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第一次提出了“分延”这个概念。通过胡塞尔符号中翻译、符号、在场、悬搁、补充等具体问题的考察,我们初步看出德里达从胡塞尔符号学中的拆解中,解构“在场形而上学”,不断建构他自身的“延异哲学”。

  • 标签: 符号 在场形而上学 补充 延异哲学
  • 简介:唐作藩教授是中国当代著名的音韵学家、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六十余年,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文章评述了他在音韵学、汉语史、古代汉语、方言学和词典编纂以及古代汉语教学方面的学术贡献。

  • 标签: 唐作藩 音韵学 汉语史 古代汉语 方言 词典编纂
  • 简介:我写这篇文章,先从一条俗语说起,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也许有人会以春秋时力却齐桓公的曹刿、战国时使秦王阴谋受沮的蔺相如,甚或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拒绝签字的顾维钧为例,怀疑这句话。诚然,历史上不乏一些弱国的外交家凭借勇敢、机智,甚或是利用交谊关系而取得个别成功的事例,然而“弱国无外交”这一命题,就其大体而言,是可以成立的。我们只要看看《左传》,子产,这位孔子所推崇的政治家,是如此艰辛地与晋、楚两大国周旋,我们还可以阅读近现代的那些弱国的外交家、政治家的回忆录,就可以知道压抑在他们心头的痛楚了。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推理:既然“弱国无外交”,那么“强国有外交”,当然汉语中没有这语句,可是事实上有此理,强国的外交官员好不风光!何时不然?

  • 标签: 近现代 中国语言学 语言学理论 大势 笔谈 外交家
  • 简介:表达的精细化等语用动机促动了句式套用和词项代入,这又引发了动词和句式的互动,其结果是动词改变其论元结构来适应句式意义和句式构造的需要。与事插入、施事删除等规则是动词和句式互动的具体机制,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启动这些规则就可以使动词衍生出符合句式要求的论元结构。动词和句式的对应关系是有理据的、但又是不可预测的,动词和句式互动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追求动因解释的归因推理。

  • 标签: 配价论元结构 句式语法 表达精细化 句式套用 词项代人 动词和句式互动
  • 简介:文章以《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语学习词典》为例,分析了英语学习词典在给单词注音时紧跟当代英国英语标准音RP发展变化的情况及其我国英汉学习词典注音的启示。

  • 标签: RP EPD 学习词典 英语语音 单词注音
  • 简介:一、与安东尼·布莱尔教授的访谈问:布莱尔教授,您好!今年正值《逻辑的自洽》(LogicalSelf-Defense,1977)一书①出版40周年,今天有幸参加这个纪念活动。这本书实际上承载了很多的历史意义,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端,从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的兴起到InformalLogic(《非形式逻辑》,A&HCI入选期刊)的创刊,从温莎大学推理、论辩及修辞研究中心的成立,再到温莎大学跨学科论辩研究博士点的设立等,可以说都与此书有关。首先请教一个问题,是否可以说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发轫于《逻辑的自洽》的出版?

  • 标签: 非形式逻辑 历史意义 修辞研究 布莱尔 安东尼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