(217.61±18.35)g]、60 d体质量[(200.75±13.19)g]小于常规组[(308.25±16.72)g、(344.13±15.34)g];DPN组60 d坐骨神经传导速度[(36.25±2.82)s]慢于常规组[(50.25±1.67)s];DAPT组60 d坐骨神经传导速度[(40.63±3.70)m/s]快于DPN组[(36.25±2.82)m/s];DPN组60 d热痛觉阈值[(25.50±1.60)s]高于常规组[(14.13±1.25)s];DAPT组60 d热痛觉阈值[(17.25±1.67)s]低于DPN组[(25.50±1.6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病变髓鞘比例较常规组高,DAPT组病变髓鞘比例较DPN组低;DPN组Notch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Notch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DPN组ROCK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ROCK1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DPN组ROCK2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常规组显著升高,DAPT组ROCK2平均免疫荧光密度较DPN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ch1抑制剂DAPT可能通过下调ROCK对DPN产生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调控RAS相关结构域蛋白2A(RASSF2A)去甲基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不同浓度长春新碱组,将慢病毒转染至LV-NC组(转染LV-NC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和LV-RASSF2A组(转染LV-RASSF2A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SKOV3细胞,空白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8法检测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蛋白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水平。结果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7.19±4.49)%、(73.67±8.62)%、(66.35±6.04)%、(50.32±6.00)%和(34.92±6.11)%,均低于对照组[(100.46±4.69)%,均P<0.05]。培养48 h时,长春新碱半数抑制浓度为50.02 nmol/L。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和5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41.70±2.21)%、(32.15±1.80)%和(23.00±2.01)%,均低于对照组[(100.78±5.66)%,均P<0.05)];SK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5±0.27)%、(5.21±0.76)%和(10.46±1.00)%,均高于对照组[(2.12±0.23)%,均P<0.05)]。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04和0.24±0.02,均低于IOSE-29细胞(分别为1.00±0.07和0.68±0.04,均P<0.05)。LV-RASSF2A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增殖率和凋亡率分别为(68.92±3.94)%、(16.38±2.16)%和(8.65±0.56)%,与LV-NC组[分别为(101.60±4.39)%、(100.73±3.29)%和(4.06±0.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上调RASSF2A的表达,促进RASSF2A启动子去甲基化,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春新碱调控RAS相关结构域蛋白2A(RASSF2A)去甲基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卵巢癌SKOV3细胞分为不同浓度长春新碱组,将慢病毒转染至LV-NC组(转染LV-NC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和LV-RASSF2A组(转染LV-RASSF2A慢病毒液,感染复数为70)SKOV3细胞,空白组加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采用CCK-8法检测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的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蛋白的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OSE-29和SKOV3细胞中RASSF2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水平。结果6.25 nmol/L长春新碱组、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50 nmol/L长春新碱组和10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7.19±4.49)%、(73.67±8.62)%、(66.35±6.04)%、(50.32±6.00)%和(34.92±6.11)%,均低于对照组[(100.46±4.69)%,均P<0.05]。培养48 h时,长春新碱半数抑制浓度为50.02 nmol/L。12.5 nmol/L长春新碱组、25 nmol/L长春新碱组和50 nmol/L长春新碱组SKOV3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41.70±2.21)%、(32.15±1.80)%和(23.00±2.01)%,均低于对照组[(100.78±5.66)%,均P<0.05)];SKOV3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65±0.27)%、(5.21±0.76)%和(10.46±1.00)%,均高于对照组[(2.12±0.23)%,均P<0.05)]。SKOV3细胞中RASSF2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2±0.04和0.24±0.02,均低于IOSE-29细胞(分别为1.00±0.07和0.68±0.04,均P<0.05)。LV-RASSF2A组SKOV3细胞的存活率、增殖率和凋亡率分别为(68.92±3.94)%、(16.38±2.16)%和(8.65±0.56)%,与LV-NC组[分别为(101.60±4.39)%、(100.73±3.29)%和(4.06±0.