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去年火爆起来的赵黎平,别人只是注意他是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第100个老虎,亲自枪杀情妇的省部级官员,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文学创作领域,他涉猎较广,著有长篇小说《大司马传奇》、诗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及杂文集《中国谋略家箴言》等多部作品。其中,杂文集《大梦谁先觉》曾获1995年内蒙古“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简介:北碚的"碚"字,其词义,是将分散的石头聚拢.既然做了一个地域的大名,便可猜度这块江中之石必有不同凡响之处.此刻,我就眯细眼睛,远远地观望着这块石头,《北碚报》社的主人用手点着说:看见没有,就是这一块!后来主人又郑重地补充一句:这是我们北碚人的精神象征,我们北碚人视其为魂.于是凸显于嘉陵江激流中的这块狭长的巨石,立即在我眼里灵动起来,江水冲着它光滑的前额且不断撞出水花,那撞击声,听上去像历史在絮语不停.
简介:<正>(一)中唐文艺的百花齐放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到后期的转折。它以杨炎两税法(缴纳货币)的国家财政改革为标志,实物地租替代劳役地租,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地主,日益占居主要地位。这一社会变化由赵宋政权明确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一系列上层建筑的变革。皇帝不再只是少数门阀贵
简介:注定又是一个溽热难耐的夏天。动弹不得,光是坐在那里就已汗流浃背了。身边有吃雪糕的,喝冷饮的……对此,我是望而生畏的。肠胃不好,不敢吃生冷的东西,而且这种愈来愈造作的甜蜜与清凉于我已无半点诱惑。
简介:鸟鸣只是一闪,秋天就深了。我仰望着,却无法加入它们与树枝的对话和荡漾。我只能用孤独或成全它们,或嫉妒它们。天空是如此地远,鸟,它可以用完了白云的细
简介:死亡的残酷在于让活着的人心碎。7月13日傍晚,我在微信群里看到阿琪阿钰说伊蕾大姐走了,不由得大吃一惊。我赶忙追问消息是否准确,他出示了一段微信并告诉我在自己的书店设了一个临时的灵堂。
简介: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的"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种叙述策略:从"斗争说"到"建设说"、从"外在真实"到"内在真实"、从政治功用到心理功用。但我们也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也不能回避或否定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应当将"文学想象政治"视为一种新的理论出路。文学与政治都是基于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才走到一起的,其中的任何一方,若是离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都将可能被对方所超越。
简介:钟声就是一场细雨远离了嘈嘈杂杂,一座寺庙,几株老树,一溪静静的流水。就站在一个黄昏,薄薄的雾漫上台阶,虫鸣和草的和谐,人的沉思。一切都回归于自然,古朴如一颗松果,在苍枝之间孕育着一粒粒种子。或是鸟腹之食,或是生命之绿荫。而老方丈手捻佛珠,昏浊的目光里,透出迷茫,佛珠上闪着油腻腻的光滑。夕阳犹如最大的一颗珠玑滚落,碾动着一
简介:
简介:江曾祺小说《受戒》的文末是这么一句话:“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作为一个写作时间的记载,这句话并无新奇之处。纵览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大多在文末有个注解,要么是×年×月写于×地,要么是×年×月一稿、×年×月二稿(再改)等,几无例外。
简介:王云这部论著以20世纪之前的泛诗现象作为主要的述评对象,而这一直是诗歌研究和文化研究的盲区。本论著的目的在于借助中国古代诗歌的观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评估西方前现代诗歌。
简介:清华大学的中国文学系,早在1929年春季就由朱自清始开“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课程。据1929~1930年度《清华大学一览》中《大学本科学程一览》中的中文系教师名录所示:
简介:王阳明和贝克莱虽然都主张事物只能存在于心内,但两人对心物关系的看法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两人都把心看作本体,王阳明把心看作道德的本体,贝克莱把心看作世界的本体;两人都从主体性的角度解释物,王阳明把物解释为事,贝克莱把物解释为观念的集合;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强调要实现心理合一只能在心上下工夫,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只有心灵能够支撑事物的存在。因为东西方哲学的差异,王阳明的哲学走向了道德形而上学,贝克莱的哲学走向了客观唯心主义。
简介:首先想提几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文学在中国重新崛起时的往事:新时期第一篇明确呼吁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比较文学简说”发表在1979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紧接着第二年发表的3篇倡导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也是3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所著——季老、赵毅衡和本人;最早积极发起并主持召开国内第一个全国性比较文学会议的人也是一位外国文学研究者——著名的圣经文学专家朱维之教授;
简介:冯宪光(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是20世纪最后一年,19世纪是资本主义全面发展的时代,20世纪的划时代事件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体化的世界统治,开始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今年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在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基本国家制度是...
贪官的另一个身份(外二则)
卢作孚是一块碚石(外二篇)
韵外之致——关于中国古典文艺的札记之二
那些年,入口穿肠的冰爽(外一篇)
一个人的眺望(外一章)
诗人带走了自己在尘世的孤独(外一篇)
文学“向内转”:由外而内的“去政治化”策略研究
钟声就是一场细雨(外四章)——方舟散文诗选
我们的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祖国(外二首)
话里话外的梦——论《受戒》“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
现代大学的新文学空间——以二三十年代大学中文系的师资与课程为视点
“心外无物”与“存在就是被感知”——王阳明与贝克莱对心物关系看法之比较
“外语院系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笔谈——比较文学:既姓“中”,也姓“外”
唱响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四川大学中文系98级文艺学博士生座谈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