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间社会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服务他人,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府转型、市场发展、需求扩张、互联网革新共同助推社会“自组织”进程。虽然“自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党政的传统空间,影响对社会的整合,但同时也为政党、政府转型提供了机遇。青年是“自组织”的重要力量,影响着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心态的走势,乃至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现阶段,重构政社关系与党、团组织重新嵌入社会,应该成为社会管理与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简介:青年"穷游"现象作为近年来一股流行之风,借由网络及社会化媒介迅速演变,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文化特征的亚文化。它兴起于青年对都市喧嚣文化的抵抗,对精神家园崩溃的抵抗以及对慢生活的追求。通过"从旅行直播到生命故事"和"从穷游圈子到旅行文学"两种方式来完成青年穷游自我形象的构建及身份认同的展示。然而,集"拍摄者"、"叙述者"于一身的青年穷游一族对风景美图的过分关注,使其难掩"表演"、"自恋"的嫌疑,在消费社会里更是成为商业化收编与意识形态收编的对象。
简介:说来您也许不会相信,不就是包着红皮的火腿肠么,怎么会卖得这么俏?除非亲眼所见——常驻河南洛阳肉联厂招待所的一些采购员抱怨说,已经等了一个礼拜了,就提不了货。厂里同志无可奈何地说,你看,那些开车来的,走了几千里,还不是得等。因为春都牌火腿肠实在是太俏了。提货单就是利润,而且是转眼之间就能兑现的利润。今年2月,洛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和嘉奖洛阳肉联厂——春都集团。厂长兼总经理高凤来、厂党委书记贾东光各被奖励一套四室一厅住房。
简介:究竟是有了怎样的腐败“沃土”,才会滋长出如此之多的腐败官员?人大的监督为何形同虚设?是“民主监督权力”还是“权力监督民主”?
简介:青少年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青少年心理的内部原因,而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两个个案的家庭成长环境,从家庭心理气氛、家庭角色、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观念角度透视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并对家庭怎样对待离家出走归来的青少年提出了建议.
简介:作为"人类惯习"的权威,在新媒体时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颠覆。尤其在网络虚拟空间,去权威化已经成为一个最为显著的现象。从权力、技术、文化等三个维度进行审视发现,新媒体时代权力结构的分散化和扁平化趋势对权威秩序的颠覆、新媒体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对权威之幕的破除、网络文化的后现代主义气质对权威意识的解构,是新媒体时代去权威化现象产生的根源。
简介:托派是最早关注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一个群体。他们提出了苏联是“异化的工人国家”还是“官僚集体主义”、官僚集团是“特权阶层”还是“新阶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后来在苏东国家持不同政见者和学者中引起了反复的争论。然而,在判断官僚集团是否成为一个“阶级”的标准及其历史作用方面,托派又有其历史局限性。
简介:学生干部职务违规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一种渎职性的违规行为,学生干部职务违规与职务犯罪存在着若干相似性。学生干部职务违规行为的滋长和蔓延,会带来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权力观异化、需要与动机偏离发展的恶果,这亦是职务犯罪滋生的隐忧。
简介:深度访谈的结果显示,“80后”对同龄青年作家具有迷化现象,迷读者与非迷读者在对同龄作家的认同、迷读者对所喜欢作家的态度、迷读者对所喜爱作家作品的深入了解,以及迷读者和非迷读者对待同一起抄袭事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表明,一部分“80后”对同龄作家具有鲜明的迷化特征。这种迷化现象表明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
简介:在当代中国,新媒体带来的"去神圣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知识的去神圣化和价值的去神圣化。"去神圣化"现象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有利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去神圣化"在倒逼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倒逼着政务公开;有利于破除民众对权力的迷信和崇拜,有助于打破官本位主义的政治文化,进而有助于形成一种良性的官民关系。从不利的角度看,新媒体的"去神圣化"容易造成物质主义的玩世不恭的社会心态;容易造成整个社会的不信任氛围;容易造成政治冷漠;容易造成人们认识上的纠结和专业分工的模糊。对待"去神圣化"现象的政治影响要有一分为二的客观理性的态度。
