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硫酸盐木质素为原料,利用反相悬浮技术制备出球形木质素吸附剂,然后利用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吸附L-赖氨酸,并进行吸附条件的优选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效果取决于吸附质溶液pH值、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以及无机盐盐浓度等。当吸附质溶液pH值为9.0时,吸附质初始质量浓度为300mg/L,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温度为25℃时球形木质素吸附剂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60.0mg/g。此外,氯化铵对球形木质素吸附剂吸附容量的影响大于氯化钠,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从60.0mg/g降至2.6mg/g。同时进行了解吸再生和对比实验,发现用1.5mol/L的氨水解吸时,解吸率可达93.3%。
简介:以木质素、二乙烯三胺和甲醛为原料,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考察了不同吸附条件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木质素)∶n(二乙烯三胺)∶n(甲醛)=1∶1.5∶4.5条件下,改性木质素胺吸附剂对Pb2+吸附效果最好;在吸附温度为45℃、吸附剂用量为1.2g/L、溶液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4h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合成的吸附剂对Pb2+的去除率为59.82%,吸附量为49.85mg/g。该吸附过程为慢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改性木质素胺对Pb2+吸附过程是受颗粒内扩散和液膜扩散的共同影响,其中颗粒内扩散是主要的控制步骤。
简介:自制的ACS是一种带有支链的改性天然高分子物质,其羧基取代度为0.57,阳离子取代度为0.02。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ACS对Ca^2+的吸附速率快,两者之间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力,且吸附动力学曲线只出现一个“平台”。等温吸附研究表明,ACS对Ca^2+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式和Freundlich模式,为单分子化学吸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增加,当pH值〉6.5,并基本保持不变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吸附量随着Ca^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Ca^2+加入量为3.93mmol/L,ACS用量为2.0g/L,pH值为6.5±0.1时,25℃、45℃、65℃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687、0.743和0.826mmol/g;当Ca^2+初始浓度为0.983mmol/L时,ACS的用量为2.0g/L达到最佳效果,用量继续增加,吸附量反而下降。
简介:研究了同时含有咪唑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的球形纤维素螯合吸附剂(SCCA)对Cr^6+、Ni^2+的静态吸附性能,并探讨了sc—CA对Cr^6+、Ni^2+混合溶液的选择吸附性。结果表明,SCCA对Cr6^+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容量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h、溶液pH值为1时,饱和吸附容量为53.48mg/g;SCCA对Ni^2+的吸附能力弱,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eh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中,Cr^6+和Ni^2+扩散初期的速度控制步骤都是由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在Cr^6+、Ni^2+两种离子共存时,SCCA对Cr^6+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在30℃条件下,当溶液pH值为1时,其吸附选择系数为26.38。
简介: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人工芦苇湿地土壤中的吸附特征,考察了pH值、土壤有机质、离子强度等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湿地土壤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在开始阶段增加的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缓,吸附240min后可达到表观平衡,其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Lagergren一级动力学方程很好的拟合,其相关系数(R^2)为0.9848。最适合描述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是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实验中4种土壤的吸附常数托在0.O006~0.0015之间。由于pH值对造纸综合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构型产生影响,导致土壤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减小。土壤溶液的离子强度降低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有所增加。
简介:以硫酸盐马尾松浆纤维素为原料制备黏胶纤维,利用热溶胶转相法和反相悬浮技术制得球形纤维素珠体,然后对其进行接枝和微波催化改性制备球形纤维素螯合吸附剂SCCA,并应用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对SCCA进行理化性能表征。研究表明,SCCA含咪唑基和羧基等特征官能团,改性的最佳条件为:单体与珠体质量比为5∶1,引发剂硝酸铈铵与硝酸的浓度分别为9.12mmol/L和0.1mol/L,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60min;微波功率600W,辐射时间60s,二乙烯三胺浓度4.85mol/L,催化剂浓度0.39mol/L。制备的SCCA对Cr3+的吸附容量为38.53mg/g。
简介:从pH值、温度、时间及Cu2+初始质量浓度几个方面研究了自制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模拟的重金属废水中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值、Cu2+初始质量浓度增大,蔗渣纤维素上Cu2+吸附量增大。当吸附25min后,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Cu2+的吸附基本达到饱和。对Cu2+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证明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Cu2+的吸附结果符合Lagrange二级动力学模型。绘制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的吸附等温线,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证明胺基螯合蔗渣纤维素对Cu2+的吸附较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
简介:采用固载化的方法,以环氧氯丙烷做为连接剂,在碱性介质中将β-环糊精接枝到木质素上,制备了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简称L-β-CD)新型吸附剂。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β-环糊精用量、氛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β-环糊精含量的影响,研究了L-β-CD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β-CD的较佳合成条件为:β-环糊精与木质素的质量比为3:1,氧氧化钠(质量分数16.7%)用量25mL/g木质素,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h,此时木质素基β-环糊精醚中β-环糊精的含量最大,为30.88μmol/g。20℃时,L-β-CD对Cu^2+吸附容量为16.54mg/g。
简介:分离到一种具有强絮凝特性的芽孢杆菌Bacillussp.F2,并构建了絮凝基因组文库,从中筛选而获得表达絮凝活性的大肠杆菌阳性克隆子FC2,絮凝实验测定FC2的絮凝率为90%。采用云母片吸附的方式,较好地捕捉到了克隆菌FC2产生的絮凝体的微观结构,并采用轻敲模式下的原子力显微成像技术,对其吸附高岭土悬浮液形成的絮凝体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观测。与末加絮凝剂的高岭土悬浮液相比,加入FC2絮凝剂的高岭土悬浮液形成的絮凝体出现较大、紧密的球形颗粒结构,且表面粗糙,凹凸程度大,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液体悬浮颗粒的能力。当向高岭土悬浮液中加入FC2絮凝剂后,絮凝颗粒由不定形且松散的结构转变为密集分布、水平尺寸均匀的球形结构,表明FC2絮凝剂中的凝集素容易使高岭土悬浮颗粒以絮凝体为吸附中心包裹在其表面,从更直观上进一步证实了FC2絮凝剂的除污效能,为研究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简介:以丙烯酰胺(AM)为分子骨架,丙烯酸(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分别为阴、阳离子单体,采用过硫酸钾(KPS)与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2HCl)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在水相中共聚合成了一种具有两性特征的水溶性高聚物P(AM-DMDAAC-AA)。通过考察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和Ca2+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摩尔比n(AM)∶n(DMDAAC)∶n(AA)=1∶0.3∶0.8,单体质量分数22.5%(单体总质量对反应体系总质量),引发剂用量0.2%(相对于单体总质量),其中KPS与AIBA.2HCl的质量比为3∶1,反应温度70~75℃,反应时间10h。合成的聚合物特性黏数为231.48mL/g,Ca2+吸附量最高能达到2.028mmol/g。运用FT-IR和1H-NMR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