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神经肿瘤杂志。2011个月;13(8):894-903。2011月8课件。类LSD1抑制敏感性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组蛋白去乙酰抑制剂。辛格毫米,曼顿,泰铢,蔡,aldape钾,巴顿司仪,钱德拉J儿科研究,癌症表观遗传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休斯敦,得克萨斯州77030,美国

  • 标签: 类LSD1 敏感性 胶质母细胞瘤 去乙酰酶抑制剂
  • 简介:目的研究沙蚕消化道产蛋白菌D2株胞外蛋白对鼠乳腺癌细胞EMT6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鼠乳腺癌细胞EMT6作为靶细胞,用0.0043-43μmol/L浓度的沙蚕消化道产蛋白菌D2株胞外蛋白(D2蛋白),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法进行细胞增殖抑制检测,测其吸光度(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紫杉醇组)比较。结果实验组OD值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沙蚕消化道产蛋白菌D2株胞外蛋白对鼠乳腺癌细胞EMT6的增殖存在抑制作用,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海洋药物 海洋抗肿瘤药物 蛋白酶 D2蛋白酶 EMT6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合成在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缺氧相关的细胞因子HIF-1a的表达以及髓核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后路手术切除的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共4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20~81岁,平均49.3岁.根据腰椎MRI和术中所见,将其分为包含组(后纵韧带完整)和非包含组(后纵韧带破裂),每组病例20例,同时选取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切除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5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研究CBS、CSE及HIF-1α在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髓核细胞中表达的情况;通过TUNEL染色研究不同椎间盘突出类型中髓核细胞凋亡的情况;分别比较CBS、CSE、HIF-1α免疫组化阳性率和TUNEL染色阳性率在对照组、包含型和非包含型之间的差异;进一步研究髓核细胞中CBS、CSE与HIF-1α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CBS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3%±3.9%,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8.2%±5.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9.8%±4.9%(P〈0.01).CSE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1.5%±4.7%,包含组中阳性率为31.0%±5.3%,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8.3%±2.4%(P〈0.01).HIF-1α在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54.2%±4.8%,包含组中阳性率为29.3%±3.5%,对照组中阳性率为13.9%±4.0%(P〈0.01).椎间盘髓核组织TUNEL染色情况:非包含组阳性率为21.4%±4.2%,包含组中阳性率为16.2%±6.1%,对照组中阳性率为7.6%±1.9%(P〈0.01).经Person相关分析后,CBS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849,(P〈0.001);CSE和HIF-1α的表达正相关,r=0.915(P〈0.001);CBS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671,(P〈.001);CSE的表达和TUNEL阳性表达正相关,r=0.801(P〈0.001).结论腰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表达内源�

  • 标签: 腰椎间盘 髓核细胞 硫化氢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抑制胞浆型磷脂A2(cPLA2)对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胎牛血清(FBS)诱导Hela细胞增殖及cPLA2活性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PLA2特异性抑制剂AACOCF3、反义寡核苷酸(SK7111)及其上游ERK1/2抑制剂U0126,分别作用于Hela细胞,观察在EGF及FBS作用下Hela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cPLA2活性检测盒及Westernblot检测cPLA2活性及表达。结果:AACOCF3、SK7111及U0126均能明显抑制cPLA2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EGF和FBS诱导的Hela细胞增殖,尤以SK7111作用最为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表明,AACOCF3和U0126可将Hela细胞阻滞在S期。结论:cPLA2选择性抑制剂及其反义寡核苷酸可通过抑制cPLA2活性显著抑制EGF和FBS诱导Hela细胞增殖,同时,ERK1/2在此过程中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胞浆型磷脂酶A2 宫颈癌 增殖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中基质金属蛋白(MMP-2,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在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转移方面的作用。方法:以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为实验对象,应用Transwell迁移实验、Westernblot、qPCR技术来检测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迁移能力,MMP-2、MMP-9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可显著抑制Raji的迁移能力,且呈浓度依赖性,当雷帕霉素浓度为1nmol/L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Raji细胞中MMP-2、MMP-9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呈浓度依赖性,mRNA的表达水平在作用48h时最低。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著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的迁移能力,降低MMP-2、MMP-9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淋巴瘤细胞的转移。

  • 标签: 雷帕霉素 伯基特淋巴瘤 MMP-2 MMP-9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TRPM8和TRPA1在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是否表达,以及薄荷醇是否通过作用于TRPM8通道来影响DU145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NestedRT-PCR实验、WesternBlot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从不同水平(mRNA水平、蛋白水平)以及直观观察层面检测TRPM8和TRPA1在DU145细胞中的表达;采用Ca2+成像实验观察薄荷醇能否诱导DU145细胞内Ca2+浓度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梯度浓度的薄荷醇对DU14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NestedRT-PCR实验、WesternBlot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证明,在DU145细胞中检测到TRPM8表达,而未检测到TRPA1表达.Ca2+成像实验结果显示,在37℃环境下细胞荧光非常弱,加入薄荷醇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急剧升高.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未经薄荷醇处理的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25、50、75、100μmol/L)薄荷醇处理组的细胞增殖率均下降(P﹤0.05).经BCTC预处理20min,薄荷醇所致的细胞增殖抑制被部分恢复(P﹤0.05).结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中有大量的具有生物活性的TRPM8通道蛋白表达,而可同被薄荷醇激活的TRPA1却未被检测到表达.薄荷醇可激活DU145细胞中的TRPM8通道诱导Ca2+荧光强度急剧升高,抑制DU145细胞的增殖.

