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对钢琴诗人肖邦的“诗性”进行审美,不仅能丰富其“诗性”的研究意义,还能拓宽我们对肖邦“诗性”这一艺术特色的认识视角。本文将从中国诗文化的视角去审视这位波兰钢琴诗人的作品内涵,以探析人类不同文化间美的契合。

  • 标签: 中国诗文化 肖邦 诗性 内涵 审美
  • 简介:方旭改编自老舍作品的话剧《老舍赶集》,内含六则短剧:《话剧观众须知》《创造病》《牺牲》《黑白李》《邻居们》《我的理想家庭》。《老舍赶集》以中产阶级市民生活为题材,以建构文明合理的现代生活方式为旨归,从道德反思的角度批评了损害他人、沉湎于物欲、盲目崇外、奴役妇女等不文明行为,从理想人性探讨的角度肯定了兄弟友爱、牺牲自我的美好情操,从理想生活方式追求的角度展望了都市和乡野的两种诗意人生。《老舍赶集》还对京味儿文化的重生与流逝,抒发了叹惋之情。方旭在改编中总体上以彰显老舍原作精神为己任,又在少数细节变动中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些许不同理解,更在艺术形式的转换中展示了充沛的创造力。

  • 标签: 老舍赶集 方旭 市民文化
  • 简介:文章对服饰表演专业形体教学的身体语言、教学过程的问题与困惑、及改进措施展开论述,根据多年的形体教学实践分析总结,旨在推动高等院校服饰表演专业形体教学的规范发展。

  • 标签: 服饰表演 形体 教学反思
  • 简介:狄更斯的《双城记》里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金句曾被用来写意地概括很多波澜状况的大时代。然而,我们今天所生活的时代,已经远远不能用“好”或“坏”这样非黑即白的简单定义来界分。

  • 标签: 艺术节 观感 东京 反思 反抗 日常生活
  • 简介:由英国国家剧院制作的戏剧《深夜小狗神秘习题》(TheCuriousIncidentoftheDogintheNightTime,2012),荣获英美众多戏剧奖项—如伦敦城西的"奥利弗奖"(OlivierAwards)七项大奖(2013)及纽约百老汇的"托尼奖"(TonyAward)五项大奖(2015)。经欧美亚数国演出后,今年,该剧在多个华语城市巡演。

  • 标签: 习题 反思 场面 叙事 国家剧院 the
  • 简介:纵观我国1981~2011年的音乐审美心理的相关文献,其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起步阶段和21世纪以来的飞速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见证了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研究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重大成就。但由于我国把音乐审美心理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进行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我国音乐审美心理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应用研究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音乐审美心理 中国 发展历程 阶段特征
  • 简介:一[意]与[象]东方尚意。关于[意]的出处,《说文》载:[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①[意]即表示发自内心的意志、情思、态度等。

  • 标签: 西方绘画 尚意 审美 《说文》
  • 简介: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支撑和西方审美方式的转变,并结合中西艺术中自然呈现的不同特征,分别论述了自然在各自艺术中所承担的不同审美价值取向:体现生命策略和作为情感载体.

  • 标签: 审美价值取向 自然 生命策略 情感 艺术
  • 简介: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灿烂而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篇页上负载着说不尽叙不完的历史故事。正是这些历史故事以其珍贵的史料价值被文史学家的大脑转化成社会发展规律的总结、民族文化沿革的哲思。也还是这些历史故事以其特有的美学价值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为他们开拓了一片创美的

  • 标签: 鸦片战争 历史片 历史观 历史事件 历史故事 中国电影
  • 简介:三星堆遗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其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像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特征和审美意蕴使其成为早期巴蜀文化的代表,铸就了商周青铜人像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本文以三星堆青铜人像为研究对象,对其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进行深层次解读,力求为三星堆青铜人像的艺术魅力提供阐释的可能。

  • 标签: 三星堆文明 青铜人像 造型特征 审美
  • 简介:本文用精神分析法剖析电影艺术中观影主体的审美心理,指出必须关注观影主体的深层心理结构,并希望通过这一视角,解释电影长盛不衰的秘密.此外本文还从满足审美主体深层心理需要的角度,探讨了惊险片、武打片这两种类型影片受到欢迎的原因.

