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正>青铜器为什么生了很多锈?为什么有的青铜器光滑无锈;有的青铜器却锈成了一堆,看不出器形?为什么青铜器表皮具有不同颜色的“地子”?铜器的锈又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有的铜器非常坚固;有的铜器却又腐朽不堪,一碰就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青铜器的腐蚀”来解释和回答。因此,青铜器腐蚀对文物、考古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应该认识、应该了解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博物馆收藏品中,对青铜器保管、保养、修复、复制等技术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并进而掌握它。这里,我仅将个人多年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的一点经验、体会介绍出来,作为工作中的参考。

  • 标签: 晶间腐蚀 古代青铜器 腐蚀膜 抗腐蚀性 含锡量 腐蚀类型
  • 简介:现有的夯土遗址雨蚀病害分类方式关注的是多次降雨后遗址破坏的静态结果,以识别病害、辨明病因为主要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水土作用方式在夯土雨蚀病害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明确雨蚀病害的动态发育过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榆阳区明代夯土长城的雨蚀病害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综合考虑侵蚀模式、雨蚀动态响应过程和劣化程度三个方面提出雨蚀破坏模式,分别为干湿破坏、冲刷破坏和降雨导致的重力侵蚀三种,三种破坏模式的提出为研究夯土遗址雨蚀和降雨间的响应关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雨蚀 破坏模式 干湿破坏 冲刷破坏 坍塌破坏
  • 简介:“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办公室在南京博物院组织召开项目中期总结汇报会议。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财政部报批的政府预算的国情调查咨询项目,去年3月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按照国家文物局审批的实施方案,该项目从去年8月在全国启动,截至目前,共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普查和重点调查表格及其指标项的设计、网上填报、统计、分析数据软件的组织开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科技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工作任务的确定、项目培训、重点调查专用小型设备工具包的设计等7项工作内容。

  • 标签: 全国馆藏文物 腐蚀损失 调查项目 项目培训 藏品整理
  • 简介:用现场暴露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检验酸沉降对文物材料的破坏程度。提出了两种试验方法、试验步骤、试验后材料腐蚀速率的计算,建立材料损伤函数的几个步骤。

  • 标签: 酸沉降 材料失重 腐蚀速率 损伤函数
  • 简介:柬埔寨吴哥石窟的文物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蕴含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足著名的世界史化遗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从结构工程的角度,介绍了吴哥石窟建筑结构形式.并在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简述了吴哥石窟建筑破坏的类型,即结构破坏与材料破坏两种类型,在保护修复中,应针对不同的破坏肜式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 标签: 吴哥石窟 建筑结构 破坏特征
  • 简介:降雨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明长城的主要破坏因素之一。调查中发现,降雨对遗址破坏严重。为了研究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在对遗址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遗址特征与遗址区降雨特点,并参考土壤侵蚀学等方面理论,分析了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形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对遗址的破坏形式可分为直接破坏和间接破坏两大类。其中,主要破坏形式为冲沟侵蚀、片流面蚀和雨蚀剥离。影响因素包括降雨特点、遗址形态、土的性质、植物生长状况和地幔层等,不同破坏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各有不同。本结果不仅丰富了降雨对土遗址破坏方面的研究,还为后续陕西榆阳区明长城保护加固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降雨 明长城 土遗址 破坏
  • 简介:为了研究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评估的准确性,应用概率的方法,以结构损伤指数、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基于概率法的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在综合现状分析与实验数据,在一定烈度下计算各种破坏状态等级中每一种破坏状态出现的概率,古建筑地震破坏状态应为概率最大的地震破坏状态,从而比较准确地判别木构古建筑地震破坏程度。并对经受过汶川地震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古建筑进行了验证,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将提高木构古建筑震害预测的准确性,为古建筑抗震加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

  • 标签: 木构古建筑 地震 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