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青海西宁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6日发生在青海高原东部海晏县境内的短时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附近沿西北气流快速东移南下的短波槽是这次海晏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在雷达回波图上表现为有中气旋相伴随的强降水类型的超级单体特征。最大液态含水量第爆发式增长随即降低对应强降水开始,第二降低对应冰雹降落,风廓线图上40kft以下双层连续无资料区的逐渐破坏直到完全建立对应降水从开始到减弱的过程。强回波区〉50dBZ、在降水回波中包裹着中气旋以及"弓"型回波后侧的V字形槽口是此次过程中强降水超级单体区别于其它类型超级单体的主要特征。〉50dBZ回波高度伸展到-10℃层高度以上而没有到达-20℃高度,是这次过程中无大冰雹降落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强对流 强降水超级单体 雷达回波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标志这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因此建筑建造过程的工作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建造过程中都需要用到混凝土进行浇筑建筑主体,而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布料是其中项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能够均匀的布料,并且把控好布料的时间也是布料过程中非常需要重视的重点步骤。

  • 标签: 混凝土浇筑 布料机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对电力资源的需要,提升并加强变电站的设计水平是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针对变电站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设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 标签: 变电站 电气一次设计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是电力系统运行检修工作的项重要内容,电力检修系统可以及时排除电力系统隐患,当今社会中,电力应用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将电力系统的隐患有效排除,才能为电力部门及时供电提供支持。基于此,笔者结合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提出了适用于实际检修现场的检修策略。

  • 标签: 电力系统 变电一次设备 状态检修
  • 简介:摘要:本文聚焦涿神公司铝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建设项目,围绕提高钢结构彩钢板安装合格率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研究。通过详尽剖析工程概况、精准定位现存质量问题,运用科学方法挖掘关键影响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改进对策,成功实现安装合格率从85%跃升至95.8%。文中详述各环节关键举措与数据成果,旨在为同类型钢结构彩钢板安装工程提供实用范例与技术借鉴,助力建筑行业施工质量控水平提升。

  • 标签: 钢结构 彩钢板 一次安装 合格率
  • 简介:摘 要: 充填采矿自上世纪传入中国后,使用范围不断扩展。充填采矿的安全性高、回采率高、地表环境破坏性小等优势,采矿作业过程中广泛使用此方法。随着采矿技术和充填采矿研究的不断发展,其中产生的综合效益已经成为社会性话题。本文分析了充填采矿的类别、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希望有所助益。

  • 标签: 充填采矿法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 简介:为了探索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对2005-2009年能见度的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能见度年均值为10.17km,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为0.69km·a-1(决定系数R2=0.99,显著性水平p〈0.01),同时霾天数则逐年下降,细颗粒物浓度的降低是能见度好转的主要原因。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能见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和偏相关关系表明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地面风速的相关关系时正时负,表明风速对能见度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大气颗粒物(PM2.5)的快速累积增长是造成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重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R2=0.93,p〈0.01);要保持较高的能见度(〉10km),北京需将PM2.5控制在30μg·m-3以内,而PM2.5质量浓度的进步降低将大幅度提高能见度。天气形势分析显示当华北地区处于锋后的高压控制时,北京地区受偏北风影响,地面风速较大,大气扩散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致使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较低,大气能见度较高;而当华北地区处于高压均压场时,地面风速较小,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局地源累积以及区域输送的共同影响,PM2.5逐渐累积,浓度持续上升,导致大气能见度持续降低。研究的结果提示提高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需要控制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

  • 标签: 大气能见度 气象要素 PM2.5 天气形势
  • 简介: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和赤峰多普勒雷达产品,对2007年3月3-4日发生在赤峰地区的区域性大到暴雪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出本次大到暴雪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多普勒雷达产品的些典型特征,为今后类似天气的监测和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到暴雪 雷达产品特征 综合分析
  • 简介:以X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葫芦岛探测到的2004年4月1日的海面降雪过程为例,概述了雷达主要性能参数。通过分析雷达二产品开发平台运行后得到的强度、速度、谱宽和双线偏振差分反射率等产品,探讨了海面降雪和海杂波Z值及差分反射率因子zDR的取值大小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雪花降落过程中,ZDR值由正值逐渐转变到为-0.5~0.5dB,且Z值随高度降低而增大,而海杂波Z及ZDR值空间变率不大。

  • 标签: 海面降雪 双线偏振 海杂波 差分发射率 雷达回波
  • 简介:果洛州现有加油站共18家,多数加油站地处偏僻,地质情况为土壤层仅30cm后表现为沙砾层,自然电阻率极大。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中,由于受环境、地质情况的影响,共用接地体电阻值很难达到小于4.0Ω标准。如何在实际施工中找到即经济又有效的办法,本文就在个地沟制作双层接地装置做了尝试。

  • 标签: 接地电阻值 接地装置 双层
  • 简介:摘要: 近年来,电气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巨大的进步。 其中电气工程设备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控制系统的开发也逐渐趋于完善。 本 文在相关调查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电气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发展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对相关电气行业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借鉴。

