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4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6月18-19日,由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在复旦大学举办主题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的第四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上海环太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郭隆隆、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等70位学者、媒体人齐聚复旦,就“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基本内涵、风险挑战等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 标签: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复旦大学
  • 简介:随着美国思想库日益加强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报告等内容实施舆论牵制,中国媒体在对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应该切实加强对自身主动权的把握.对2000一2011年间中国传统媒体中有关“布鲁金斯学会”议题的新闻文本进行简单的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二者的互动特征,并为我国媒体美国思想库的功能关系实现良性互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建议.

  • 标签: 布鲁金斯学会 中国问题 思想库 美国 纸媒 传统媒体
  • 简介:军队院校在培养军队'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人才保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理应适应'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充实课程和教材,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以下领域的素质培养,即战略传播、公共外交素养特别是军事公共外交素养、新媒体素养和军事外交话语权建设、跨文化交流素养、沿线国家自然社会文化法律法规概览、危机处理和公共关系、相关外语能力。文章将结合'一带一路'的安全需求,对以上部分课程构想进行简要论述。

  • 标签: 一带安全 人才培养课程 军队走
  • 简介:国际交往是多层次、多面向的交往,我国文化、外交等领域国际交往成绩斐然,然作为体现一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法律'在我国对外交往中却体现不多,表现平平。我国于1997年正式签署联合国《国际人权公约》,但自签署以来我国的人权保障问题却屡受一些国家诟病。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方位多层面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水平的长足进步,诸多内容已与《国际人权公约》接轨,法律层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因此国际交往中法律的交流我们缺的不是告知世界我们将会如何做,而是传递给国际社会我们已经做了什么。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国际交往 国际人权公约 人权发展 刑事被告人 被告人人权
  • 简介:2010年3月8日,在全国政协召开的题为“走进世博、共享世博”记者会上,赵进军曾说同上海世博会有工作缘分.趁本刊夏季号以上海世博会与公共外交为专题的机会,本刊编辑部副主任柯银斌专访了赵进军,主要内容从了解上海世博会申办背后的故事,到上海世博会的公共外交功能.

  • 标签: 上海世博会 公共外交 副总编辑 专访 功能 大使
  • 简介:《跨界亚洲的理念实践——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国际关系》(刘宏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一书以中国模式相关争论为出发点,将海外华人问题放在中国模式、华人网络和公共外交大视野中,研究海外华人中国崛起、中国国际关系的演进关系,这对海外华人研究以及中国未来的公共外交而言,都很有启发意义.

  • 标签: 中国模式 公共外交 华人华侨 实践 亚洲 海外华人研究
  • 简介:本文考察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CLMV)四国的投资。中国在四国投资的模式、重点各不相同;中国四国的投资合作是东盟共同体其余国家的良好借鉴。本文建议四国应抓住机会欢迎中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不应因为一些局部和技术的矛盾而错失发展机遇。引言在东盟国家中,四个最后加入的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

  • 标签: 一带背景 中国老 投资现状
  • 简介:《第三力量:美国非营利机构民间外交》(卢咏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一书,介绍了美国非营利部门的本质内涵、形成历史、管理组织方式以及非营利机构如何参与公共政策和推动民间外交。该书论及的“民间外交”的内涵和由社会组织所承担的公共外交内涵大体相同。该书既可以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和美国外交,又可以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非营利机构 民间外交 美国外交 公共外交 执行主体 力量
  • 简介: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周边环境出现了复杂而重大的变化,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的迅速发展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构成了新兴发展大国守成霸权国之间的结构矛盾和对冲。中国周边环境面临五个方面的挑战:周边国家对华疑虑增加域外大国介入加深的重合,中国自我认知周边对华认知的错位,海上安全挑战陆上安全问题的并发,亚洲地区多边架构和倡议的竞争,边疆发展滞后周边环境恶化的联动。为了更好地维护中国利益和亚洲稳定,未来十年中国周边战略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应在周边国家外部大国对我联合制衡的消弭、中国自我认知周边对华认知错位的调适、海权陆权的并重、亚洲区域多边制度的设计、边疆发展周边外交的统筹等五个方面作出努力。有鉴于此,未来十年中国政府需要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总布局中的地位将进一步跃升。

  • 标签: 中国外交 周边环境 周边外交
  • 简介:2016年6月27—28日,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在复旦大学联合举办了“东盟共同体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国际研讨会(以下简称“国际研讨会”)。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共同体 研讨会综述 对接 东盟 复旦大学
  • 简介:中国高层在对外交往中,尤其是在邻近国家的交往中常常援引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例,以求说明中国外部世界和平共处友好交往的传统。笔者认为,郑和下西洋在行为性质、时代背景、出使目的、客观效果和历史影响等方面颇多负面资产,并不符合当前我国对外交往合作的诉求目的,援引此事作为中国他国和平友谊的象征,恐难起到预期的作用。丝绸之路则在长期历史中以正能量为主,体现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世界眼光、开阔胸怀、进取精神和务实态度,今天的中国外交诉求有更多契合。因此,在我国对外交往中不妨少提郑和,多谈丝路。

  • 标签: 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历史认知 对外交往
  • 简介:如果说王林旭教授的超象艺术从具体问题上来说是想回答“中国美术如何世界对话”的问题,那么这项艺术所取得的包括在美国社会产生的巨大成功,从思想层面揭示了中国文化如何世界互动融合的途径.公共外交的内涵就是传播中国文化,但绝不是要掩盖一个发扬另一个,而是要超越文化差异,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交融.

