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于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护理质量。方法将100例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一个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即对照组,另一个组在结合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本院设计的优质护理服务,即为研究组,待护理治疗结束后,统计两组病人在接受护理之后的满意度,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焦虑抑郁程度以及临床指标。结果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50例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好于对照组(P<0.05)、更加积极配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的常规护理中融入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水平以及保证护患关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是值得肯定的,对保证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左房重构的影响。方法300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辛伐他汀组1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15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左房大小LAD,二尖瓣血流频谱测量(E,A峰)并计算E/A比值;肺静脉血流频谱(S,D峰)并计算S/D比值。结果治疗前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左房内径缩小(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E/A比值及S/D比值均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左房重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后路手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价值,以达到最大的椎管后凸骨块的复位,恢复脊椎序列,减少椎管狭窄,增加脊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后路间接椎管扩大、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对48例(无神经症状36例,有神经症状1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术中c臂观察椎管内骨块复位情况,决定是否后路椎板减压。非减压组40例,减压组8例,减压后行横突间植骨/+单侧椎板后植骨。有神经损伤12例,无神经伤36例。结果48例中无神经损伤36例均未行椎管减压,椎管侵入(37.16±15.15)%;合并神经损伤12例,椎管侵入(48.59±16.89)%,,4例未行椎管减压,8例行椎管减压,两组差异显著(P<0.05)。非减压组(40例)和减压组(8例)术前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41.97±12.90)%、(43.52±16.15)%(P>0.05)。治疗后非减压组和减压组侵入椎管比例分别为(20.69±15.93)%、(27.37±12.89)%,非减压组椎管矢状径平均改善23.28%,减压组为14.15%(P<0.05),神经损伤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引起的椎管狭窄程度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术中根据c臂观察椎管内骨块后凸复位情况决定是否行椎管减压,早期后路手术能大部分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管狭窄程度,多数不需要后路减压,减少对脊椎后柱的破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0例漏斗胸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实施Nuss手术,对照组45例实施Ravitch手术,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93.3%和88.9%(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和16.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存在显著优势(P<0.05)。结论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良好,且在围手术期方面的效果较Ravitch手术更具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试验,探讨手术内固定疗法在治疗创伤性连枷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连枷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内固定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分别有4例及5例患者死亡,该统计结果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通过对两组患者ICU停留和住院时间、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患者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内固定治疗后,术后这些症状及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胸壁畸形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有18例出现胸壁畸形,而观察组无一例该情况出现;患者术后出院三个月后,对手术治疗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统计结果,P<0.01,两组统计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连枷胸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患者,均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与开展手术前比较,实施手术后1d及随访观察1个月后患者Cobb,s角均明显减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管占位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腰疼痛,内固定物取出后症状消失2例,内固定钉断裂,有效处理并更换后恢复1例。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出血少,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操作简便,固定节段少,使脊柱的运动功能得以保留,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区手术的应用及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复习,对桥小脑区肿瘤切除术、微血管减术中电生理监测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6例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桥小脑区肿瘤切除术、微血管减术的术中及预后情况,选取我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总计16份手术病例,其中有听神经瘤切除术3例,面肌痉挛或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13例,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49.6岁);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在全麻下行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并成功完成,术后清醒存活,术中均应用颅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总结病例中,3例听瘤患者,有2例术中波形提示患侧听觉诱发电位降低,术后伴有听力下降,1例正常。微血管减压术中监测13例,面肌痉挛9例、三叉神经痛4例,术中监测提示的波形变化与术后症状恢复情况,均有正相关性。结论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对于辅助术中手术操作,指导肿瘤切除并神经功能保护有确切作用,监测波形及数据变化对术后神经功能康复及评估预测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额下入路外科切除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临床疗效。方法翼点组经翼点入路实施相应治疗,额下组经额下入路实施相应治疗。记录两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额下组完全切除率(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59.26%)(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14.81%、18.52%;术后两组视力均较之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后视力改善效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均可获得满意预后,但额下入路完全切除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腹股沟斜疝患者应用不同的术式的临床疗效,为该手术更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者180例,纳入本次的研究中。根据不同的术式选择随机分为实验组(经脐入路双口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和对照组(经脐入路单切口腹腔镜疝修补术)两个组别,各9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疼痛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分析,P值均<0.05,分析结果有意义。结论在外科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不同术式中,经脐入路双口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此类疾病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序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胸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胸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和手术情况。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8例,满意患者2例,不满意患者0例,总满意率100.0%,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中显著有效36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显著有效32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肺癌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和镇痛时间短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