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1.WaroftheSpanishSuccession:西班牙王位继承之战(17011714),由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法国波旁王室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为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引发的一场欧洲大部分国家参与的大战;WarofJenkins’Ear:詹金斯的耳朵战争(1739-1748),大不列颠与西班牙之间的一场军事冲突,西班牙帝国最终获胜。

  • 标签: 和平主义者 西班牙 王位继承 国家参与 军事冲突 大不列颠
  • 简介:本文研究了任务前准备时间长短对中级和高级英语学习口头报告时自我修补使用频率和准确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任务前准备时间能明显提高高级组的言语流利度以及对词汇和句法错误自我修补的准确度,但中级组的流利度和自我修补的准确度却没有因为准备时间增加而提高。两组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部分中级学习使用不恰当的方法准备任务,例如用中文记录准备陈述内容而造成转换错误增多。此外,过分重视语法的准确性也使中级组忽略了言语的流利度。

  • 标签: 自我修补 任务前准备时间 语言水平
  • 简介:近年来,随着学习自主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之一,自我评估和学生互评作为该概念在评估测试领域的重要体现,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们的关注。然而,在中国的英语教学环境下针对中国英语学习的相关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自我评估和学生互评的评分信度。通过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2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二语写作自我评估和学生互评的调查,作者发现:学生自我评估的信度为0.432,互评的信度为0.202;自评有高估的趋势,而互评则有低估的趋势;自评和互评均有高估低表现、低估高表现的倾向。

  • 标签: 自我评估 学生互评 学习者自主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学习情感词汇的使用情况以及性别因素对其的影响。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SECCL)。研究发现,在使用情感词汇方面,中国男性和女性英语学习表现出显著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同时与英语本族语使用情感词汇的情况不尽一致。本文认为,中国学习使用情感词汇的性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学习英语情感词汇是学习英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情感词汇 中国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 性别 文化
  • 简介:本研究旨在调查词素意识在英语为二语(ESL)词汇习得中所起的作用。受试者为198位中英联合培养项目的中国大学生,他们在中国完成两年的学习并在英国取得学位。受试者完成了一份总共4个任务的纸笔测试,包括了词素区分、词素认别、词汇量测试和词汇关联测试。研究采用了路径分析来探索自变量(词素意识的两方面)与应变量(词汇知识的两方面)的交错关系。结果表示英语衍生词素意识预测了英语词汇广度和词汇深度。同时,现有的词汇广度可以促进衍生词素意识与词汇深度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的英语衍生词意识不仅能拓展词汇量,并且可以巩固深层理解词汇的属性,最终帮助学习建立相关词或者短语之间的联系。

  • 标签: 衍生词素意识 复合词素意识 词汇知识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 简介: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前预备研究,通常以量化而非质化方式进行。然而,量化研究较多注重任务预备的结果而非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预备行为容易被忽视。本研究尝试填补此方面空白,以访谈研究方法探索具体任务前预备行为,以及先前研究较少触及的主题熟悉度问题。这两个因素构成了Bui(2014)所提出的任务外和任务内预备理论。八位香港本科学生完成了一项熟悉以及一项不熟悉的口语任务,并在任务后接受访谈。尽管此前研究的部分结果得到证实,本研究还是发现了三项较新成果:第一,先前相关研究都集中在任务预备的心理语言学过程,但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报告任务预备可减少焦虑并增强自信,显示任务预备在情感层面的影响。其次,即使先前研究显示,任务前预备提高了流利度和复杂度而非准确度,学生的自我报告却反映了他们对准确度的重视。再次,主题熟悉度可以在无任务前准备的情况下,部分填补任务前准备所起的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还讨论了相关教学启示。

  • 标签: 任务前准备 主题熟悉度 任务预备 流利度 准确度 复杂度
  • 简介:在塞林格描述二战后青少年生活状况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中,有三处重要的地方:中央公园的水湖,有成千万孩子奔跑的麦田,以及阳光明媚的西部。作者虽然并未对这三个地方泼墨描写,但阅读中我们可以感到它们对小说主人公带来了极大的慰藉。本文通过分析这三处各自的特色及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结论:这三处具有理想主义幻彩的地方让霍尔顿暂时避开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欲望和恐惧,让他亲近纯真的自然和童年,从而成了其心灵的栖所。

  •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央公园的成水湖 麦田 西部 成人世界 儿童
  • 简介:本研究在基于使用的语言学视角下,探讨了齐普夫频率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VP-NPAP构式的作用。被试为低中水平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被随机分派到顺序齐普夫频率组、随机齐普夫频率组,均等频率组和对照组。被试共学习20个目标构式并参加构式测试任务。测试包括非限时语法判断任务和限时语法判断任务。限时语法判断结果显示:相对于其它频率,顺序齐普夫频率在短期内更能显著促进学习对目标构式隐性知识的习得。非限时语法判断结果显示:三类频率对目标构式显性知识的习得影响差异不显著,但从长期来看,接受顺序齐普夫频率的被试能显著抑制目标构式的错误泛化。

