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架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我院收诊的6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作为基线资料,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实施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是对照组,观察组则给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明显,预后情况较好,并发症仅为3.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破裂颅内动脉瘤并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者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冠脉支架术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依照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相应的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冠脉支架术后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36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约为91.67%;36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29例,总有效率约为80.56%。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照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及时有效的术后心理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卵巢电凝打孔术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我院接受诊治的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3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促排卵治疗方案实施无效,因此对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打孔术治疗,对患者术后排卵情况以及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灵敏性以及相应的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其激素包含血清促卵泡生成素、睾酮、黄体生成素以及雌二醇。结果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同时患者术后的黄体生成素以及睾酮水平均有显著的降低,同时黄体生成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的水平恢复正常,其中17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两周月经恢复正常,另外13例患者在手术后结合氯米芬进行促排卵后成功恢复排卵。结论对于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结合腹腔镜下电凝打孔术对于应用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采用冰水囊宫腔填塞压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因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患者,共66例,时间范围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冰水囊宫腔填塞压迫)与对照组(恒温水囊压迫)。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81.8%(P<0.05);研究组患者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冰水囊宫腔填塞压迫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黄体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校教学医院从2017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6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周期性用药剂量将其分为甲组(n=33)与乙组(n=33),其中甲组以10d为一周期给予黄体酮,乙组以14d为一周期给予黄体酮,两组每日用药剂量一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剂量用药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结果乙组患者经治疗2疗程后,其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甲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患者给予黄体酮,随治疗周期增加其临床效果随之增加,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与子宫腺肌瘤患者25例,对患者进行腹部彩超与阴道彩超检查,对比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患者进行手术病理确诊,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75例与子宫腺肌瘤患者25例。对75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部及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70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5例患者误诊,误诊为腺肌瘤;2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诊断符合22例,诊断符合率为88%,3例患者误诊,误诊为子宫肌瘤;经诊断,2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多为单发,多见于宫后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诊断率较高,临床诊断和鉴别价值较高,可作为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共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了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疼痛指数进行了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中Ⅲ级疼痛指数概率为4.88%,对照组Ⅲ级疼痛概率为26.83%,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进行了分析,观察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9.30±9.14h,对照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75.10±9.07h;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31.07±1.28h,对照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39.12±3.49h,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效果,该种护理技术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栓塞术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术开展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总的出血量以及引导持续出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在为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阴道持续出血时间、减少患者总的出血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术后行子宫瘢痕妊娠治疗当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剖宫产瘢痕性妊娠患者共计18例作为研究的样本,平均分组后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11%,而对照组并发症率达到44.44%;观察组护理总体满意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仅为66.67%。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瘢痕妊娠治疗当中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护理效果,因此针对性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混合型阴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50例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混合型阴道感染患者临床数据进行记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进行数据的总结和对比。其中25例患者行基础性护理干预,其余25例患者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对策,对两组护理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患者其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对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混合型阴道感染患者行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治愈率,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30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的子宫及肌瘤体积在治疗后,均较A组治疗后明显缩小(t=4.25、4.01、5.12、4.85,P<0.05)。B组和C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χ2=4.26、5.19,P<0.05)。A组和B组在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组(χ2=11.88、5.45,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肯定,尤其对于近绝经期及要求生育妇女提供了一条保守治疗的新途径,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正性暗示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行择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性暗示,对两组患者应激反应与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的血糖值(Glu)、肾上腺皮质激素(Col)、去甲肾上腺素浓度(NE)、肾上肾素浓度(E)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30min、术后2h的Glu、Col、NE、E等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结论手术室正性暗示可减轻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也能提高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