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微观经济层面,以农业为主的尼日利亚社会中大多数农民贫困并且难以获得保险,价格和生产的波动将对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当期大米生产水平不能满足未来需求特别引起关注。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大米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并从政策上进行解释。价格的时间序列是从1990年到2004年,数据来源于尼日利亚国家统计局。在价格变动分析时,采用了方差系数指标,并利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估计了时变条件方差。计算得到大米的方差系数为52.23%,反映了1990--2004年间大米价格波动比较严重。产量的波动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的季节性和一些不受生产者控制的因素。总收入等于产量与其价格的乘积,因此,产量和价格的变动导致了农民总收入的变动。GARCH方法估计反映了存在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异性,研究建议政府应重视支持科研、提供储藏以及加工技术等。
简介: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及其传导机制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在评析学界有关经济周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凯恩斯模型,在MSV解下同时考虑总供给、总需求和货币政策三类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有确定性均衡,中央银行对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高于物价稳定,总供给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作用方向相反,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作用方向相同,总供给冲击没有持续性影响,总需求冲击有长期持续性影响,货币政策冲击有短期持续性影响,通胀波动主要来源于总供给冲击,产出缺口波动主要来源于货币政策冲击,名义利率波动主要来源于总需求冲击。
简介: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实施,我国同沿线地区的跨境贸易日趋密切,货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张,这对该区域进行货币合作提供了重大的机遇,也使人们看到了在该地区实行货币一体化合作的契机。本文以历史经验的视角出发,考察各国历年的经济数据和货币合作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最适货币区理论,以均处在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地区的中亚和东盟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域内各国开展货币一体化合作的可行性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本地区目前尚未具备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的条件,最后给出推进“一带一路“地区货币合作的启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