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近年成为研究热点。由于技术、器械、观念等因素,各中心报道的TOETVA适应证及禁忌证有所异同。故本文从客观因素如腺体大小、恶性肿瘤清扫彻底性、颈部因素、特殊类型甲状腺炎、口腔颌面因素和其他因素,以及主观因素即患者意愿,对TOETVA的适应证、相对适应证、相对禁忌证、绝对禁忌证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全面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行TOETVA,并作出最优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尾内侧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为右半结肠癌并接受腹腔镜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中央入路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则行尾内侧入路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截点由出院当天开始至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即随访终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相关指标、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标本长度);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随访结果。结果6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获得随访结果,随访率为100%,时间为6~16个月。观察组手术用时、拔管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标本长度、淋巴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率及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率为85.29%,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患者经尾内侧入路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较中央入路更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更好更快恢复,无瘤生存率大大提高,应用价值高。
简介:摘要鼻窦胆脂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介绍了1例上颌窦胆脂瘤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并介绍了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的治疗效果及经验。发现经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胆脂瘤优势明显,可最大程度地暴露上颌窦窦腔,便于手术操作,彻底清除病变,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江苏省中医院整形美容科收集去除眼袋和睑眶沟畸形矫正患者67例,其中男3例、女64例;年龄18~28岁,平均22岁。均为下睑袋伴不同程度的眶隔后脂肪疝出,无或轻度下睑皮肤松弛;不同程度的睑眶沟呈现,骨性眶缘轮廓感,或伴有眶下区的发育不足。采用经结膜入路或附加外眦切口,于下睑前壁后方暴露脂肪团,释放弓状缘,眶隔脂肪带蒂转移至睑眶沟间隙并固定于眶下缘。眶隔后脂肪不足者以耳后筋膜移植补充。结果67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术区均无血肿、感染,结膜切口愈合良好,无下睑退缩、睑缘外翻等现象。随访>3个月,其中63例患者眼袋隆起及睑眶沟凹陷畸形明显改善,动态(轮匝肌收缩)表情下睑形态未出现局部隆起现象;另有3例双侧,1例单侧仍然存在轻度脂肪膨出眼袋畸形。结论经结膜入路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术可获得下睑眶区良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枕下后正中入路治疗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例采用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结合超声吸引切除的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鞘瘤5例,脑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4例,观察16例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加重者2例,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7年,除1例术后仍有肢体乏力、行走不稳外,其余患者症状消失。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3年复发。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显微手术技巧要求高,脑干、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十分重要,枕下后正中入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枕骨大孔区肿瘤的手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行手或腕部、前臂、肘关节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5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喙突旁入路组(P组)和锁骨后入路组(R组)。P组和R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2%罗哌卡因30 ml分别行锁骨后入路或喙突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局麻药注射完毕后,每10 min进行1次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评估,持续时间30 min,综合得分≥14分为臂丛神经阻滞成功。阻滞成功后在喉罩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术毕采用舒芬太尼100 μg、曲马多800 mg和托烷司琼5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行PCIA,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镇痛至术后72 h。术后48 h内肌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12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 mg补救镇痛。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成功情况;记录显像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72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术后72 h取除镇痛装置后,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0分为不满意;1分为满意;2分为非常满意)。记录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血、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97%。与P组比较,R组穿刺次数减少,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延长(P<0.05),而显像时间、穿刺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补救镇痛率、首次补救镇痛时间、患者满意度和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感觉神经损伤、血管穿刺损伤、穿刺部位红肿、渗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超重患者上肢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入路或动脉优先入路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施行LPD术个体化选择入路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均在完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预定Whipple手术,全部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吻合,无中转开腹手术。传统静脉入路组(35例)手术时间为(302.0±20.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36.0±15.0)min,术中出血量(365.0±150.0)ml。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切缘阴性33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6例,其中A级胰瘘3例(1例合并胆瘘,1例合并胃排空障碍),B级胰瘘2例均合并腹腔出血,经药物治疗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R0切除例数32例(91.4%),R1切除3例(8.6%)。淋巴结清扫数目(7.5±5.5)枚。动脉优先入路组(23例)手术时间为(355.0±25.0)min,消化道重建时间(41.0±12.0)min,术中出血量(410.0±200.0)ml。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切缘阴性22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3例,其中A级胰瘘1例合并胃排空障碍,B级胰瘘2例均合并腹腔出血,经药物治疗痊愈。术后病理学检查R0切除例数22例(95.7%),R1切除1例(4.3%)。淋巴结清扫数目(6.8±4.2)枚。结论依据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来源及位置、血管关系、术者技术等情况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选择LPD手术入路,从而做到精准的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达到安全、高效、微创治疗的目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层入路血肿清除术的为颞叶组(n=46),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的为岛叶组(n=56),统计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近期疗效及手术前后Barthel指数、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MESSS)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岛叶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优于颞叶组(P<0.05);岛叶组近期预后优于颞叶组(P<0.05);术后3个月岛叶组Barthel指数高于颞叶组,MESSS评分低于颞叶组(均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血肿清除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层入路,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疾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治疗10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82例,复发肿瘤20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的视力、视野,评估垂体-靶腺轴损伤数量以及有无尿崩症,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进展。根据术后3个月的头颅MRI结果,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102例患者中,92例(90.2%)肿瘤全切除,10例(9.8%)次全切除;其中原发肿瘤全切除77例,复发肿瘤全切除15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行神经内镜经鼻修补术,3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出现昏迷。10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范围)为12(6~19)个月。至末次随访,96例术前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中,62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稳定,7例恶化;术前视力正常的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视力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力恢复正常。99例合并尿崩症,其中72例尿崩症持续时间≤3个月,27例持续时间>3个月。