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在护理干预后的评分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ICU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合川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6例急危重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气管切开术治疗,实验组23例患者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共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ICU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给予经皮气管切开术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PDCA循环法在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实习的60例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习生使用普通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实习生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观察组实习生的实践能力优良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对重症医学科(ICU)护理临床实习生进行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实习生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的实施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的我院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对比两组患者的握力、Barthel指数、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住院天数,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握力和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在干预后两组患者均较干预前出现升高,且观察组握力和Barthel指数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时间、住院天数具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能有效的促进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握力和体能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运用安全性较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38.3%,观察组为1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3%,观察组为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降低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高流量吸氧湿化仪,治疗组则采用无创呼吸机。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①生命体征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平均静脉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血气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各血气指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以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病患。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进行强心、利尿以及扩血管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具有显著优越性,改善了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呼吸机相关肺炎具体指的是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之后48小时以及停用机械通气将人工气道拔除48小时之内出现的肺实质感染性炎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属于机械通气治疗中非常多见的一类并发症,出现几率在9%到70%之间,患者的死亡率在20%到71%之间,根据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的时间能够将其分为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以及晚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其中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指的是气管插管以及人工气道建立低于5天之内产生的患者,大概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总患者数量中占据一半,因为插管期间定植于呼吸道中病原体,包括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以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导致,晚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指的是气管插管以及人工气道建立大于5天出现患者,肠道革兰阴性菌包括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以及肠杆菌科引起。开展有效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死亡率,降低住院时间以及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情况和临床症状。方法以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进行治疗的88例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88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的护理满意度、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以及神经功能,对患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临床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普通病区过渡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观察组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过渡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过渡期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重返ICU率以及焦虑抑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过渡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返ICU率以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普通病区过渡期实施优质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和重返ICU率,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ICU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3例、实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比ICU重症心力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7年11月,研究对象76例本院收治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8)、对照组(n=38),实验组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呼吸困难好转程度、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效果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困难好转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对比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比ICU重症心力衰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常规方法治疗临床效果,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有一定的优越性,心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ICU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各40例。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咪达唑仑联合曲马多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咪达唑仑联合吗啡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Ra-masay评分、VA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的Ra-masay评分、VA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持续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持续通气时间,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结论对ICU急危重症患者予以咪达唑仑联合吗啡治疗,起到了良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持续通气时间,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