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是梁伦八十寿辰、我衷心向他祝贺。我和梁伦于1939年在洪流剧社认识,到今年(2001年)已有六十二年了:1939年4月,洪流剧社在香港解散后,我和梁伦一道离开香港,进入惠阳地区参军。不久,又一道离开了惠阳地区,步行到韶关,那时,我在学校教书,梁伦到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攻读戏剧,并跟吴晓邦老师学舞蹈。后来,我们在湘桂大撤退时,两人又从广西柳州到鹿寨,又从鹿寨步行到贵州安顺,然后,再从安顺辗转到了云南昆明市,一起在中华小学教书。抗战胜利后,我俩又从昆明回到了香港,参加中原剧艺社,随后,梁伦跟随中国歌舞剧艺社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进行巡回演出。不久,我也由组织安排,回到粤中游击区参军,当一名文艺兵。
简介:20世纪60年代,中国芭蕾舞剧创作开始在"民族化"的道路上探索前行,《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成为中国民族芭蕾的早期硕果;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也在向"现代化"的时代新方向靠拢,产生了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芭蕾舞剧艺术。在民族化、现代化的过程中,"跨艺术"表达手法也成功植入了当代中国芭蕾舞剧的创作当中,成熟的文学经典、音乐作品成为前期"芭蕾舞民族化"的借鉴对象,芭蕾对文学和音乐作品的交融借鉴要适用舞台艺术性和实际操作性的改编原则。随着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的蓬勃生长,芭蕾艺术和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开始互为包装地进入大众视线,随着"艺术商品进市场"的风潮涌动,"跨艺术"表达的芭蕾舞剧创作,作为当代中国芭蕾"民族化"道路的手段之一,其现代性趣味也是令人津津乐道并值得予以探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