至末次随访,73例术前存在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的患者,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无改善;29例术前垂体-靶腺轴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2例出现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10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手术可更充分地观察肿瘤与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更清晰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但术后尿崩症和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42例前颅底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20~78岁,平均49岁。42例患者中包括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鳞癌)15例(14例T4bN0M0,1例T4bN1M0)、嗅神经母细胞瘤27例(均为Kadish C期)。前颅底切除后采用大腿阔筋膜和带蒂鼻中隔黏膜瓣进行重建。患者术后第1天行头颅CT平扫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颅内积气和脑水肿,同时行鼻窦增强MR检查判定肿瘤切除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总体生存率,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452 min。术后增强MR明确显示:36例(85.7%)肿瘤全切;2例(4.8%)因侵犯眶内容物且患者强烈要求保留眼球行次全切;1例(2.4%)患者因术中发生颈内动脉损伤而终止手术;1例(2.4%)患者术后MR显示肿瘤残留再次手术切除;2例(4.8%)患者可疑眼眶内侧残留。术后随访2~52个月,平均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失访2例。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5%、76.9%、64.5%;鼻腔鼻窦鳞癌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86.2%、57.4%;嗅神经母细胞瘤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9%、75.3%、67.8%。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残留(P=0.001)和复发(P<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切除前颅底恶性肿瘤可行,预后较好。肿瘤残留和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transoral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vestibular approach,TOETVA)中神经功能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TOETVA 6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1例,女55例,年龄22~64岁。良性患者19例,恶性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解剖暴露与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相结合的方法保护重要神经功能。总结良性与恶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评估神经功能保护的效果。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术后3周患者下颌及下唇的麻木刺痛症状基本缓解,无永久性颏神经麻痹;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2例,无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无喉上神经外支损伤的病例。66例患者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3例次,颈部感染1例次,皮下积液2例次,颈部皮肤损伤1例次,术后眼结膜炎2例次。结论TOETVA中,解剖暴露的方法可以避免颏神经的损伤,解剖暴露结合IONM可以保护喉上神经外支和喉返神经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嗅沟脑膜瘤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实施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切除嗅沟脑膜瘤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SimpsonⅠ级切除27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Ⅲ级切除2例;术后早期发热7例,视力下降2例,嗅觉缺失12例,术后新发癫痫3例;2例患者术后行伽玛刀辅助治疗,无脑脊液鼻漏及死亡患者。随访5个月至6年,期间无肿瘤复发。结论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全切除嗅沟脑膜瘤,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入路钢板固定术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完成钢板固定手术治疗的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扩大外侧入路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跟骨解剖结构(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及足部功能[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2.87±7.63)min,长于对照组的(46.41±5.92)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63.28±5.04)ml,少于对照组的(94.23±7.18)ml(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升高,跟骨宽度均降低(P均<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Bohler角、跟骨宽度、Gissane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OFA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50),低于对照组的12%(6/50),P<0.05。结论采用扩大外侧入路与经跗骨窦入路进行钢板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跟骨解剖结构,经跗骨窦入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踝与后足功能恢复更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例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平均39.6岁(27~54岁);左足5例,右足7例。术中应用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固定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及跖跗关节不稳,若合并其他跖跗关节损伤则同时行背侧切口复位固定。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记录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19个月(平均15.1个月)随访。1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14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踝关节跖屈、背伸及内外翻肌力正常,X线片示跖跗关节复位无丢失。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2~96分(平均88.9分),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分)。结论跖内侧入路跖侧钢板治疗主要骨折块位于跖侧的第1跖骨基底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前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聊城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取DAA入路,纳入观察组,40例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参数(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3、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6个月患者步态参数[单腿支撑时间、单腿支撑时间占步态周期百分比(foot off)、步频]。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1、3、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Harris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单腿支撑时间、foot off、步频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相比传统后外侧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且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前方入路结合阻挡钢板螺钉治疗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1~66岁[(45.3±10.6)岁]。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9例,前方+后半横骨折6例,前柱骨折1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9例,腹直肌外侧入路7例,复位骨盆及髋臼骨折,均使用3.5 mm皮质骨全螺纹钉或钢板阻挡四边体骨折块内移。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根据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价标准评估术后3、12个月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4个月[(16.1±2.9)个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切口长12~26 cm[(18.6±4.0)cm];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8~15 cm[(10.7±2.3)cm]。手术时间107~215 min[(159.2±27.8)min],术中出血量200~2 300 ml[(853.1±489.7)ml]。术后第2天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9例,良7例。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1~18分[(15.2±2.2)分],其中优4例,良7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69%;术后12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13~18分[(16.9±1.4)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4%。术后12个月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P<0.05)。切口脂肪液化、膀胱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及异位骨化各1例,无内固定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经前方入路结合阻挡钢板螺钉治疗累及四边体髋臼骨折,骨折复位满意,可有效防止髋臼四边体骨折移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IVH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内镜治疗组(34例)及引流组(34例)。内镜治疗组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清除血肿,引流组采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3、7 d时血肿大部分清除率(血肿清除率≥95%定义为大部分清除),术后7 d或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Ⅰ~Ⅲ级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术后1、3、7 d,内镜治疗组患者血肿大部分清除率明显高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治疗组患者术后7 d内颅内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及术后30 d内因继发性脑积水行分流术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引流组(2.9% vs. 20.6%、2.9% vs. 23.5%、5.9% vs. 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内镜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引流组(91.2% vs. 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IVH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