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黎汉、张耿合著的《现代汉语修辞学》(以下简称《修辞学》)已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了。全书七章,计二十余万言,是一部饶有新意的修辞学著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修辞学研究的新成果,内容较新,这是《修辞学》的主要特色。近十年来,我国的修辞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大体说来是以对修辞学领域新的开拓和传统领域的深入发掘为主要内容的。风格语体,语段修辞,篇章修辞,同义形式(手段、结构),修辞学史以及修辞理论,修辞方式等新老课题,修辞学者都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对于这些方面的种种成果,

  • 标签: 修辞学著作 张维耿现代汉语 新意修辞学
  • 简介:摘要霍洛茨是20世纪钢琴演奏巨匠,他的演奏技巧无与伦比,力度速度举世无双,声音细腻,情感丰富;他的音乐与众不同,极具魅力,演奏的每一首作品都铭刻着深深地霍洛茨式的烙印,他为20世纪的钢琴音乐奉献了许许多多经典。他的音乐应该被更多的人聆听、欣赏、学习。

  • 标签: 霍洛维茨钢琴浪漫技巧音乐
  • 简介:摘要亲属称谓语是称谓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亲属称谓语的差别不仅可以反映文化差别还可以体现不同民族之间家庭观念的异同。所以了解、学习汉亲属称谓语的异同对学习双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亲属称谓语 分类对比 语用特点
  • 简介:二战后,堡市民的身份由他们对其居住空间的挪用与否定来决定。本文采用俄国形式主义者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创造的术语——双重"陌生化"来分析身份问题。陌生化构成一个表达和保留地方独特性的框架。堡曾是芬兰的伊普里,在1940年3月被苏联军队占领,现在成了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个部分,本文认为它的同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对相关案例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试图同化一个新地区的同时又否定和重释他们的过去。这个地区(包括景观、建筑、地形、文化标志)在同化居民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建构自我身份的基本语境。本文通过细读两个以下葬为核心主题的自我叙述来说明这一假设。只有当主体以自反性克服他们对过去的否认,恢复主体性,身份叙述才能够清晰连贯地反映堡集体记忆的复杂性。

  • 标签: 地方身份 自我叙述 集体记忆 历史记忆 陌生化 自反性
  • 简介:<正>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之一。他经常谆谆告诫年轻的作者要重视语言的运用。他说:“文学作品为什么会美呢?这不仅因为景写得好,人物有性格,事件有意义,同时还有语言的美。”语言美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善于运用比喻,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为“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但是,如同老舍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也没有比一个可有可无的比喻更累赘的。”所以,老舍先生认为设喻“首先宜求恰当,还要再求精彩”。他在创作实践中,非常严格地遵循他所圈定的使用比喻的原则,让我们真切地感到他的确是善用比喻的高手。

  • 标签: 比喻词 语言艺术 老舍先生 怪兽 本体 语言美
  • 简介:摘要汉名词的对比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名词是维吾尔语和汉语中的词类之一,数量众多,情况复杂,语法地位重要。因此,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是语言学习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疆的具体语言环境着手,以名词对比为出发点,从语言类型学的高度去认识维吾尔语作为黏着语、汉语作为孤立语的本质特点,同时也指出形态分类和句法特征分类的局限性,从而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名词 维吾尔语 汉语 类型
  • 简介:本文在尔比表意学的理论框架下,采用他者逻辑作为核心概念来检视其生活和研究。尔比不同寻常的童年生活、关系网和对宗教危机的反应塑造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即认为世界是对话的和复调的。在尔比看来,“女性”是相互对话的“差异”或“分别”这对逻辑关系的监护人。她的母性意识恢复了和身体之间的联系及符号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尔比向我们展示了以三重维度为方法论的表意学,旨在创造内在关系并鼓励不同声音间的对话,借用生物“可塑性”术语,将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美学意义联系起来。当代苏珊·佩特丽莉的符号伦理学发展了尔比的表意学。

  • 标签: 对话质问 母性意识 他者逻辑 符号伦理学 表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5年9月24日,现代汉语“三语法”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以深化、发扬复旦学术精神为目的,也是对复旦大学百年华诞的一份献礼。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张豫峰副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葆华、方环海、殷忠平、张豫峰、陈忠、刘顺、刘雪芹、黄敏、李杰、陈昌来、吴中伟等还就如何发扬复旦大学语法学优良传统,特别是对三语法的继续完善和发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现代汉语 语法学 三维 复旦大学 上海
  • 简介:在性别/性的概念上,存在着自然属性和社会建构两种考察思路。前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男女生理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存在的原因;后者认为人类自身构建了性别这一范畴,从而将男性与女性相区别。在20世纪后半期,作为社会属性的性别研究伴随着西方社会运动和思潮所引发的对既定概念的质疑得到进一步发展,性别划分中的政治权力成为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性别研究 符号学 社会建构 自然属性 20世纪 社会运动
  • 简介:王船山《识小录引》中云:“故日:‘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小也。大可冒,小不可假,故曹丕得言舜禹,冯道可以救人之仁归契丹,唯小者则筋骸不可强,血气不可遏。乃嚣然日:‘恶用此哉?’于是而蚁穴决金堤,星火焚昆冈矣。所甚忧者,小之坠也,几希之绝也。”于是,船山先生在此文里详细地描述了服之仪礼各事。

  • 标签: 美国文化 鲁宾斯坦 服饰 信息 意义 符码
  • 简介:互文性理论是具有哲学方法论意义和可用之于实证分析的文本理论。2012年,继1966年首推互文性理论四十六年后,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在复旦大学开设系列讲座演绎互文性理论的发展演变。第一讲“主体与语言:互文性理论对结构主义的继承与突破”内容博大精深,浓缩了互文性理论的基本阐释,兼容了互文体系的核心概念。本文选取了讲座展示的、过去学界不予重视的四个方面来读解:可视为克氏人生镜像和法国学术思想编年史的《武士》;中国哲学家张东荪中西哲学理念对克氏互文思想形成的影响;克氏与巴赫金互为成就的关系与克氏对本尼斯特结构主义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克氏的互文研究开辟了新天地。本文试图通过这四个方面史实的挖掘,再塑克氏思想大师的形象,丰富对不断创新发展、多元构成的互文性理论的认知。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多声构成 《武士》 张东荪 巴赫金与本维尼斯特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