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脑梗死患者86例,入院后每1次/2h测量空腹血糖,3次测量值平均后作为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同时入院后24h内给予患者行颅脑MRI检查,计算脑梗死面积(cm2)。依据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大梗死组、中梗死组、小梗死组。依据患者平均血糖值分为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分析不同卒中患者血糖值以及脑梗死面积差别。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血糖值与脑梗死面积相关性。结果入院后正常血糖组与高血糖组脑梗死面积为(12.48±3.74)cm2比(24.91±4.69)cm2,t=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中、小梗死组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值(23.94±3.69)mmol/L比(17.31±4.85)mmol/L比(7.56±2.85)mmol/L,F=3.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后6h空腹平均血糖值与脑梗死体积呈直线相关(r=0.859,P<0.05)。结论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入院后6h平均空腹血糖(FBG)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

  • 标签: 空腹血糖 脑梗死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用A2DS2评分评估急性缺血卒中患者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风险。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1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卒中患者534例,进行A2DS2评分。根据A2DS2评分分为低危组(0~4分)和高危组(5~10分),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平均住院日,SAP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的比较。结果高危组患者其SAP发生率,病死率及平均住院日均显著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2DS2评分可有效评估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并可提供危险分层依据,对于A2DS2评分≥5分的急性缺血卒中需引起更多关注。

  • 标签: A2DS2评分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108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丁苯酞,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44%,较对照组的70.37%明显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8、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能显著改善机体炎性反应,降低炎性损伤,促进脑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 丁苯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置换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假体类型的不同将采取生物型的为观察组,采取骨水泥型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8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9%;对照组优良率为83.3%;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显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假体选择。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TCD在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方面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检查的患者分别采用TCD与CAT检查,根据二者检查结果对比确定TCD诊断准确性。结果TCD的诊断准确率在不同类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同时能够有效弥补部分CAT检查的不足。结论TCD检查能够较好地判断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病情。

  • 标签: TC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狭窄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非溶栓性缺血卒中出血转化临床分析及与血型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非溶栓性缺血卒中出血性转化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ECASS分型标准对出血性转化的病情进行分级分型,同时检测其血型,对不同血型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出血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因卒中亚型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其中心源性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有明确原因和原因不明的发生率分别为26.00%、45.00%、6.00%和23.0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为0;非溶栓性缺血卒中患者出血转化中血型分布特征为O>B>A>AB,O型血非溶栓性缺血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高,AB型非溶栓性缺血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比例最低。结论血型因素对非溶栓性缺血卒中患者出血转化的发病具有一定影响作用,O型血与非溶栓性缺血卒中患者出血转化有一定关联。

  • 标签: 非溶栓治疗 急性脑卒中 出血性转化 血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心电图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确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心血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利用心电图进行检查,于3周内通过心电图进行复查,对心电图改变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本组70例心血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中心电图异常的为55例,占78.57%。结论心电图显示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血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患者病情改变的影响,一旦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情况,则需要警惕患者病情是否加重或者好转。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急性发作 心电图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内科疾病的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心血内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简单分析护理的情况。结果对心血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三大不安全因素提出改进的措施。结论心血内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的落实,从而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继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的内科疾病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心血疾病同时合并有焦虑症的病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接受治疗的心血同时合并有焦虑症的病人148例作为本次的主体。依据病人的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人74例。所有对照组病人全部通过西医实施治疗,而治疗组病人则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施治疗,比较研究两组病人的焦虑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焦虑评分优于单一中医治疗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心血疾病同时合并有焦虑症的病人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推广。

  • 标签: 中西医 心血管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疾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来我院实施治疗的病患为基本对象,共有300例,对患者给予钙拮抗剂药物治疗,分析病患治疗后的基本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01例病患产生了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33.67%。病患产生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为心悸、面部红肿、便秘、头痛以及外周组织水肿等,所占比例较多的为面部红肿以及头痛,各占不良反应总例数的21.78%、39.60%。结论对于患有心血疾病的病患使用钙拮抗剂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极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为此,在使用此类药物时,需要经过具体的预防措施来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从而提升病患的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钙拮抗剂 心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心血患者麻醉诱导中运用依托咪酯的效果进行分析及研究。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患有心血疾病的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比例为11。对照组先予以依托咪酯再进行麻醉诱导,而观察组则先进行麻醉诱导再予以依托咪酯。对组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观察分析。结果①麻醉诱导以后,组间患者MAP水平显著降低,在插管之后MAP水平都开始回升;②组内比较观察组插管前后的MAP情况,有可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实验组插管前后的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整个过程中,组间患者的HR及SpO2情况都未发现显著变化。结论将依托咪酯应用在心血患者麻醉诱导后比应用在麻醉诱导前效果更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依托咪酯 麻醉诱导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户外有氧运动对心血科护士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l5年12月我院心血科在岗和外来进修或实习的女护士46名,平均分为对照组(n=23,不进行户外有氧运动)和观察组(n=23,进行3次/周的户外有氧运动)。在户外有氧运动干预前后使用工作疲溃感量表(MBI)和焦虑量表-14(FS-14)评估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职业压力和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感中的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适度持久的户外有氧运动能够缓解心血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减轻其工作焦虑状况。

  • 标签: 户外有氧运动 心血管科 护士 职业压力 焦虑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我院心血内科收治的病患108例,所有病患均通过入院检测,检测所有病患在住院期间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同时于2018年5月期间对我科室落实护理改革,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用药管理改革,且在改革前后对所有病患发放调查问卷(分两次发放调查问卷,每次发放108份,回收有效问卷10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将改革前的病患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照组,改革后的病患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研究组,计各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并且展开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各组临床用药问题发生情况可知,研究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为3.70%;而对照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为12.96%,对比可知,研究组常见临床用药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护理干预无法规避临床用药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以及细节问题,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心血内科来说,应当推广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规范合理用药方案。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强护理随访对心血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收治心血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试验组患者给予加强护理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心血事件、遵医行为、负面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心血事件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心血事件的患者为2例,参照组发生心血事件的患者为10例,试验组总发生率4.76%低于参照组23.81%,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对比,试验组患者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复查情况等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对比(P<0.05),试验组各项评分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结论加强护理随访对心血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降低心血事件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遵医情况。

  • 标签: 心血管 护理随访 预后效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血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心血介入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血病介入治疗后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基础护理以上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行不良情绪的心理护理后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具有明显改善,而且心理护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血管病介入治疗 不良情绪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内科中急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8年4月中的6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后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0.85±0.62)次、(3.44±1.06)分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心绞痛持续时间(1.27±0.65)次、(5.63±1.57)分钟,P<0.05。结论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门诊收治的心血疾病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对患者心理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门诊治疗的112例老年心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发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给予干预,而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取心理疏导以及药物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情况。结果在焦虑评分方面,观察组为(34.2±10.2)分,对照组为(39.8±13.7),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抑郁评分方面观察组为(32.5±9.6)分,对照组为(37.2±11.8)分,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疾病患者身体机能出现多方面的不协调,而在长期的治疗当中患者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负担,所以对心血疾病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和药物干预双重保障,对于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十分有帮助,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心理疏导 药物干预 心血管疾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疾病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380例中老年心血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中年患者(150例),观察组为老年患者(230例),均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中老年心血疾病患者进行监测能够提高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并提高对心律失常及心机缺血的诊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采用他汀类药物与心血药物联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住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血药物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心血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TG、TC、HDL-C、LDL-C),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更具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心血药物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