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胆结石手术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至2019年我院收治的80例肝胆结石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剧烈疼痛、结石残留、肠粘连、腹腔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7.5%,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共抽取了6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各30例。试验组实施软通道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参照组施行内科保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②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参照组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鼻窦炎者70例,按不同时间给予不同治疗分组对照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给予35例患者微波热凝治疗(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给予35例患者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包括: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息肉完整切除时间、创伤性出血、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一组以特征性的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为特点的疾病,居全球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首位,目前已知且可控的危险因素为病理性眼压升高,故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原则为降低眼内压,从而延缓患者视功能的丢失,维持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眼内压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常规首选药物治疗,但对于药物治疗眼压控制欠佳者则需行手术治疗。传统抗青光眼手术有手术切口较大,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存在,随着对青光眼的深入研究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切口小,损伤少,并发症少的青光眼微创手术逐渐兴起,从而提供了更多手术方式的选择。
简介:目的通过磷霉素与异帕米星联合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大鼠模型,观察磷霉素对异帕米星致大鼠肾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笼皮下埋植法建立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内局部感染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组、阳性对照组(异帕米星300mg·kg^-1)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给药,分别检测给药前,给药2周和4周时,大鼠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量(tWO)、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O);4周时处死大鼠做肾组织病理标本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异帕米星组和联合用药组的SCr、BUN及NAG酶水平均增高。4周时联合用药组的SCr、BUN及NAG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帕米星组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4周时的肾组织光镜观察和肾组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肾损害较异帕米星单药组显著减轻。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可减轻异帕米星致肾毒性作用。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评价天地慈净嫩焕颜膜粉提升面部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名有护肤需求的女性受试者,在面部清洁后,全脸使用天地慈净嫩焕颜膜粉,用水调制膜粉成膏体,然后敷在皮肤上15分钟,待膜体成型后轻松揭起,连续使用28d。在初次使用前、使用后5分钟、8小时后以Sclar水分笔测量角质层含水量(WCSC);在使用前、使用7d后、使用14d后、使用21d后、使用28d后,应用Tewameter™仪测量经表皮水分流失量(TEWL),并在使用28d后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根据Sclar水分笔测量角质层含水量可得,与使用前15.99±1.21的WCSC值相比,使用后5分钟、8小时后WCSC上升,分别为30.70±1.08和26.89±1.18,与使用前相比,分别增加了92.0%和68.2%,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长血液透析时间对患者微炎症状的影响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56例维持性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命名为试验组1和试验组2,同时选取1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正常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的患者每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6h,试验组2的患者每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为4h,分别测定三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浆总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指数,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试验组1和试验组2患者在治疗前血浆细胞因子水平都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六个月的持续性血液透析后,试验组1患者的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且低于试验组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两组患者经过血液透析后其微炎症状态和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明显得到改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但是通过延长血液透析时间能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