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ST段抬高性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以心电图检查结果是否有段抬高为标准划分成两组,每组63例。对比并分析其临床特征,以指导治疗。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容易合并有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律失常等,多为单支的冠脉病变;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心绞痛及糖尿病史,患者有冠脉病变弥漫现象,建立有侧支循环,两者死亡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表现。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容易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发生,通常有反复心绞痛的发作病史,多为多支冠脉病变,侧支循环比较丰富,但是预后比较差。所以,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上应当根据其ST段抬高性特征,给予分别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曾在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各55例,依据有无ST抬高分成两组,针对其临床症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点,用于心肌梗死的鉴别。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心病、吸烟以及心律失常与另一组相比明显上升,但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糖尿病、心绞痛以及胸痛比另一组升高的快。结论针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让我们对这两种病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临床上能够更轻易的区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两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比较,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研究两者之间的区别、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00例该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有无ST段抬高分为两组。其中48例为非ST段抬高患者作为A组;另52例为ST段抬高患者作为B组。对比研究两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检查两组患者结果发现,A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3支病变较多,其余为B组较多,P<0.05;A组CK-MB、cTNT水平低于B组,P<0.05;基础病中,A组糖尿病、冠心病、心绞痛均较多,心率失常为B组较多,P<0.05。结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易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常伴有心绞痛,常见于多支血管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AMI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45例,Ⅰ组行PCI治疗,Ⅱ组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ST段抬高总和和住院天数。结果Ⅰ组患者30d内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4%、8.89%)均明显低于Ⅱ组(17.78%、24.44%)(P<0.05),梗死相关动脉血管再通率(93.33%)明显高于Ⅱ组(57.78%)(P<0.05);Ⅰ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ST段抬高总和和住院天数明显小于Ⅱ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老年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提高降低30d内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再通率,挽救濒死心肌,预后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差异。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4月间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患者30例及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35例,均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其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部位、数目、性质、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以及伴或不伴有主要冠状动脉血管中断、心肌梗死等方面的影像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单发病变以及单支血管累及率在STEACS组中均高于NSTEACS组(P〈o.05),并且心肌缺血以及血管中断发生率较NSTEACS组高(P〈o.05);而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多发病变以及多支血管累及率在NSTEACS组均高于sTEACS组(P〈0.05)。结论:STEACS及NSTEACS患者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具有各自的特点,这对临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具有较大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路径单在急性ST段抬高型(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2021年1月至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单护理),各35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天数更短,进入抢救室时长、心电图完成时长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梗塞相关动脉(IRA)达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流3级患者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探讨ST段回落与心肌损伤及心脏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接受直接PCI治疗后TIMI血流达到3级的STEMI患者115例,PCI术前、术后行心电图检查,观察ST段回落情况,术前、后测定患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术后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照ST段回落幅度(∑STR)不同,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STR〈50%,21例,为心肌灌注不良组,B组:∑STD≥50%,94例,为心肌灌注良好组;分析两组患者ST段回落程度与CK、CK-MB、cTnT及LVEF的关系。结果:(1)两组患者IRA部位、病变血管支数,PCI治疗前TIMI血流分级、cTnT水平,发病到PCI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两组患者术前、后CK、CK-MB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术后A组cTnT水平明显高于B组[(1.30±0.43)μg/L∶(1.0±0.45)μg/L,P〈0.05];(4)术后A组LVEF明显低于B组[(44.13±4.83)%∶(47.93±5.23)%,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直接PCI术后,TIMI血流达到3级,ST段回落良好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程度较好,心肌损伤程度轻,左心收缩功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