  • 标签: 精神分析 观影主体 无意识
  • 简介:从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注重“音乐本体”的研究、注重“音乐中的文化”的研究和注重音乐与跨学科研究融合等研究趋势。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则注重的是后两个方面的研究,至今已有一大批在该学科领域中学术性突出的学者,并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的具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跨地域”等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当下中国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中,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也呈现出了诸如学科“离界”“泛化”“去音乐化”“音乐与文化的两张皮现象”“一地一题模式化”等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是与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特征——“音乐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乐”相悖而行的。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回溯 反思 研究动态
  • 简介: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载体,新媒体文化也将发展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简单的文字也越来越满足不了新媒体环境下终端用户的需求。随着多媒体技术更完善的发展,新媒体介质会成为新媒体的主要内容,广泛的传播,众多的参与,也出现了众多的新文化事件和现象。我们亲历的这轮快乐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与生产的近乎相关一切,甚至改变了全球劳动力结构与资本形态,然而,现代性的逻辑、路径却丝毫没有改变。是技术失控还是主体沦陷?

  • 标签: 新媒体
  • 简介:在千年稻作文化的熏陶下,江南民间形成了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水乡民俗服饰。特殊的手工技艺、浓郁的地方特色使其成为江南地区重要的艺术符号与文化代表。然而,在社会变迁与文明同化的背景之下,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正在逐渐地消失,民间手工技艺也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文章总结了江南水乡民间服饰手工技艺的审美特征,提出了水乡服饰在传承过程中可以运用的三个原则,其目的是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思路与参考。

  • 标签: 江南水乡 民间服饰 稻作文化 审美特征 手工技艺 传承原则
  • 简介:依牟宗三,儒家所言的圣人化境是一大德敦化的境界。实现这一境界的途径是笃实的道德实践工夫:一是罗近溪所极力弘阐的破光景工夫;二是胡五峰所特彰的逆觉体证工夫。儒家的德行优位化世智慧,特别注重通过道德实践而实现生命的向上奋斗,然此则意味着生命力的耗损,故道德快乐与审美愉悦界限分明。若从儒家圣人化境处切入,则会发现从道德实践又实可通达审美愉悦。这恰是牟宗三关于宋明儒学的思考对美学研究的建设性意义与特别贡献。

  • 标签: 牟宗三 审美愉悦 圣人化境 道德实践
  • 简介:90年代以来,军旅历史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意向,其中众多的军旅作家开始立足于民间,以非常个性化的视角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场景和价值内涵。他们或是在历史中塑造民间英雄理想,或是在民间大地上表现生活的原貌。民间视角与作家个性化的美学经验相融合,为新时期的军旅历史小说创作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 标签: 知识分子形象 民间文化 20世纪90年代 军旅历史小说 民间形态 审美意向
  • 简介:  徐生翁(1875~1964年),字安伯,祖籍浙江淳安,生于绍兴县檀渎村.少嗣李姓,名徐,号生翁.中年以前的作品常署"李徐".中年以后则以"李生翁"为主,约略在50~70岁之间.70岁以后的暮年,则署"徐生翁".徐生翁艺术创作的各个阶段亦大略以此来划分.……

  • 标签: 全试析 审美理想 形简而道
  • 简介:作为中国当代颇有才气的、为数不多的女批评家之一,季红真在文学批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不但得到了学术界同行们的一致认可,也赢得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信赖与尊重。推动季红真在文学批评上大展身手的是盛行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文学批评观念和方法论的变革热潮。在这场热潮中,季红真一直以其特立独行的思想和姿态执著于对批评出路问题的探求,用变革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为文学批评的革新而探索,呼唤。

  • 标签: 文学批评 心理 文化 审美 中国当代 批评观念
  • 简介:中国话剧的十七年,是一段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岁月。它有过明朗与昂扬,也经历着寒流与多舛。有人曾说,这是中国话剧一段只能“近观”不能“远瞻”的历史。它没有深度可言,你只能凑近它,嗅一嗅那股浓浓的时代味,除此之外,隔着时间的烟尘,它已黯然无光,后时代的人根本不屑于他们的回眸。当然这样过激的评论,我们无法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十七年话剧中也确实出现了对政治进行庸俗与简单化图解的倾向。公式化、概念化成为十七年话剧创作中一股不和谐的潜流。

  • 标签: 话剧 矛盾冲突 “教化” 《同甘共苦》 解决模式 《布谷鸟又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