  • 标签: TRPM8 TRPAl CA2+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二甲双胍不同浓度(0、1、5、10、15mmol/L)处理HepG2细胞24、48及72h,用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设二甲双胍不同浓度(0、5、10、15mmol/L)处理HepG2细胞72h,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AMPK、乙酰辅酶A羧化(ACC)、P-ACC蛋白表达,Real-timePCR检测ACC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二甲双胍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经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72h后,P-AMPK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上调,P-ACC蛋白表达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上升;与空白对照组(0mmol/L)中P-AMPK、P-ACC表达比较,10、15mmol/L组中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CmRNA表达随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5、10、15mmol/L组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初步实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并从蛋白磷酸化水平和基因水平抑制ACC的活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和抑制ACC有关。

  • 标签: 二甲双胍 肝癌细胞株HEPG2 乙酰辅酶A羧化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壮族人群谷胱甘肽转硫GSTM1和GSTT1的基因多态性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的作用,以及一级亲属与先证者之间H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1个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癌家系76例,以及该地区21个对照家系6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入选者GSTM1和GSTT1基因型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HBsAg,并将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STM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的频率分别为67.1%和36.8%(P=0.000);GSTT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的频率分别为40.8%和19.1%(P=-0.005);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的频率分别为31.6%和2.9%(P=0.000)。②将GSTM1及GSTT1基因同时表达型为基准计算两基因联合作用的危险度,GSTM1基因缺失GSTT1基因表达型、GSTM1基因表达GSTT1基因缺失型、GSTM1基因及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的OR值分别为0.102、0.210和3.092。(3)GSTM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71.4%和65.5%(P=0.620),GSTT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47.6%和38.2%(P=0.454)。GSTM1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的频率分别为33.3%和30.9%(P=-0.8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STM1和GSTT1基因的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相关;(2)GSTM1和GSTT1基因联合缺失与HCC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且两基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③直系亲属与先证者HCC发生率无差别。

  • 标签: 肝肿瘤 谷胱甘肽转硫酶M1 谷胱甘肽转硫酶T1 家系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9X(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收集9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及32例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组织中USP9X的表达情况,分析USP9X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为44.21%,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USP9X强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Ⅰ-Ⅱ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5.84,P=0.012;HR=2.24,P=0.028).结论USP9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TNM分期和USP9X表达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USP9X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USP9X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iNOS)与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鼻咽癌石蜡标本和15例慢性炎症的鼻咽黏膜标本中iNOS和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慢性炎症的鼻咽黏膜中iNOS无表达,Bcl-2有表达,但局限于上皮的基底细胞层。在鼻咽癌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者细胞浆和胞核内出现棕黄色细颗粒,且胞核染色比胞浆更强;Bcl-2阳性表达者细胞浆或核膜上出现棕黄色细颗粒。鼻咽癌组织iNOS的阳性表达率为74.0%(37/50),Bcl-2为82.0%(41/50),与慢性炎症的鼻咽黏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鼻咽癌组织中,iNOS与Bcl-2蛋白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945,P〈0.05);iNOS的表达与T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和性别无关;Bc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iNOS与Bcl-2的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相关,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系对探索鼻咽癌新的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鼻咽癌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编码基因EPHX1多态性与肝细胞性肝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枪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获取有关EPHX1基因多态性与HCC易感性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应用Statal2.0软件以不同合并模型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OR值及其95%可信f)(间(CI)。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EPHX1337T〉C多态位点的共8个研究,累计病例584例,对照98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CYST)的OR值为1.47(95%CI=1.26~1.72,P〈0.001);纯合子比较模型(CCvsTT)的OR值为1.88(95%CI=1.40~2.52,P〈0.001);隐性模型(CCVvsCT/TT)的OR值为1.73(95%CI=1.36~2.21,P〈0.001)。EPHX1416A〉G多态位点共6项研究,累计病例432例,对照69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GVSA)的OR值为0.75(95%CI:0.59~0.95,P=0.018)。结论EPHX1337T〉C多态位点CC基因型与HCC易感性升高有关;416A〉G多态位点等位基凶G可能降低HCC易感性,为保护基因型。

  • 标签: 肝肿瘤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1 遗传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 简介:目的:构建miR-15a-5p和miR-16-5p的荧光素报告载体,利用此载体分析并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的确切结合位点,探讨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Pubmed和miRBase数据库分别寻找到CCND1基因3'-UTR区域碱基序列和miR-15a-5p、miR-16-5p的碱基序列。找出理论结合位点后,构建荧光素报告载体,并用荧光素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CND1a/Ma和CCND1b/Mb荧光素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应用于荧光素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CCND1b组的荧光素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3'-UTR区域存在结合位点,其具体结合位置在CCND1b区。这在理论上意味着miR-15a-5p和miR-16-5p可以抑制CCND1基因的表达。

