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经颅脑CT检查临床确诊为急性脑出血的80例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期间均接受心电图检查。统计并分析这80例患者的脑出血部位以及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情况。结果入选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壳核出血25例(31.25%)、脑叶出血20例(25.00%)、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16.25%)、丘脑出血12例(15.00%)、小脑出血10例(12.50%)。73例(91.25%)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异常,主要是ST-T段改变。对比心电图异常患者和心电图正常患者的存活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多以壳核出血和脑叶出血为主,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异常情况,心电图异常情况与急性脑出血的位置、急性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59例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22例,女37例,年龄(7.4±4.1)岁。根据管理模式将患者分为ERAS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ERAS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管理模式,主要包括:高蛋白饮食、缩短禁食水时间、优化麻醉方案、多模式镇痛等。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饮食、疼痛评分、化验检查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内ERAS组患者体温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RAS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为(1.0±0.8)d和(2.5±0.9)d,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的(3.4±0.8)d和(4.0±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ERAS组患者C-反应蛋白为38(8,4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2,9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水平ERAS组为(110.7±9.6)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5±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术后ERAS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27.6%)和9例(30.0%)患者出现并发症(P=1.000),两组均以轻度腹痛、腹胀最为常见,多数未予特殊处理。结论ERAS是儿童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有效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可显著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中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收入目标是50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数据来源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n=25例)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n=25例)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对两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差异。结果观察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与椎体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结论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用于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在生长棒治疗期间颈椎矢状面参数分析,探讨生长棒手术对颈椎矢状面序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至2018年在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接受生长棒手术治疗且影像学资料完整的24例E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使用Surgimap软件对生长棒置入术前及术后、生长棒调节术前及术后的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包括中立位颈椎侧位片)进行测量,其中颈椎矢状位参数包括颈椎前凸C2-7Cobb角、T1倾斜角、C2-7颈椎矢状位平衡(C2-7SVA);对脊柱全长影像学参数胸弯/胸腰弯Cobb角、T5-12 Cobb角即胸椎后凸角(TK)、最大后凸Cobb角、C7-S1脊柱矢状位平衡(SVA)及近端交界区角度(PJA)等进行测量;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上端固定椎(UIV)、有无节段近端交界性后凸(PJK)、单侧/双侧生长棒,分别进行组间对比分析;使用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颈椎矢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的24例EOS患者,所有患者均经1次以上撑开手术,随访时间(35±14)个月。患者术前C2-7Cobb角为17°±11°,T1倾斜角为28°±13°,C2-7SVA为(17±11)mm,术后分别为18°±9°、28°±11°、(16±10) mm,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0.14、0.55,均P>0.05)。末次调棒随访时C2-7Cobb角、T1倾斜角、C2-7SVA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0、-4.08、-2.46,均P<0.05)。PJK组△C2-7Cobb角、△T1倾斜角均较非PJK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3.25,均P<0.05);而UIV选择和生长棒数量对于△C2-7Cobb角、△T1倾斜角无显著影响(t=-1.02、-1.61、-0.67、0.31,均P>0.05)。Logistic二元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JK的出现为发生颈椎矢状位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7,95%CI:1.49~91.54,P<0.05)。结论生长棒手术在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生长棒手术会增加EOS患者的颈椎前凸及T1倾斜角,对于出现PJK的患者应更加关注其颈椎矢状位序列和颈椎矢状位平衡。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现在,应用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治疗68例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临床资料。结果术后胸痛显著减轻,浮动胸壁立即消失,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平均住院16天,均治愈出院,3月时复检胸片及胸部CT,示骨折对位良好,临床愈合,胸廓无畸形,无内固定物滑脱,无固定性胸痛发生,一年后都能正常参加工作。结论应用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疗效好、无排斥反应等优点,是治疗肋骨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的3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根据患者病情的临床分型结合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就这些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总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咬合关系正常,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口腔颌面部骨折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肱骨干骨折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1月期间收住的23例肱骨干骨折病例中,3例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症状。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压迫以及牵拉伤、手术中复位不当等。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是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主要并发症。现将3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防治办法进行如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