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共产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定了当代中国共产人对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新发展的基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时代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长征永远在路上、怎样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这一时代课题,促进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的新发展。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展示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的新魅力;不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再次吹响向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

  • 标签: 习近平 长征胜利纪念 长征精神 新长征
  • 简介:共产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是对抗资本主义、批判阶级剥削、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理论,它是思想观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社会理想和实践运动的统一,其话语的所指和能指高度一致。但在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中,'共产主义'话语的所指发生了变化,有从词源上取其'共同体'之意而取消公有制;有取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制度之意而视之为'乌托邦';有取其一个多世纪的实践运动之意而视之为'历史之终结';也有针对共产主义实践运动暂时的低潮而仅视之为理论'观念'。共产主义话语的四种误读,其能指和所指分离,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理论、制度和运动的内在统一。

  • 标签: 共产主义 话语 误读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严肃地告诫全党,要认真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这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尤其是我们党员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党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按照十五大的要求,勤...

  • 标签: 党员教育 邓小平理论 党的建设 新形势 两大历史性课题 理论联系实际
  • 简介: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以唯物史观和生命哲学为理论武器,呈现出在比较基础上批判、批判与认同的结合、强烈的革命性、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以启蒙为取向的显著特征。梳理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批判,有助于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并为当代中国处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西方社会 批判
  • 简介:现代民主将合法性引以为执政党最为重要的执政资源。合法性主要体现为公众对于执政党执政地位的高度认同与支持。而由于执政党党员个体的修养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公众能否给予执政党积极评价与忠诚感,故而,执政党为夯实合法性基础,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即是加强党员的修养。

  • 标签: 党员修养 执政党 社会维度 合法性基础 工业 执政资源
  • 简介:列宁一直重视提高党员的质量。执政以后,列宁把提高党员质量,纯洁党的队伍,作为执政党建设头等重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建党以来,一直把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重温当年列宁关于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的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列宁 执政党建设 党员纯洁性
  • 简介: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不断验证和修正的过程,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验证其科学化程度的内在依据。党员身份自我认同是一个自我统一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中达成的一种状态,可体现为认知、情感、意识三个层次。要验证和衡量党员身份自我认同的情况如何,就要立足这三个层次,构建出一整套评价标准体系。在定性与定量考评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统计学等手段,对定性指标采取赋值的方法,实现考评从定性向定量转化。

  • 标签: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党员身份自我认同
  • 简介:刘少奇的党建理论中蕴含了深刻的党员主体地位思想,在《论党》一文中有集中体现:注重"党员的自觉性自动性",强调了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作用;提出党内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申明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方法论依据;深刻阐释了党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规定的党员义务与权利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党员主体地位的逻辑基础和法规保障;科学论述了民主集中制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党员主体地位的本质要求;大力号召广大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民主方式。

  • 标签: 刘少奇 党员主体地位 党内民主
  • 简介:<正>从抗战爆发到共产国际解散,共产国际和苏联领导人曾就中共抗战的方针政策问题,作过不少指示和建议。对此,毛泽东均根据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独立自主地进行了鉴别和取舍,坚持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抗战指导方针。本文仅就毛泽东的抗日军事战略和共产国际的若干歧见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军事战略 苏联 毛泽东选集 共产国际 军事行动 军事文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宣言》描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阐释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现实路径。但是,要深刻理解其中的伟大思想,必须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运用整体思维与辩证思维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把握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与过程性特点的内在关联,才能体会到它的当代意义。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能够自由自主活动的“自由人联合体”。然而这是要通过社会关系的革命和不断变革来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复杂而又神奇的、不怕牺牲的接力奋斗的共产主义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不同社会形态是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奔向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的不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实践。

  • 标签: 自由人联合体 社会基本矛盾 现实运动
  • 简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立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状况''理想''运动',全面揭示了科学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思想体系,划清了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关于共产主义说教的原则界限,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的重要标志。

