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提高发酵牛乳共轭亚油酸(CLA)含量,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T2-6)发酵添加亚油酸的脱脂牛乳,并对其生成CLA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6hCLA开始生成,24hCLA生成量达到最高,再延长发酵时间后CLA生成量缓慢下降.接种3~12h,牛乳滴定酸度快速增加,12h后滴定酸度增加缓慢.发酵18h时CLA的生成速率最大;24h时,牛乳pH降到4.0,CLA生成基本停止.牛乳发酵过程中,pH下降是影响植物乳杆菌LT2-6转化LA生成CLA的主要因素.脱脂牛乳中加入LA,经植物乳杆菌LT2-6发酵、脂肪酸萃取和甲酯化,并用气相色谱检测,结果显示:生成的CLA主要为cis9、trans11/trans9和cis11-CLA.
简介:目的:研究干酪乳杆菌L9在公共假期期间对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调节和肠道健康改善作用。方法:共募集40名健康成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人,试验期间正常饮食,不饮用发酵乳制品;实验组20人,1周排空期后,饮用L9样品(含L9活菌制剂的植物蛋白饮料,活菌含量约为1.0×10^8CFU/mL)两周,服用剂量为100mL/d。每周采集1次粪便样品,利用定量PCR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人群的排便、肠道健康状况。结果:试验组粪便形状的BS(BristolStoolFormScale)分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表明饮用L9利于软便的产生,缓解便秘。与假期前排空期相比,对照组假期后跟踪期肠道潜在致病菌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有益菌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显著下降(P〈0.05),说明假期的饮食对肠道菌群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和排空期相比,饮用L9后(试验组),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下降(P〈0.01),1周后梭菌属XIVa和XIVb类群数量发生极显著性降低(P〈0.01),有益菌乳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1)。与排空期相比,试验组饮用期双歧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L9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简介: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从泡菜中分离乳酸菌,初筛到11株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经黏度及EPS产量测定,复筛出1株高产EPS的乳酸菌,其产量为771.97μg/mL。采用CTAB法提取该菌株基因组,测定其16SrRNA序列,在NCBI上进行同源序列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初步确定该菌株为干酪乳杆菌ZJ-4(LactobacilluscaseiZJ-4)。以该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参照干酪乳杆菌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设计引物。采用Touch-downPCR扩增得到大约900bp的galU序列,经TA克隆、测序,与干酪乳杆菌BL23(HM162415)的galU序列同源率为98%,表明克隆正确。
简介:为了提高鼠李糖乳杆菌在人体胃肠道传递中的活力,以乳清蛋白和低聚异麦芽糖美拉德反应产物为壁材,通过內源乳化冷凝胶方法制作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和在模拟胃肠道中活性及释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清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美拉德反应条件:加热温度85℃,反应3h,此时反应产物冷凝胶硬度最高(P〈0.05)。美拉德产物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88.88%,与乳清蛋白微胶囊相比包埋率提高3.75%(P〈0.05)。经90min模拟胃液、胆盐处理后,微胶囊的活菌数为7.49lgCFU/g和7.17lgCFU/g,分别提高0.97lgCFU/g(P〈0.05)和1.17lgCFU/g(P〈0.05),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在模拟肠液中60min内可全部释放。结论:以乳清蛋白与低聚异麦芽糖美拉德产物为壁材的微胶囊,在胃肠道条件下可有效保护益生菌的活性。
简介:为分析菌株的脂肪酸构成与胆盐耐受能力的关系,本文对8株分离自发酵乳制品的植物乳杆菌展开研究。以菌体在含有0.3%胆盐的MRS肉汤培养基中的对数存活率作为其胆盐耐受能力评价的指标,并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各菌株的脂肪酸构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体中棕榈酸(C16:0)和19碳环丙烷脂肪酸(cycC19:0)含量与其胆盐耐受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豆蔻酸(C14:0)和油酸(C18:1)含量与菌体胆盐耐受能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胞完整性评价表明:胆盐敏感型菌株在胆盐环境中具有较弱的细胞完整性,而这一指标受脂肪酸构成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特定脂肪酸对天然来源的菌体而言,在胆盐环境中维持细胞完整性和提高胆盐耐受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简介: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在冻干食品中的活力及其贮藏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低聚果糖(FOS)复合物为壁材,通过乳化法制作益生菌微胶囊,以香蕉作为微胶囊载体,将微胶囊混入香蕉泥中冻干成粉。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对包埋益生菌香蕉粉的理化性质,在模拟胃肠道中的活性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WPI-FOS壁材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包埋率分别为98%和95%,与WPI壁材相比分别提高8.89%和10.47%(P〈0.05)。WPI-FOS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益生菌香蕉粉较未包埋的益生菌香蕉粉缓冲能力分别提高28.83%和73.75%(P〈0.05),总水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8.28%和80.95%(P〈0.05)。经模拟胃肠液处理90min,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中活菌数达到(7.05±0.1)lgcfu/g,而未经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在模拟肠液中无菌存活。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经4℃、30d贮藏后活菌数≥8.57lgcfu/g。以上结果表明:经WPI-FOS壁材包埋益生菌的冻干香蕉粉在不利条件及长时间贮存时,可保持较高的菌活力和较好的贮藏稳定性。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酸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酸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酸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酸分析表明:酸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酸胁迫抗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