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心房纤颤是一个常见病,而房颤又是中风的高危险因素,故抗凝治疗在房颤病人中十分必要,华法令为一种窄治疗窗药物,剂量精确和用药方法的正确对保证疗效和降低副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对比种不同治疗方案,以探索最佳安全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心房纤颤病人40例,年龄35~72岁,平均

  • 标签: 华法令 心房纤颤 房颤 抗凝治疗 危险因素 副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物理抗菌喷雾敷料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观察,分别选择同体、同深度、相近或对称部位的浅、深Ⅱ感染创面进行自身对照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局部使用物理抗菌喷雾敷料或SD-Ag,比较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感染情况及细菌检出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浅Ⅱ烧伤治疗10d后,深Ⅱ烧伤治疗14d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细菌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用药前、后创面细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物理抗菌喷雾敷料有良好的抗菌功能,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物理抗菌 喷雾 敷料 治疗组 Ⅱ度烧伤 感染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结核,随机分为组,对照组实施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实施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统计与比较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血沉、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6.8个月,组患者的病灶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败率及术前-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性显著(P<0.05)。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分别明显改善率(P<0.05)。结论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明显减少内固定失败率,提高后凸畸形矫正率,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腰椎结核 后路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查找院前急救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急救死亡率。方法:对照全市2002和2003年1923例院前死亡资料填调查表,用Foxpro6.0建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结果:个年度院前死亡率分别为2.37%和2.22%;院前死亡均以0:00~8:00最多(32.24%和31.53%);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平均3.40±2.27和2.09±4.68min;到达现场平均用时7.58±4.61和9.80±9.41min;往返医院用时平均44.19±44.11和38.19±27.58min;到达现场已死亡者占院前死亡总数的构成比为71.56%和78.97%;院前死因谱中交通事故由第一位(28.90%)下降为第三位(11.79%),心脑血管疾病由第二位(14.92%)上升为第一位(23.51%)。结论:深圳市经电话呼救患者院前死亡率较国内其他城市低;2003年院内反应时间较2002年明显缩短,但到达现场时间明显延长;院前急救死亡谱构成有改变。

  • 标签: 院前急救 死亡率 病例 深圳市
  •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组。统计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氧耗 氧利用率
  • 简介:目的:研究专业化和“栖型”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救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10月由急诊科兼院前(栖型)急救出车的1301例“栖型”院前急救病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至10月由专职院前科出诊的1574例专业化院前急救病例作为研究组。比较和分析组间救治效果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平均急救半径,病情分级无显著差异(P〈0.01);院前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现场处置率、救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院前急救模式对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专业化院前急救救治效果明显优于“栖型”,专业化院前急救模式也是院前急救发展的方向。

  • 标签: 院前急救 模式 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法和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新生儿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羊水粪染需要气管吸引的新生儿93例的临床资料,将行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的52例作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吸引的4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窒息复苏成功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异常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NBNA评分异常、MAS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E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法优于气管插管吸引。

  • 标签: 气管吸引 羊水粪染 新生儿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性心脏患者Q-T离散(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江区2009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19—59岁男性为主,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患者较密集;疾病谱排序的前3位病种为外科类疾病(车祸伤、普外、骨科),次3位病种为内科类疾病(神经、呼吸、心血管)。结论: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 标签: 院前急救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研究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的护理工作满意调杳表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满意调查,能及时反映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T作质量.结论:应用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有利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体系及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工作 满意度 问卷调查 病房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QT离散(QTd)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软胶囊,2次/d,每次2粒,观察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心电图QTd变化。结果:治疗组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强度及持续时间、心电图QT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胶囊佐治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明显,能减少心电图QTd,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血塞通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QT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虚夹瘀型的疗效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5年2月期间门诊诊治的12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虚夹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冠心1号汤剂治疗。观察指标为所有患者心绞痛疗效和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1.67%)。结论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气阴虚夹瘀型冠心病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 气阴两虚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