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黄荆果实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ODS柱层析、Sepha-dexLH-20柱层析等色谱法分离纯化黄荆子三萜类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α,24-齐墩果三羟基-12-烯-28-酸(6)、乌苏酸(7)。结论化合物1、3、4、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简介:从太原song木(SraliataibaiensisZ.Z.WangetH.C.Zheng)根皮中首次分离得到四个三萜皂甙,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1),tarasaponinV(2),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乙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3)和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1→)]-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甙(4),1为新天然产物,3和4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太白Song木皂甙VI(taibaienosideVI),太白Song木皂甙Ⅶ(taibaienosideⅦ)和太白Song木皂甙Ⅷ(taibaienosideⅧ)。
简介:最新研究结果提示,给予标准治疗的同时阻滞醛固酮受体,可减少患有如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对器官损伤有潜在保护作用,使得新型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第三代醛固酮受体拮抗剂——finerenone,该药对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对肾脏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且性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藏药三味红花散在宫颈糜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为医疗人员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在我院随机选取52名患有宫颈糜烂的病人,全部病人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使用抽签法对病人进行分组,也就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是26人。依照组别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的是传统治疗,观察组是藏药三味红花散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较为优异;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藏药三味红花散的疗效显著,其能够改善病人的临床表现,且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因此可选择对该种治疗方案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对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0例抽动症的患儿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靳三针治疗方法)和实验组(靳三针治疗结合社区干预治疗方法),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运动型抽动评分及生活损害评分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声性抽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结合社区干预治疗小儿抽动症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