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近现代评书评话的历史上,扬州评话还有一门以表演评话《三国》见长的艺术流派,人称“康三国”,是以康氏一门三代艺术客为代表的扬州评话流派。形成于晚清,延伸发展到现代,是扬州评话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康三国”形成较早,保存下来的资料十分稀少,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筹备组通过康氏第三代传人康重华的后人征集到一些“康三国”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康国华、康又华老先生的珍贵历史照片原件,康重华先生的《三国》评话录音:评话书籍;论艺、简历等手稿;演出照片;巡回演出的票据等等,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把我们带进了“康三国”的发展历史之河,帮助我们更全面仔细地了解评话“康三国”的历史和特色。
简介:这是一首“别致”的歌。别致的歌名,别致的歌词,别致的音乐。自然,也给我们带来了别致的感受。先说歌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几个字一映入眼帘,一进入耳际,立即使人产生一种悬念:“我”是谁?“你”又是谁?“我”成了“你”是怎么回事?诱使人要看下去,听下去,以解其中奥妙!作者在歌名上的构思极其巧妙,抓住了学校生活中最典型的人际现象──师生关系,进行深度开掘,提炼出惟有在教育领域里才会有的这种“我”和“你”的特定关系。而更为精妙的是,学生长大后也当了教师,带着那份崇敬,也带着那份自豪,更带着那份神圣,“我”成了“你”。再谈到歌词。写作视角的独特为其一大特色。两段词中,前部分均是写“小时候”,以孩子的眼光、学生的心理来望视老师,“神气”、“神秘”是他们对教师工作自然而纯朴的认识。无疑,这带有相当的感性成分。后部分均是写“长大后”,当年的孩子成了大人,昔日的学生成了老师。这时的“我”,从教师的角度,带着教师的职业感受与人格体验重新审视自己的老师──“你”,得出了“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这样深刻的理性认识。应该说,这种对教师认识上的提升极其感人,因其真实,因其内在,完全是那种...
简介:本文从招生考试标准、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以及毕业后工作方向等几个大的方面,从整体上概括并总结了音乐教育系的基本办学方针和教学现状及自身特点,并且同相对应的其它各音乐表演专业作了相应的比较,在此基础之上,对音乐教育系未来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及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