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1918年5月的第一天,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在日记里记道:"早晨10点钟,我还在被窝里的时候,阿尔西克哭着来说,瓦尔瓦拉·弗拉基米罗夫娜去世了."……
简介:<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小说的发展,与美国的社会情况与社会思潮有较密切的关系。大战中发生的两件大事——纳粹集中营里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和扔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给人们思想上震动很大,促使人们对现存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产生根本性的怀疑,同时也促使各种思潮的诞生和流行。此外,大战后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所谓的“后工业社会”,这个社会也称作“群体社会”(masssociety),它实质上是工业自动化、思想电子计算机化的“非人化”社会;既是物质上相对富裕和舒适的社会,也是人与人相互不了解、个人精神苦闷、彷徨的冷酷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个
简介:《一桶艾蒙提拉多酒》通常被视为坡的经典复仇叙事。国内外学界的讨论亦较多地聚焦于主人公是否忏悔这一伦理维度。而坡力图在作品中植入的深层语义结构(作为坡所倡导的"秘密写作"机制)往往得不到关注。鉴于此,本文拟从文本边缘地带隐匿的"共济会"元素入手,分析其如何借助理想读者的"侧目而视"转化为新的逻辑语义中心,进而成为作品中历史文化内涵得以衍生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试图将故事进一步纳入"元语"图式,通过对情节中的一个核心短语"最后一块石头"进行美学功能分析,说明《一桶艾蒙提拉多酒》在其复仇叙事的表象之下如何精妙地植入了一则以坡的"情节整体观"为阐发对象的小说创作寓言。
简介:扬·阿尔贝是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阵营中最为活跃、最有建树的理论家之一。尽管受到布莱恩·理查森的激发和影响,但阿尔贝无论在非自然叙事的概念界定、特征描述还是在阐释策略方面都与理查森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概念层面上,阿尔贝把非自然叙事界定为物理上、逻辑上、人类属性上不可能的场景与事件;在特征描述上,他主要聚焦于非自然的叙述者、非自然的人物、非自然的时间和非自然的空间;在阐释策略上,他倡导以认知方法为导向的自然化解读策略。本文在评述阿尔贝非自然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关于非自然叙事的界定与判断至少涉及“程度”与“层面”两个问题,而对非自然叙事特征的考察需要扩大至更多的类别与内容,如非自然的聚焦、非自然的心理以及非自然的情感等;在非自然叙事的批评实践上,所谓的自然化解读与非自然化解读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两者皆可”的选择,即我们应该在有效保留非自然叙事之“非自然性”的同时对其做出合理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