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从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意识和环境教育等方面,对南京高校部分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通过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但在实践中的环境行为表现却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第二,非环境类专业学生与环境类专业学生在环境知识、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环境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虽有一定差异,但差距较小;第三,大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要高,态度更为积极;第四,当代大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来自于电视、学校教育和互联网等。对此,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一要充分发挥电视、互联网的功能,广泛开展社会性环境教育;二要努力推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制度化,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平衡发展;三要建立环境道德行为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引导青年学生的行为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简介:通过对上海99个小区的调查,从植物多样性,常绿落叶比、乔灌比、频度等方面分别作区域、年代和楼型的统计分析表明.植物多样性:一般城镇区〉新城和中心镇区〉中心城区,2000—2005年〉1984-1999年。多层〉混合型〉高层;绿落叶比:中心城区〉新城和中心镇区〉一般城镇区,1984—1999年〉2000-2005年,多层〉混合型〉高层:乔灌比:中心城区〉一般城镇区〉新城和中心镇区.2000-2005年〉1984-1999年.多层〉混合型〉高层。桂花、黄杨、珊瑚树、香樟、杜鹃、山茶、栀子、棕桐、广玉兰、红叶李的频度分别为0.98、0.94、0.84、0.81,0.74、0.73、0.73、0.72、0.70、0.65,而凹叶厚朴仅002,种间频度差异性大。
简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自然保护区就景观构成要素来讲基本上是由森林构成的,而且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人为干扰的痕迹,因此在规划这类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前景时,需要考虑其过去的国有林场之历史.当务之急,有必要通过调查确定这类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的自然度,从而为实施景观管理提供现实依据.这类自然保护区的经营性质有别于过去的国有林场,现实中大多以生态旅游为中介,经营者、当地居民、市民(观光客),以及行政部门等利益主体以相对平等的地位来共同参与森林管理,打破了过去那种以行政命令为固定模式的管理方式.该文旨在对我国源于国有林场的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管理、森林管理及生态旅游事业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为明确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淡水龟分布与资源情况,2013年3~10月、2015年4~5月、2017年2月,采用野外调查和访问调查结合的方法,对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内和保护区周边的淡水龟类进行了调查。按照溪流、山地、河流三种生境,共设置调查样带28条,960个研究样点,用笼捕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鹦哥岭自然保护区淡水龟类有3科6种,占海南淡水龟总种数的46.2%,野外调查共发现淡水龟类4种11只,包括1只大头扁龟(Platysternonmegacephalum)、5只四眼斑水龟(Sacaliaquadriocellata)、2只锯缘摄龟(Pyxideamouhotii)、3只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访问调查淡水龟两种,分别是三线闭壳龟(Cuoratrifasciata)和山瑞鳖(Paleasteindachneri)。保护区内淡水龟类种群密度低,人为捕猎、水电站的修建,对淡水龟类种群影响大,外来龟类的管理存在隐患,建议加大对保护区内及周边龟类保护力度。
简介:以2004年、2010年、2016年长汀县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探索长汀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PSR模型选取7个关键因子对长汀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级评价。研究表明:3期的长汀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均以较安全、理想安全为主,分别占了总面积的82.79%、90.24%、92.31%。2004~2016年等级为很不安全、不安全的区域从6.25%下降到1.35%,且向临界安全、较安全转化明显;等级为临界安全转为较安全的区域面积、较安全转化为理想安全的面积相对较大,分别为235.28km^2、317.83km^2。总体看来,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
简介:本文采用黑龙江省各县的森林覆盖率、森林可燃物载量、林木组成、海拔、防火期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降水量8个因子,通过权重和累计概率的方法,应用ARC/INFO技术,并采用矢量图形法中的栅格数据矢量化法,把黑龙江省森林分布图和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图绘成电子地图,然后将其叠加,再转换成大地坐标,从中提取相关数据,最后划分了5个等级的可燃物类型区。全省81个县(林业局)中一、二、三、四和五级森林可燃物类型区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6%、17%、17%、11%、38%。一级森林可燃物类型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地林区;五级森林可燃物类型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地区;其它三种级别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区介于平原与山地之间。图2表4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