  • 标签: 齐普夫频率 英语VP-NP-AP构式 显性/隐性知识 中国英语学习者
  • 简介:根据词汇深度处理假设,学习的词汇处理和词汇习得应该呈正相关。但是,实证研究发现,任务固有投入量并不总是和学生的词汇习得相关,因为任务固有投入量并不等同于学生完成任务中的实际词汇处理量;同时,现有研究对学生实际词汇处理量和词汇习得之间关系的发现也不一致。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报告了一项中国英语学习在完成合作口头输出任务中的实际词汇处理量和词汇习得相关的研究。互动和统计分析表明,受试共进行了四种词汇处理;受试的总体词汇处理量和其产出性和接收性词汇习得和延时记忆都呈正相关;受试的分项词汇处理量和其产出性词汇学习呈正相关,但和其接收性词汇学习并不总是相关。本文从合作输出中的词汇处理、词汇处理和词汇学习以及词汇处理和不同模式的词汇学习三个方面对上述发现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合作口头输出 实际词汇处理 词汇学习 实际词汇处理和词汇学习的关系
  • 简介:本文以Swain(1985,1995,2000,2005)输出假说中的注意功能为概念框架,用准实验方法调查两种输出活动(有引导的写作和文章重构)能否促进中国学习对英语的虚拟条件句的注意和习得。受试为华南某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各24人,两组分别按要求完成输出任务或阅读理解。对实验及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划线结果表明两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的是,输出任务促使实验组发现自己的语言困难,并在输入材料中注意到了相应的目标语言形式,而控制组的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只是因为这一形式在输入材料中的凸显性。2)实验组对虚拟语气的习得强于控制组,两种特殊的输出任务确实促进了目标语言形式的习得,而且其效果是长期的。本研究证实了Swain的输出假设,并对在英语交际教学中用语言输出活动提高学习语言准确性有一定的启示。

  • 标签: 输出任务类型 注意 英语语法教学
  • 简介:本文以Nation(2004)的词汇知识分类标准和蒋楠(2000)的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心理语言模式为理论框架,针对中国英语学习习得英语兼类词lack过程中所出现的词汇使用错误,侧重分析了汉语作为母语在中国英语学习习得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项研究利用产出性写作任务和接受性问卷对90名受试习得lack一词的情况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当英语兼类词的汉语对应词只与英语兼类词中的某一词类一致时,中国学习往往将汉语对应词的此项词类的特征应用到英语兼类词的其它词类中,从而导致词类误用错误。最后,文章指出在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习都应该特别的关注不属于同一词类的跨语言对应词,以防止母语负迁移和词汇石化现象的产生。

  • 标签: 英语兼类词 词汇习得 母语迁移 词汇错误 词汇石化
  • 简介:在进行关于学术写作方面的背景调查和研究后,笔者吃惊地发现大量的中国学生在他们的第二语言学术写作中都曾经被认为违反了"引用惯例",有"剽窃"嫌疑,并且许多西方语言学者在做"剽窃"研究时,经常以亚洲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为例。由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分析了大学生学术写作中高频率出现的"剽窃"现象,重点放在中国的英语学习方面:探讨了"剽窃"发生的原因和人们对"剽窃"的态度;同时提出了"剽窃"问题的可能的解决途径。

  • 标签: 学术论文写作 剽窃 西方语境 引用惯例
  • 简介:芩研究基于翻转课堂1.0和2.0教育理念,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进而探讨商务英语学习的学习体验。对学习调查反馈的定性与定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对于信息技术环境、认知、社会以及教学存在都有较好的体验,其中认知存在与他们的学习效果最为密切相关。由此可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学科特色,混合多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 标签: 翻转课堂 商务英语写作 体验 实证研究
  • 简介:本研究探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在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的过程及其策略。研究以两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为研究参与,采用有声思维报告和反省报告的方式收集数据,参照Moustakas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数据分析步骤、Creswell数据分析三步骤及Bogdon和Biklen发现和编码法分析数据。研究发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在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的过程包括自动识别词汇,基于上下文、汉字发音、学习已有知识及单一汉字词义识别词汇,在无法识别词汇时进行回避或再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在阅读情境中词汇识别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包括直接转换、翻译、解释、猜测、推断及寻找关键词,自我调节策略包括元认知策略、调节行为策略、调节情感策略及调节动机策略。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建构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阅读情境词汇识别策略模型。本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和教学领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教育启示。

  • 标签: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词汇识别 过程 策略 阅读情境
  • 简介:本文使用SWECCL学习语料库和ICLE学习语料库(对照语料库)研究了中国大学生和瑞典大学生英语中间语复杂度即词汇复杂度和句法复杂度的存在的差异。我们随机抽取了60篇中国英语大学生和60篇瑞典英语大学生的议论文作文。词汇复杂度指标规定为词长(wordkngth)、长词数(longwordcounts)、类符-形符比(type-tokenratio)和词汇量(vocabularyleve1),句法复杂度指标规定为句长(sentencelength)、从句化(subordinateclauscs)、被动化(passiveverbs)、名词化(nominalization)和复合结构化(compounding)。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在词汇复杂度4个典型指标上高于或接近于瑞典同龄学生,但在句法复杂度的诸多指标上,瑞典大学生的表现比中国学生突出。本文还讨论了该结果对中国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启示意义。

  • 标签: 词汇复杂度 句法复杂度 学习者语料库 中间语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语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语特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语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性;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性与(非)本族语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本族语特性 可理解性 英语作为通用语 中国英语使用者 跨文化交际体验 语言态度
  • 简介:在众多的话语标记词中,well受到最多的关注和研究,根据研究范式可将其研究分为理论驱动型和数据驱动型,前者的取样标准为心理凸现性,而后者基于语言形式的概率和频数特征。本文采用语料库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结合话语分析,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中国英语外语学习习得口语话语标记词well各项语用功能的情况,发现他们之间以及与英语本族语之间的差异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该话语标记词语用功能的习得与学习口语交际能力水平之间基本成正比关系,并遵循一些规律特征,如学习会较早习得简单的组织话语结构的文本层面的语用功能,而较晚习得用来传递交互特征、表达人际意图的交互层面的语用功能。

  • 标签: 话语标记词 语用功能 口语交际能力
  • 简介:网络英语学习有其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因而学习效果与在校生亦不尽相同。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网络学习的不同维度的词汇量(被动、半主动及主动)以及写作文本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测试对象为北京某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习(N=31)。

  • 标签: 被动词汇量 半主动词汇量 主动词汇量 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