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春新碱通过上调RASSF2A的表达,促进RASSF2A启动子去甲基化,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富含AT的结合域1A(ARID1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F250a以及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表达的差异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卵巢浆液性肿瘤的97例患者肿瘤组织。其中,良性病变(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纤维腺瘤、浆液性表面乳头状瘤)11例(对照组),交界性病变(AP)(非典型增生性浆液性肿瘤)21例,低级别浆液性癌(LC)35例,高级别浆液性癌(HC)30例(Ⅰ~Ⅳ期分别有5、7、9、9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ARID1A mRNA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BAF250a蛋白表达量和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A125浓度。比较各组ARID1A基因、BAF250a蛋白及血清CA125表达差异,并分析HC组患者三者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AP组、LC组、HC组患者肿瘤组织中ARID1A mRNA相对表达量、BAF250a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血清CA125浓度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7±0.02、0.68±0.03、0.42±0.04、0.29±0.14,F=3.753,P=0.008;1.33±0.11、0.81±0.11、0.51±0.11、0.39±0.11,F=10.753,P=0.001;(23.72±2.26)、(36.83±13.11)、(412.55±41.71)、(529.96±61.44)U/ml,F=10.440,P=0.00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对照组、AP组、LC组、HC组BAF250a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90.0%(10/11)、85.7%(18/21)、70.0%(21/35)、33.3%(10/30)。在HC组中,血清CA125浓度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增加[Ⅰ~Ⅳ期分别为(461.33±23.18)、(483.51±41.21)、(507.78±33.41)、(543.19±47.82)U/ml,r=0.510,P=0.015],ARID1A mRNA、BAF250a蛋白相对表达量随临床分期增加而降低(Ⅰ~Ⅳ期分别为0.33±0.10、0.28±0.11、0.21±0.08、0.17±0.07,r=-0.329,P=0.030;3.83±0.13、3.08±0.16、2.61±0.18、2.07±0.13,r=-0.651,P=0.002)。结论卵巢浆液性肿瘤组织中ARID1A基因及其编码蛋白BAF250a表达降低、CA125表达增高或可提示肿瘤恶变及侵袭度增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和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在原发性肝癌(PLC)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79例PLC组织标本、38例肝硬化组织标本和22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ARID1A和NEK2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ARID1A和NEK2与PL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RIDIA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36%(19/22)、55.26%(21/38)、27.85%(22/79),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5、24.433、8.296,P<0.05);NEK2在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与P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2/22)、34.21%(13/38)、73.42%(58/79),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29.527、16.532,P<0.05)。ARIDIA表达水平与PLC肿瘤大小、TNM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 stage,TNM stage)和血管浸润明显相关(χ2=5.039、6.769、5.277,P<0.05),NEK2表达水平与PLC血管浸润、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4349、6.5142,P<0.05)。结论ARID1A在PLC组织中表达下调,NEK2在PLC组织中表达上调,ARID1A和NEK2表达可能与PL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检测ARID1A和NEK2有助于评估PLC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相关的环结构域蛋白1(BARD1)基因多态性与肾母细胞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肾母细胞瘤的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儿童300例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两组BARD1基因上rs7585356、rs6435862和rs3768716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儿童肾母细胞瘤易感性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和对照之间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调整性别和年龄后,在rs7585356位点上,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GG比较,突变纯合子AA显著增加肾母细胞瘤的发生风险[OR(95%CI):2.04(1.09~2.93)]。遗传风险评分(GRS)1~3分组人群发生肾母细胞瘤的风险是0分组的1.94倍(95%CI:1.11~3.34),4~6组人群发生肾母细胞瘤的风险是0分组的2.64倍(95%CI:1.23~5.62)。结论BARD1基因多态性可增加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在编码NMDA受体的GRIN基因家族中发现了多种变异。这些变异与神经发育障碍相关,通过对变异受体的功能进行药理学分析,可能揭示相关疾病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探索治疗的策略。本文就NMDA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GRIN家族基因变异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