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词尾的研究,一向是个薄弱环节,如词尾“”“复”的探讨便是如此。蒋绍愚先生曾说:“形容词、副词词尾‘’‘复’何时形成,何时消失?这些都值得观究。”本文便拟就词尾“”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加以论说。词尾“”究竟起源于何时?蒋绍愚、王锳先生注意到诗词中的这一现象,称之为“词缀”;刘瑞明先生以为“词尾‘’之始,似可再追至汉代”,并在文中援引了个别汉

  • 标签: 词尾“自” 副词词尾 “复” 敦煌变文 韩擒虎话本 口语特点
  • 简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词语积累、朗读情境、质疑问难、暗示点拨等角度,引导学生开展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学习启迪,更容易形成实用性学习能力。

  • 标签: 小学语文 自读自悟 词语 质疑
  • 简介:中古“”多做副词和词尾,时贤已论之甚详。唯“”有“至”义,则不见有人论及,试举例说明如下:①昙摩流支,此云法乐,西域人也……以弘始七年秋,达关中。(《高僧传》卷二)②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逾沙越险,达关中。[智严]常依随跋陀,止长安大寺...

  • 标签: 《高僧传》 《出三藏记集》 同义复词 支娄迦谶 直接表示 “达”
  • 简介:<正>汉语词头、诃尾的研究,长期处于静止停顿状态,《语言学论丛》第六辑(1980)蒋绍愚《杜诗词语札记》对“”字提出“词缀”性质的判定。从所述“犹自”、“空”等词中“”字的虚义和粘附特征看,所言“词缀”当实指词尾。这是近几十年来汉语构词法,汉语词汇形态研究中的一个突破。蒋文谓:“这些词语大都是汉语中常用的词,但它们有些意义和用法既不同于先秦两汉,又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意义和用法。”1986年出版的王鍈《诗词曲语辞例释》(增订本)在“”字条下新补一义:“,词缀,多缀于单音副词之后,构成双音副词,‘’在其中不为义。”“‘’偶亦可缀于单音节形容词、助动词之后,构成双音复词。”笔者以为词尾“”之始,似可再追至汉代,亦或先秦也有可能。也不限于缀在副词、助动词、形容词之后。以下分类胪述。

  • 标签: 词尾 助动词 副词 词缀 先秦两汉 单音节形容词
  • 简介:习作教学在中小学至今依然没有能够解决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学生习作的兴趣。尽管很多的语文老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和不断修正。他们千方百计研究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并采取了一些有益的策略,但是就兴趣点这一块,收效依然是很微薄的。尽管我们也有不少致力于习作教学的中青年名师,在小学习作教学的领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受益的孩子毕竟依然只是极少一部分,对于小学在读儿童这个极其庞大的群体来说,显得那么微弱,究其原因,名师的习作教学改革相当一部分还在技术的操作层面。技术层面的推广到了普通老师那里会打折扣。正如肖川教授说的那样“名师不可仿”。技术层面的改革首先应该建立在理念的更新之上。如果。我们把习作教学放在文学发展的视域中来审度.可能会给教师的教学心态带来冲击,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习作教学的困惑,尤其是在小学的习作起步阶段。

  • 标签: 习作教学 学生习作 作文课 兴趣点 文学世界 表达欲望
  • 简介:关于指和转指姚振武朱德熙先生1983年在《方言》杂志发表了《指和转指》一文(以下简称《指》),该文以先秦汉语为主要对象,讨论了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两种类型:指和转指。文中许多观点高瞻远瞩、博大精深,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读后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 标签: 谓词性成分 形式标记 名词化标记 指称性 名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 简介:利用媒体构筑平台,能促使初中学生拓宽写作空间,更积极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利用媒体定时推荐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美文;利用媒体建立档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利用媒体组织竞赛活动,能令学生锤炼写作语言;利用媒体进行明星评选,能让学生关注同伴的作品并进行反思。

  • 标签: 自媒体平台 写作教学 初中语文
  • 简介:外宣材料中有较多的形象性语言,构成了外宣翻译中的一个难点,也会导致"翻译欠缺"现象的发生,论文探讨这一现象并提出通过"补偿"等手段对译文进行修正和完善。

  • 标签: 外宣 外宣翻译 翻译欠缺 补偿
  • 简介:批互改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明晰要求,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从而激发作文兴趣,提升作文的写作水平和修改水平。

  • 标签: 自批互改 作文 要求 方法 能力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传播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客观塑中国形象,改变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地位是一个现实课题。国际汉语教材是培养汉语学习者知华友华的重要工具,是帮助他们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一扇窗户,国际汉语教材中的中国人物形象设计在汉语国际传播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国际汉语教材里中国人物的设计情况考察,并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塑中国人物形象问题。

  • 标签: 国际汉语教材 中国人物 形象自塑
  • 简介:《我是一条小河》,当这首诗歌优美的旋律浮现在1925年的新诗诗坛时,冯至这个诗坛并不陌生的名字开始熠熠生辉,《我是一条小河》继之成为中国新诗的抒情经典之作。

  • 标签: 诗坛 冯至 中国新诗 诗歌 抒情 经典
  • 简介:介词框架作为介词的特殊现象,学界已对其类型、功能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介词框架变体结构以及结构层次的研究有待完善。通过分析"/从"类介词框架与其他介词套叠现象的结构层次特点,以及套叠结构后部词的词性,认为套叠结构的后部词"到、至、讫/迄、逮"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词性,其词性随着语言发展而变化。

  • 标签: 介词框架 套叠结构 结构层次
  • 简介: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交流速度,无限拉宽了人们的视野,空前丰富了人们的思维空间,面对这历史性、革命性的变革,每个人都在做出调整。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更是要勇于潮头做出积极的应对,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 标签: 自媒体 大学生 思想教育 优化
  • 简介:<正>本文是专论钱大昕《声类》一书,但是为了谈问题的方便,请兼谈戴震的《转语》。一、《转语》廿章并未曾遗轶,《声类》更不是专辑材料的类书戴震《转语》廿章序见于他的文集中,但其书未闻。所以章太炎先生作《新方言序》说:“戴君作《转语》二十章”,“书轶不传,后昆莫能继其志”,於是人家也认为《转语》失传了。先师曾运乾《古声韵学讲义》却说:“实则戴氏《声类表》,即其《转语》二十章也”。王力先生作《汉语声韵学》

  • 标签: 声类 声转 读若 转音 蹊径 正转
  • 简介:讲话稿作为常用的公文之一,是上级、领导或特定讲话人阐述形势、布置任务、动员工作、回顾总结、提振人心的重要载体。文采,通常指在文学或文艺方面所显现的才华。因此,一提“文采”二字人们很快会想到荡气回肠、情感细腻的散文,想到含蓄隽永、回味无穷的诗歌,所以“诗书”就成了“文采”的代名词。“文”有“诗书”气华。

  • 标签: 讲话稿 “文” 文采 诗歌 动员工作 代名词
  • 简介:媒体时代已经全面来临,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微博微视频等'微言大义'的新形式也海量填充着我们的视野。教育演示作为教育的外在手段受科技影响十分严重,而媒体时代也成为微动画的发展与传播的沃土,所以二者也可以产生出新的融合。

  • 标签: 自媒体 审美 动画 教育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