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危重症患者在CT检查期间接受分级管理模式后对CT检查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研究期间治疗的80例急危重症患者进行CT检查护理管理研究,采用双盲法将急危重症患者分为甲组(40例急危重症患者,普通护理管理模式)与乙组(40例急危重症患者,a分级管理模式),研究指标为护理纠纷事件、检查时效。结果:护理后,乙组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纠纷事件低于甲组急危重症患者,P<0.05;护理后,乙组急危重症患者检查时效优于甲组急危重症患者,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间紧迫,对其实施分级管理模式可以提升CT检查时效,减少护理纠纷事件,有助于临床抢救工作开展。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深入分析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产科急危重症产妇中的作用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我院产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危重症产妇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对产妇进行分组,并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共40例均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参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及产妇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显低的为研究组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后对医疗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由于此病有很高的传染性,而医院又是各类患者聚集最多的场所,因此加强相应的患者护理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心血管疾病属于临床上病发率较高的疾病,急危重症病发后对患者生命威胁极大需要收治于医院,进行专业抢救与护理,而考虑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影响,需要对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进行调整。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对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时,与其他时期不同,需要充分考量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实际病情,以更好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质量。本文将综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策略研究进展,以助推特殊时期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救治68例的急危重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68例为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转运护理措施;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干预措施。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转运总耗时、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应用精细化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显著提升转运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急危重症产妇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产科住院的100例急危重症产妇,采用对比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采取系统化的风险评估、监测和干预措施,对病情进行动态评估和护理调整;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和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下,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对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常见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控制效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降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妊娠结局整体较好,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急危重症产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评估、监测和干预措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孕期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剖宫产率,改善新生儿出生结局。因此,在产科急危重症产妇的护理中广泛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急诊科危急重症转运交接患者 98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各 49 例,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转运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患者和家属 SAS 评分、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对于急诊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来讲,在其转运交接期间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存在显著效果,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