  • 标签: CCND1 miR-15a-5p miR-16-5p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研究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对入卵巢癌细胞SKOV3的抑制作用及对NK细胞的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法研究已经纯化制备的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对入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的作用,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能抑制入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增殖,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melittin-^88ArgIL-2嵌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活性。为其在真核细胞系统的表达、纯化、体内的生物学活性研究以及大规模制备的中试放大研究和临床前期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蜂毒素与基因变构IL-2嵌合蛋白 入卵巢癌细胞SKOV3 NK细胞的杀伤活性 抗肿瘤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耐药细胞株LS-174T核中YB-1的活性改变及其对P-gp和PCNA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YB-1在肿瘤顺铂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顺铂药物浓度递增法、间歇性作用的体外诱导法建立人结肠癌的多重耐药细胞系LS-174T;用EMSA检测耐药肿瘤细胞核中转录因子YB-1活性的改变,半定量RT-PCR检测P-gp和PCNA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耐药细胞株核中YB-1的活性明显增加,且P-gpmRNA和PCNA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非耐药细胞株明显增高(P〈0.01)。结论:顺铂耐药细胞株细胞核内YB-1活性增高促进了P-gp和PCNA转录表达水平,它们可能共同参与顺铂导致DNA损伤的修复,在肿瘤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Y-Box结合蛋白1 人结肠癌 获得性顺铂耐药
  • 简介:颈椎前路手术包括颈椎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andfusion,ACCF)、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等,在临床广泛开展,其术后感染发生率极低。回顾文献,既往报道多建议积极清创引流。笔者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利福平治疗了1例颈椎前路C5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发生凝固阴性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的患者,经1年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颈椎 葡萄球菌感染 表皮葡萄球菌 利奈唑酮 利福平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放射疗法,2005年批准使用替莫唑胺,化学疗法的效果才得以确定。本文比较中国香港原发性GBM患者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生存时间,探讨GBM肿瘤组织中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MGMT)的甲基化状态在预后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期间35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并接受过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的中国香港GBM患者的资料,从石蜡包埋的GBM肿瘤组织中分离出基因组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链反应方法(MSP)检测基因MGMT甲基化状态。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同期放化治疗或单纯放疗和MGMT甲基化或非甲基化状态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0.4岁。35例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7个月(3.1-6.2个月)和11.7个月(6.5-16.6个月),其中18例仅接受单纯放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4.2个月(3.4-5.0个月)和5.8个月(2.0-9.6个月),17例接受同期放化治疗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是6.0个月(2.0-10个月)和13.2个月(8.1-18.3个月),P值〉0.05。15例(43%)肿瘤组织中存在MGMT甲基化,MGMT甲基化和非甲基化患者的中位OS分别是16.9个月(12.7-21.1个月)和10个月(5.8-14.1个月),P值〉0.05。结论: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单纯放疗比较,接受了同期放化治疗的GBM患者显示出了更长的总体生存趋势,MGMT甲基化可能是GBM的明显预后较好的因素。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分子标志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 替莫唑胺
  • 简介:背景与目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sferase,MGMT)阳性胶质瘤易对甲基化类药物耐药。本研究应用奥沙利铂(oxaliplatin)甘露醇与替尼泊苷(teniposide,VM-26)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观察其对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我科收治4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患者(WHOⅢ级24例,WHOⅣ级24例)。基于肿瘤组织MGMT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选择化疗方案。MGMT阳性(+或++)者接受VM-26与oxaliplatin甘露醇联合方案化疗。方案为VM-26,80-100mg/(m2.d),d1~3,4周重复一次;oxaliplatin甘露醇,130mg/(m2.d),d1,4周重复一次。按RECIST(ResponseEvaluationCriteriainSolidTumours,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按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评价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资料完整,均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160周期化疗。化疗周期数为2至8(中位周期数为3.3)。依据意向性治疗原则(intention-to-treatprinciple,ITT),无明确可评价病灶9例(18.8%),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3例(6.3%),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1例(23.0%),稳定(stabledisease,SD)12例(25%),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13例(27.1%)。客观有效率(CR+PR)为47.9%(95%CI,37%~8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9%(95%CI,50%~90%)。最常见的严重毒性反应是Ⅲ度或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10.6%(17/160)。最常见的轻至中度毒性反应依次为脱发(68.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8.8%)、疲乏(48%)、便秘(41.2%)以及恶心、抑郁与呕吐(均为32%)。结论:基于肿瘤组织MGMT检测结果,VM-26与oxaliplatin甘露醇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是安全的,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总反应率、疾病控制率。

  • 标签: 胶质瘤 高级别 化疗 替尼泊苷 奥沙利铂甘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