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三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超声提取五味子后采用RP-HPLC进行测量,选用Diamonsil(R)钻石C18柱为色谱柱,采取甲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速控制为1.5mL/min,设置柱温为30℃,检测过程中紫外波长为220nm,对五味子中三种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五味子酯甲于0.14-8.0μg,五味子乙素于0.04-2.0μg,五味子醇甲于0.11-6.0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检测过程中,RP-HPLC24h内检测稳定性良好,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五味子中五味子酯甲、五味子乙素及五味子醇甲时灵敏度较高,测量快速且结果准确,可用于五味子成分的定量分析,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泌淋清胶囊原标准是贵州和仁堂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试行执行的。本文建立泌淋清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完善了泌淋清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取样品约0.2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20分钟(频率40KHZ),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用0.45um的微孔滤膜滤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定所得的结果准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4%,RSD=0.24%(n=6)。结论实验表明,本实验中所建立的没食子酸含量测定的方法准确有效,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简介:摘要目的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以提升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中抽取100例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在观察组中则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以及治疗1天和的3天后的MRS评分。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明显较低,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天和的3天后的MR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躯体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恢复情况、以及治疗1天和的3天后的MRS评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具有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ICGA)及诱发电位(CMEP)联合监测在术中的联合应用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大脑前动脉远段动脉瘤的显微手术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后复查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术后3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结果6例动脉瘤夹闭后CMEP出现异常变化;18例动脉瘤夹闭后,ICGA发现3例载瘤动脉狭窄,2例发现瘤颈残留,术中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之后,诱发电位恢复如初,其余异常现象均及时纠正,术后3月随访GOS评分优良18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过程中进行ICGA及CMEP联合监测,相互弥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改善病人预后。
简介:摘要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随机将122例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65例患者,70只患眼)与对照组(57例患者,63只患眼),观察组患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眼的疗效。(1)两组手术过程中后膜囊破裂发生率、术后瞳孔变形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患眼术后均存在角膜水肿,但7~10d后均完全消退,两组术后角膜水肿消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7d,观察组患眼裸眼视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最好矫正视力、术后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近期疗效较好,但是两种术式的远期疗效相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把这32名患者平均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切面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结果观察组16名患者在经过检测后发现,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检查方法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动脉导管未闭型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时,应推荐采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法。因该方法的图像质量、安全性都优于胸骨旁切面超声检查,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将该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对照组(经导管间断抽出胸腔积液)两组,各35例。结果引流总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胸液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退热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有明显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有34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有30例,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治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是首选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预后效果。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6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分析两组不同时间段视力水平和眼压。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个体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QLQ-C30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与护理前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个体化护理可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术期个体化护理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后QLQ-C30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均降低,与护理前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个体化护理可改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治疗白内障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疗效。方法将104例(175眼)白内障伴AACG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2例,对照组(86眼)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清除术治疗,观察组(89眼)给予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两组视力分布情况等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眼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术前。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除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和恢复患眼视力,降低眼内压,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3例2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护士做好术前访视、用物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患者均能顺利配合手术。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5±6.4mmHg、14.2±5.6mmHg、15.2±4.8mmHg、15.2±5.2mmHg均低于术前眼压33.6±15.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术后眼压控制效果明显,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术前精心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CT引导下碘125粒子对肺癌围术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治疗的86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为CT引导下碘125粒子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非常显著,临床治愈77例,治愈率达到89.53%,患者临床出现16例咳嗽,百分比为18.60%,8例发热,百分比为9.30%以及3例痰中带血,百分比为3.49%。所有并发症经针对性治疗后,症状有显著缓解。结论在肺癌围术期患者中应用CT引导碘125粒子实施临床治疗,会导致患者围术期出现相关并发症,但是均不是严重并发症,在干预后可显著缓解,由此可以得出CT引导下碘125粒子在肺癌围手术期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味子乙素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肝癌细胞系HepG2和MHCC97H细胞。将本实验室保存的两种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经过五味子乙素(50μmol/L、100μmol/L)加药处理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利用CCK-8试剂盒在24h,48h,72h进行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浓度下,在24h、48h、72h,HepG2细胞被分别抑制了约19.62%,19.05%,11.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在100μmol/L浓度下24h、48h、72h抑制率分别为4.35%,11.67%,16.03%两组差异显著(P<0.05)。MHCC97H细胞的抑制率约为4.43%,9.66%,26.84%,仅72h数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在100μmol/L浓度下24h、48h、72h抑制率分别为24.38%,33.56%,52.36%,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过五味子乙素处理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结论五味子乙素抑制HepG2和MHCC97H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I125植入在52例周围型肺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52例中晚期周围型肺癌在CT引导下行I125粒子植入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2~122枚,粒子活度0.60~1.60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110~150Gy。随访3~36个月,局部有效率79.12%,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年局部控制率71.1%,2年为59.1%,3年为49.3%,1年生存率44.8%,2年为25.7%,3年为17.9%。结论CT引导下行I125粒子植入用于中晚期周围型肺癌治疗,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6例疑诊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MP-IgM检测并观察临床结果。结果116例疑诊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确诊31例,男16例,女15例;咽拭子培养阳性47(40.52%)例,第一次MP-IgM检测阳性13(11.21%)例,第二次MP-IgM检测阳性17(14.66%)例。咽拭子培养阳性有27例和确诊病例一直,符合率为87.1%,第一次MP-IgM检测阳性有13例和确诊病例一致,符合率为41.9%,咽拭子培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早期诊断率比MP-IgM检测高45.2%。结论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在老年呼吸道感染中中的早期诊断率明显优于MP-IgM检测,对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其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发现DNA甲基化异常可能调控抗炎及抗氧化应激反应过程。核转录因子PPARγ因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成为冠心病研究的热点,研究PPARγ启动子甲基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本文就PPARγ启动子甲基化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简单综述,旨在更深入的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为寻找冠心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