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封建名实之争成为史学界的一大热点,其中反映了许多重要理论问题。封建坚持论者认为“秦以后封建论”已成定论,“封建”概念约定俗成,质疑封建论就会动摇中国革命纲领和唯物史观的基石;以此为由提出封建论不容否定。实际上封建名实问题在中外学界长期争论不休,否定和质疑的观点也越来越普遍。“封建”的约定俗成未经学术的考察,是不合理的概念演变,由此形成概念混乱。对此循名责实是必须的。“秦以后是封建社会”并非出自封建坚持论者所说的马克思的原论,也缺乏史实根据。坚持论者从理论出发,主观、随意地认定中国秦以后是封建社会,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也背离了历史学求真的目的。重新审视“封建”问题,可以廓清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历史学的对象、政治与学术、求同与求异、继承与创新等重要史学理论问题。
简介:由国家管理知识包括民间文艺是我国古已有之的文化传统。但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党与民间文艺积极互动是一种新建设。它在20世纪国家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出现,酿成影响重大的社会运动。在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时期,党指导下的民间文艺活动蓬勃发展,出现了党与人民共同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党建理论话语与民间文艺话语的平行关系,形成党性民间文艺思想,体现了党领导民间文艺与封建正统文化管理的本质区别。新中国初期学苏联,延安党性文艺思想转为执政党时期的党性文艺理论,也为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条件,两者统筹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过党内外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在这方面已积累了新的思想财富,明确民族的、自主的文化建设方向,当然这不是排外,而是平等交流,共同繁荣。在目前提倡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潮流中,总结这批思想财富,坚持党领导下的民族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简介: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江泽民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研究指导思想基础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中。提出了民族问题理论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我们党的民族理论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深入学习和研究《江泽民文选》中关于民族理论的相关思想和重要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确保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