  • 标签: 公共外交 全国政协常委 艺术 著名画家 林旭 专访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东盟发展战略对接是过去双边经贸关系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双边经贸关系深化的方向,是双边经贸关系从“边界上”合作迈向“边界后”合作的质的飞跃,必将为双方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共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未来,中国—东盟需要在产能合作、互联互通和金融合作领域加大对接力度,从而共建中国—东盟共同的经济增长体系。

  • 标签: 中国-东盟 发展战略 “边界上”合作 “边界后”合作 一带一路
  • 简介:由复旦大学中国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总体安全观下的跨国民族‘一带一路’"学术座谈会于6月18日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高研院通业大讲堂召开。会议由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主持,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红杰、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致辞。

  • 标签: 复旦大学 '一带一路'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 简介:很多宗教传播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国际交流史和外交史.宗教给不同国家、民族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桥梁和渠道.当代人类面临着局部战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教派纷争、种族歧视、邪教猖獗、恐怖主义盛行等诸多问题,佛教则蕴涵着十分深刻的和平内涵,慈悲、无我、平等、圆融的和平教义,感召着佛教徒通过自身的净化成为和平使者.学诚法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思考,给我们讲述了他对佛教国际交流公共外交的思考.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国际交流 公共外交 学诚法师 全国政协常委 副会长
  • 简介:《穆罕默德的真实生活》(又名《穆斯林的无知》)通过视频网站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引发巨大争议,引爆阿拉伯世界新一轮反美浪潮,暴露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中内向维度的缺失.尽管美国占据技术优势,但仍旧难以完全主导网络空间.美国国内舆论高度多元,泥沙俱下,其影响力借助新媒体得以放大,增加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的不确定性,而美国崇尚自由的政治文化又决定了美国政府难以对国内舆论进行有效管理,这构成了美国政府公共外交战略的内在矛盾,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 标签: 美国政府 真实生活 穆罕默德 公共外交 新媒体 事件
  • 简介:德裔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HansJ.Morgenthau,1904—1980)被誉为'国际政治学之父'。他在1948年出版的传世经典《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和平》被誉为国际政治领域的奠基之作,也奠定了汉斯·摩根索在这一学科的历史地位。该书对维护世界和平的相关思考和建议,在当前看来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摩根索 国际政治 国家间政治 权力斗争 传世经典 现实主义理论
  • 简介:欧洲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之处,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价值。能否借助“一带一路”契机深化中欧关系、推进中欧合作,首先取决于双方对这一战略背景下所面临机遇挑战的认知。根据欧洲智库中国研究网络(ETNC)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欧盟国家对这一战略的认知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因为认知角度的不同导向更为积极或较为保守的态度。中国需要认真倾听来自欧盟国家的声音,通过更有针对的公共外交活动消除误解,扩大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良性的国际舆论环境。

  • 标签: 一带认知 国家一带 报告分析
  • 简介:亚历山大·莫里森的《俄国在撒马尔罕的统治,1868~1910》是英美学界近年来最新的关于俄属中亚的历史学研究作品.作者以撒马尔罕地区为例,通过研究突厥斯坦总督区当局在基层宗教管理、土地制度、税收、水利、司法方面的政策目标和实践,认为沙俄在此地的统治是失败的.作者强调,作为沙皇俄国的边疆政府,突厥斯坦当局在财力和人力上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其失败的直接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当局军政官员本地穆斯林之间文化上的隔阂和政治上的疑惧.

  • 标签: 俄属中亚 突厥斯坦总督区 伊斯兰教
  • 简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意味着中国将走海陆兼顾的发展道路,也是对国内政学两界长期以来海陆战略争论的阶段总结。2014年11月初在互联互通伙伴对话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宣布中国将秉承"亲、诚、惠、容"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打造和周边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和亚洲的腾飞和共同繁荣。这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即是这一战略的侧翼。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有利于维护我国西部的地缘安全、能源安全及维护民族团结。中国面临着美国自阿富汗撤军、乌克兰危机等带来的机遇,但同时也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困难挑战,中国只有把握机遇,正视困难和挑战才能顺利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 标签: “一带一路”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