简介: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个性的匮乏和原创性思维的缺失导致其文化创新意识趋于薄弱,学术生产暴露出机械化和泡沫化的弊端。令人担忧的是,文化生态的恶化使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变得庸俗,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行为产生异化。该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就破解大学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异化困境提出了建设性策略。
简介:一、一个新的政治现象“第三条道路”并不是一个新名词,第三条道路在历史上曾有着不同的形态。“在两次战争期间,这是东欧农村平民主义者的自我描述,也是各地法西斯主义知识分子所喜爱的时髦用语—法西斯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和共产主义专政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简介:小东门街道地处上海市南市区东北角的十六铺地区。全街道现划分15个居民委员会,32介户口段,共17582户、50188人,其中12岁~25岁的青少年共3972人,占街道现有人口总数韵7.91%,男、女青少年人数基本相同。该街道现占地面积为0.67平方公里(其中约0.2平方公里是仓库),人口密度为74907人/平方公里。
简介:美国法认为校园骚扰指教师对学生强迫提出违反学生意愿的不当要求,是一种侵害人格尊严和受教育权的性别歧视行为,具体包括交换利益型与敌意环境型。学校作为教师的雇主应当承担代理责任,这种责任属于连带责任而非替代责任。为了对未成年被害人进行特别保护,学校应当制定反骚扰政策和申诉程序,法院应当不容许被告律师将原属个人隐私的私生活情况作为攻击未成年被害人的抗辩理由。
简介:<正>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B.雷巴科夫在俄罗斯《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96年第7期上发表了《"官僚资产阶级"与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形成问题》一文,对苏联及俄罗斯改
简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文化传承的模式,也构建了新的文化信息秩序,自然也就调整了社会阶层的座次,青年在社会中的地位已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当代青年文化已经不再是和问题、边缘等等联系在一起的"亚种",而是越来越直接和深刻地影响到了社会的"主流"文化。文化形成的跨域、跨界、跨境,主流文化和青年文化互相渗透交融,两者的边界模糊、趋向混沌。当下的青年文化正走向社会文化的前台。
简介:文章对2014年北京市“211”高校教学科研岗应届毕业生(博士后)招聘公告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健康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阅历歧视普遍存在,还部分存在着社会身份歧视及其他制度性歧视。博士毕业生供求失衡,高校的自利性、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界定的不明确,高校行政权力泛化以及高校人事管理部门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高校招聘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对此,可通过强调高校自律,完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消除高等学校的等级观念来克服招聘歧视的产生。
简介:围绕高质量的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何以可能的问题,以对《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研究》的分析为基础,提出高质量的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是以明确的学术定位为基点,以清晰的概念界定、适合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对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作准确的、明晰的描述和合理的理论解释,并能够建构创新性的理论。
社会“自组织”现象与党的青年群众工作
抵抗、亚文化、表演:青年“穷游”现象的文化解读
舞起来,红红的火腿肠——春都现象透视
黑龙江反思高官落马现象:“官场潜规则”侵蚀执政能力
对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中家庭因素的个案分析
权力·技术·文化:新媒体时代去权威化现象的三维探源
1939-1940年托派关于苏共党内干部官僚化现象的争论
学生干部“职务违规”现象之省思——以在校大学生为例的研究
“80后”对同龄青年作家的迷化现象解析——基于质性研究的结果
新媒体时代的政治文化景观--新媒体时代的“去神圣化”现象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大学生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异化现象研究
第三条道路——九十年代西方的一个新政治现象
地区环境与青少年犯罪——上海市小东门街道青少年犯罪现象透视
校园骚扰现象的调查与防治机制研究--来自美国未成年人法治实践的启示
俄学者雷巴科夫论苏联及俄罗斯改革时期的“官僚资产阶级”现象
走向前台:当代青年文化发展的景象与趋势——读《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招聘歧视现象调查分析——以2014年北京“211”高校教学科研岗应届毕业生(博士后)招聘为例
关于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评《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