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西南民族学院数学系就读;1988年8月——1989年3月在鲁甸县人民检察院工作;1989年3月——1994年6月在鲁甸县计委工作,同时担任大水井水泥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1994年6月——1998年3月在鲁甸县乡镇企业局工作,并继续担任大水井水泥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1998年3月在鲁甸县昊龙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云南省乡镇企业协会第三届副会长;昭通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199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2002年5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第十七届劳动模范";
简介:1984年9月——1988年7月在西南民族学院数学系就读;1988年8月——1989年3月在鲁甸县人民检察院工作;1989年3月——1994年6月在鲁甸县计委工作,同时担任大水井水泥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1994年6月——1998年3月在鲁甸县乡镇企业局工作,并继续担任大水井水泥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1998年3月在鲁甸县昊龙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云南省乡镇企业协会第三届副会长;昭通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199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2002年5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第十七届劳动模范";2003年12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六部(会)评为"云南省第十届优秀企业家";2006年6月当选为"中共鲁甸县第七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6年9月当选为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6年10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优秀
简介:本栏目所选篇目,不是泛泛的推荐,而是我们很希望刊登的作品。只因为某种原因,不便刊登,才忍痛割爱。罗列篇目和相关介绍,是为了把我们的遗憾告诉读者,以方便读者权衡。每一代作家,都有三几个杰出代表。只要不粗制滥造加批量生产然后自毁名节,年轻时是"名家",坚持到中年,就成"大家",然后就该向"大师"前进了。余华显然是一代人中"三几个"之一。他的《活着》很好。《许三观卖血记》也不辱其名。多年磨砺之后,这部《兄弟》又如何?仅仅这一个悬念,就值得文坛和读者关注,也值得我们刊登。可惜,《兄弟》二十万的起印数,说明很多读者在拿到我们的选刊之前,就已经阅读过了。毕飞宇的《平原》,《当代》好几个编辑都读过了,都说不错,即便和今年动静很大的几部名著相比,也有其独到之处。没能刊登,是考虑到原发刊物是《收获》。虽然《当代》和《收获》各树一帜,双方的读者其实也有大量的重叠,也就是说,在阅读选刊之前,很多读者已经在《收获》上欣赏过了。为大量已经阅读过《兄弟》和《平原》的读者考虑,我们只能忍痛割爱,放弃刊登;对于希望在选刊上阅读的读者,也只好请您谅解了。
简介:由金仲伟、杨慧霞、王抗美执笔的《联合调查余秋雨“文革问题”》在《新民周刊》2000年第34期发表并由《作家文摘》转载后,一些读者产生了这种错觉:以为上海的舆论导向来了,法律出来伸张正义了,那些批判余秋雨的人很可能要对簿公堂乃至被绳之以法了,批评余秋雨的风向从此要来个180度的转弯了。
简介:“文革”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弱项。过去出版的当代文学史,大都以一片空白取代对它的评价。其实,这并不科学。“文革”中也有与“四人帮”作抗争的“地下文学”及“潜在写作”,这就很有研究价值,如《天安门诗抄》及手抄本之类。就是一些“地上文学”,如“初澜”、“丁学雷”、罗思鼎”、“石一歌”之类的写作组的组织机构、写作方式、御用功能、文章社会效果及其成员的变化乃至笔名的寓意,也极具研究价值,从中可折射出特殊年代的时代风貌及知识分子被扭曲的心态。然而真正研究起“文革”文学尤其是“文革”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来,则比研究“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的创作要艰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