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裂隙进行充填灌浆,可以有效防止裂隙的进一步发展和雨水的渗漏,使遗址得以更好地保存。为比选出适宜于潮湿环境下窑址裂隙充填灌浆材料,采用烧料礓石、烧阿嘎土、砺灰三种传统石灰材料分别对浙江和福建四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遗址土进行改性研究。测试改性后浆体材料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收缩率,以及温湿度循环、冻融循环、水稳定性、安定性、耐碱性试验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石灰类材料均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但砺灰试样的耐冻融特性稍差、龄期强度低、收缩变形较大。烧料礓石改性试样具有较高的龄期强度、较低的收缩率、良好的耐候性。因此,建议将烧料礓石作为主剂应用于四处窑址的灌浆材料中。相关研究成果对窑址裂隙灌浆材料的选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简介:自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以降,或从更早的时候起,直到明朝(1368—1644年)早期,中国史籍中不乏对于罗马一拜占庭世界的记载。学者们认为,自唐代以来,中国人都以“拂菻”一词称呼拜占庭。但是,除了那些往来于“西域”和中华帝国腹地的商人们,古代中国人对于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范围却并没有十分清楚的概念,甚至对拂菻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或者其具体所指代的文明范畴有所误解。于是,对“拂菻”一词的理解,或者对于中国史籍中各个时期之“拂菻传”所指代的范围,就不能笼统理解为对拜占庭的描述,本文试图就宋史《拂菻传》中的一段记载说明这一问题,就教于学界同仁们。