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得生丸治疗淤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8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淤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盐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脑得生丸进行治疗,分析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以及症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率经对比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积分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淤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选择脑得生丸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结合前列地尔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老年脑供血不足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都选择前列地尔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对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治疗前两组的MMS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都恢复正常评分,但是治疗组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结合前列地尔用于老年脑供血不足的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精神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过渡性关颅法在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颅脑损伤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21例采用改良过渡性关颅方法暂时闭合颅腔,急诊行头颅CT后继续手术治疗,传统组19例采用传统方法强制关颅,查头颅CT明确诊断后再次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内减压发生率及二次手术与脑膨出间隔时间。结果改良组脑叶切除内减压3例(14.3%),传统组8例(42.1%),改良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改良组二次手术与急性脑膨出间隔时间为36.7±6.6min,传统组为81.5±13.1min,改良组明显短于传统组;改良组GCS评分4~5分7例(33.3%),GCS2~3分11例(50.8%),传统组GCS评分4~5分4例(21.1%),GCS2~3分7例(36.8%),改良组均明显高于传统组;改良组GCS评分为1分的3例(14.3%),传统组GCS评分为1分的8例(42.1%)。改良组比例明显低于传统组;改良组存活率85.7%(18/21)明显高于传统组57.9%(11/19)。两组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过渡性关颅方法暂时关颅后复查头颅CT,根椐CT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手术方案与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改良过渡性关颅方法有利于缩短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减少二次脑疝持续时间,对脑组织的保护更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性瘫痪患儿生活活动能力、智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3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干预组15例、对照组1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予以康复治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增加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以及护理8周后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Gesell智力测试量表(D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护理8周后患儿的ADL评分、DQ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康复治疗基础之上对脑性瘫痪患儿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儿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智能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神经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12月—2015年9月间确诊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展开研究,采用双盲法将83例患儿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1);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神经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结果经治疗,两组患儿在疗效、NBNA(神经行为测定)评分、DQ(发展量表)评分上对比观察组均明显占优(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中加入神经细胞生长因子,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