  • 标签: 电气工程 一次控制系统 现状及发展
  • 简介: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 标签: 雷雨大风 冷空气 环流形势 温度直减率 水汽条件
  • 简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调整、中亚低涡形成后发展移入南疆是此次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强对流发生前各种对流参数变化明显,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垂直风切变、0℃层和-20℃层高度适宜,这些均有利于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2)除中亚低涡自身携带水汽外,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水汽输送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尤其是中低层的东南风急流辐合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的动力条件;(3)23日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生命史达7h、最低TBB达-36℃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相继造成,其中,造成短时大冰雹的中-β尺度超级单体最强回波(60dBZ)高度达4km、50dBZ回波高度达-20℃层高度,而短时强降水由断裂弓形回波、飑线型弓形回波下的中-β尺度对流风暴造成;25日短时强降水由层积混合云中2个最低TBB达-44℃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快速移过造成。

  • 标签: 短时强降水 冰雹 水汽输送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型弓形回波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CEP)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早春郑州地区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此次雷暴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地面冷垫、850hPa和700hPa强盛的暖湿急流及500hPa高空槽为此次郑州地区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850—700hPa之间的强垂直风切变和700—500hPa之间较大的温差均表明逆温层以上对流不稳定度增大,有利于高架雷暴天气的产生。低空强比湿平流和负水汽通量散度为高架雷暴天气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发生前,700hPa与500hPa的θse差值Δθse大于0℃,表明700hPa以上大气为对流不稳定,低层湿位涡的第分量(MPV1)为负值又表明大气为湿对称不稳定,强雷暴落在对流不稳定区和MPV1负值区,因而此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是由对流不稳定和湿对称不稳定共同作用产生的。地面冷垫以上的暖湿气团逐步加强,进步加剧了逆温层以上大气的层结不稳定度。通过与历史个例对比分析可知,郑州地区两高架雷暴天气过程共同之处为:500hPa高空槽前辐散气流的抽吸作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上升运动、地面冷垫的抬升作用均为高架雷暴天气预报的着眼点。

  • 标签: 高架雷暴 冷垫 低空急流 对流不稳定 湿对称不稳定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环保监测数据,对2010年4月8日辽宁沙尘天气过程的高低空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探讨,并对沈阳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贝加尔湖地区东移冷空气和蒙古低压的共同影响,强大的蒙古气旋造成地面强变压导致地面风速加大,是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因子;沙尘天气来临前后,风速、能见度和湿度等发生急剧变化;在沙尘天气影响下,沈阳地区的PM10浓度迅速上升,而大风等有利的扩散条件,造成黑碳、气态污染物SO2和NO2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 标签: 沙尘天气 气象要素 空气污染
  • 简介:利用NEC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卫星TBB资料、榆林多普勒雷达以及本地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榆林城区短时突发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产生的,副高外围中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带来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和雷达上表现为中β尺度对流雨团和多个γ尺度强对流雨团;0~6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中低层强辐合,为短时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境场;地面图上干线触发了暴雨的产生.中尺度辐合的维持,使得飑线附近不断触发新的对流雨团,tBB〈-60℃区域与短时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级最优Z-I反演降水估测产品能更好地反映中尺度对流性降水的量级,对预报员判别短时强降水具有指示作用.

  • 标签: 环流背景 中小尺度 干冷侵入 降水估测
  • 简介:利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地面气象站和探空站气象要素及PM_(2.5)质量浓度数据,对2013年12月上旬影响江苏及周边地区的持续性雾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925hPa和850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逆温结构持续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霾的主力军,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对连续雾霾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结束后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持续性逆温或等温是雾霾长时间维持的热力条件,小风速及弱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东南风为大范围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

  • 标签: 持续性 雾霾 边界层 逆温 冷空气
  • 简介:塔河油田C区位于油田西部,主要储、产油气层为下奥陶统,属于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类型,以构造溶蚀孔、洞、缝等次生孔隙为主的储集空间,使其成为具有双重或多重孔隙介质的特殊储层,非均质性明显.

  • 标签: 地质储量 表格估算法 塔河油田 奥陶系 油藏 一次采收率
  • 简介:利用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所获得的大气边界层资料,分析了楚克奇海域夏季强逆温过程.考察期间楚克奇海域上空的大气逆温强度(6.3℃/100m)远远超过了北极地区夏季的气候平均值(0.5℃/100m),该大气逆温存在明显的日变化,逆温强度自当地时间00时到18时逐步减弱.考察期间同样存在强大的逆湿结构,逆湿层内最大湿度差为6.4gm-3.稳定边界层内大气向地面输送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输送最大值出现在夜间.研究同时段的大气环流资料后表明,考察区域西南的暖湿气流及其变化是造成此次夏季强逆温及其日变化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北极地区 楚克奇海域 大气边界层 日变化 大气环流 暖湿气流
  • 简介:1引言从2005年6月17日傍晚起到22日闽北地区(本文闽北地区包括南平市及三明北部三县,下同)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五天的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有17个站出现大暴雨、1个站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平均雨量达到460毫米,强降水中心在建宁(雨情详见表1);南平下里庵站最大三天洪水流量为历年洪水总量第,超过“98.6”洪水。由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范围大、强度强、

  • 标签: 闽北地区 演变分析 暴雨过程 持续性 “98.6”洪水 暴雨天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