  • 标签: 共产主义 状况 理想 运动
  • 简介:当下中国高校在践行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上,存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重视不够等隐忧。追根溯源,主要在于一些高校领导干部示范作用不够、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国际意识形态斗争激烈以及社会上人们对理想信念认识存在误解等。解决这些隐忧,必须在澄清对理想信念的错误认识中切实加强大学生党员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发挥高校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完善理想信念教育设计内容;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共享。

  • 标签: 高校基层党组织 大学生党员 理想信念教育 隐忧
  • 简介:长期以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的最终归属的共产主义,被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回避,他们试图创造一种“没有共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从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开始,他们试图用纯粹否定性的批判理论和否定辩证法来改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政治,从而悬置了作为人类解放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从他们的否定辩证法入手,我们发现,阿多诺等人倡导的否定,实际上是以杂多为名义来摒弃一切同一性逻辑,制造一个纯粹杂多,没有任何同一性的星丛。相反,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巴迪欧坚持用肯定辩证法,肯定了共产主义及其事件的合理性,只有对作为未来真理的共产主义的肯定,才能帮助人们走出当下资本主义的迷宫,实现未来解放的可能性。

  • 标签: 巴迪欧 共产主义 肯定辩证法
  • 简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经济学的哲学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把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视为人的类本质,认为共产主义是通过异化的扬弃所实现的人的类本质的复归。本文按照手稿文本内容的编排顺序,逐条解读马克思的这一论证,认为马克思确认了私有财产条件下人的全面异化状态,并强调用人的实践力量来实现共产主义,进而把人类历史理解为不断自我否定的发展过程。

  • 标签: 异化 扬弃 类本质 实践 共产主义
  • 简介:毛泽东的党员党性观是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扬弃。从来源上看,毛泽东博采众家,以古代、近代中国各种理想人格观中的合理成分作为重要的理论来源,吸收其精华于自己的党员党性观中,使自己的党员党性观具有了继承性和丰富性。从内容上看,毛泽东坚持批判改造和古为今用的方针,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超越了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个体自省与主观直觉等内容和方式,实现了党员党性观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通过领导中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胜利,毛泽东最终实现了对中国传统理想人格观的创造性转化。

  • 标签: 毛泽东 党员党性观 理想人格 创造性转化
  • 简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如何理解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艾思奇翻译了苏联新哲学的有关论著,并且在国内进行宣传和传播,也影响了毛泽东的哲学思索,与新哲学有关的文本和观点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得到了详细的阐发。艾思奇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哲学思维,丰富了毛泽东的哲学视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艾思奇 新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前景的纲领性描述,是共产主义学说的凝练表达。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总体性的历史理论,其根本的立脚点是作为“人类史前史”终结同时又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人类”新开端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感性意识”及其理论表达,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核心所在。

  • 标签: 共产主义学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理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人的自由发展 人类社会
  • 简介:任弼时走上革命道路之初,俄罗斯研究会无疑是对其影响较大的一个革命团体。俄罗斯研究会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毛泽东、何叔衡等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在湖南长沙发起组建的最重要的革命团体之一。年仅15岁的任弼时加入俄罗斯研究会后,无论在思想认识或实践行为上,与过去相比,均有显著不同。任弼时分析中国的社会与现实问题时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剖析,在思想上逐步成熟,在实践行为上也开始马克思主义化,从一个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 标签: 任弼时 俄罗斯研究会 上海外国语学社
  • 简介:<正>1919年秋天,当美国共产形成两个派别的时候,它继承了其社会党先驱关于黑人问题的观念。这种状况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社会党领袖欧仁·德伯斯(EugeneDebs)所确定的,他宣称社会党"对黑人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黑人地位会随着工人阶级地位的提升而随之上升。然而,在1919年3月形成的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共产国际)不同于其社会党先驱,它认为殖民地和依附国的人民是工人阶级同帝国主义敌

  • 标签: 黑人问题 美国黑人 共产国际 工人阶级 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